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下颌骨大范围节段性缺损术后下颌骨偏移的生物力学原因;并通过术后随访,验证分析其有效性,以获得一种能在术前对手术方案设计提供参考的研究方法。方法: 选择20例采用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下颌骨肿瘤术后缺损的病例,其中1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另10例采用改良数字化导板技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术后患侧关节间隙变化;再基于改良数字化术前三维手术方案,建立下颌骨重建术后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应变趋势;最后通过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锥形束CT(CBCT)数据,分析下颌骨偏移趋势。采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健侧关节间隙变化值无显著差异,而与传统手术组病例相比,改良数字化技术组手术前、后患侧关节间隙变化值显著减小(P<0.05)。采用改良数字化技术设计的病例术前治疗方案,成功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得出患侧(右侧)髁突在横断位上发生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在冠状位上髁突向内旋转、在矢状位上向后旋转,冠突向外向下移位。对比该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CBCT影像,下颌骨偏移趋势与术前进行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结论: 有限元分析对采用改良数字化导板技术进行血管化腓骨瓣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能定性分析下颌骨缺损重建术后颌骨偏移情况,并于术前对手术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近红外荧光导航技术在口腔癌术中及手术边界确定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例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口腔鳞癌患者.患者术前6~8 h静脉注射吲哚菁绿注射液0.75 mg/kg.术中、术后使用近红外荧光影像系统进行观测并拍照记录.术后在离体病灶荧光边界内、外侧收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所有患者的病灶均可见肿瘤荧光显影,术后离体病灶的肿瘤背景比值(1.58±0.52)明显高于术中病灶的肿瘤背景比值(1.39±0.39)(P<0.05).在荧光边界处,其区分正常上皮与非正常上皮(不典型增生及癌组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57.9%.结论:近红外荧光技术可用于检测口腔癌原发灶切除后是否残存肿瘤组织,可作为确定手术边界的诊疗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