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为支架材料、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为生长因子,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15mm×15mm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A组,组织工程骨;B组,自体髂骨;C组,单纯nHAC材料;D组,对照组修复。术后1、3、6个月行放射性核素骨检测、骨密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放射性核素骨检测:术后1、3个月,A、B组成骨代谢能力明显优于C、D组,术后6个月时,各组之间骨代谢能力无明显差异;骨密度测定:A、B、C组骨缺损区域骨密度逐渐增加明显高于D组,术后3个月A组、B组骨密度较C组明显提高;组织学检查:A组术后1个月可见小片状类骨质出现,nHAC开始降解,术后3个月时新生骨成大片状结构,术后6个月nHAC几乎全部降解,缺损由骨组织修复,其成骨量与B组无明显差异却明显大于C组,D组仅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颌骨缺损能力与自体髂骨相似而强于单独使用nHAC,且nHAC材料于体内可完全降解,因此BMSCs与nHAC及自体PRP复合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是一种良好的骨缺损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锥形束CT( CBCT)研究新西兰兔下颌骨矩形截骨后,早期拆除牵引装置植入钛钉对新骨形成 的影响,探讨牵引成骨早期拆除牵引装置的可能性。方法:新西兰兔下颌骨矩形截骨12 mm×4 mm,植入自制牵 引装置。牵引5 d 后,随机分为稳定4 周、稳定8 周、钛钉植入3 组。前2 组分别于稳定期4 周、8 周时处死动物;钛 钉植入组,稳定期4 周时,取出牵引器植入钛钉,4 周后处死动物;拍摄CBCT和X线片。结果:兔下颌骨垂直高 度平均增加(2.25±0.41)mm。稳定4 周、8 周和钛钉植入组的术区CT值分别为(80.00±12.36)Hu、(293.00±37.66) Hu和(289.25±38.87)Hu。稳定4 周术区CT值低于稳定8 周和钛钉植入组,后2 组CT值相近。结论:早期拆除 牵引装置植入钛钉与常规固定相比,骨形成没有明显影响,临床应用可有效地缩短牵引成骨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颌缝牵张成骨对骨形成蛋白2、4、7及缝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杂种犬21只为实验动物,实验组在腭横缝及额上颌缝安置内置式镍钛合金牵引丝。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后5d、10d、15d、20d、30d、40d切取腭横缝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腭横缝被成功延长,BMP-2、BMP-4呈强阳性表达,BMP-7弱阳性表达,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成骨细胞中。结论:缝牵引可以顺利扩张生长期上颌骨缝;BMP-2、BMP-4可以激发和增殖前体间充质细胞,并可诱导间充质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1500g力既可明显增强成骨细胞生物学活性又不会造成器质性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作为支架材料对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体外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兔自体PRP分别作用于与nHAC联合培养的rBMSCs及常规培养的rBMSCs,利用扫描电镜观察rBMSCs在nHAC上的生长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骨钙素(OCN)含量测定,骨桥蛋白(opn)mRNA相对表达量的分析,比较两种培养条件下兔自体PRP诱导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上的差异。结果:联合培养的rBMSCs在nHAC上生长良好,其ALP活性、OCN含量均较常规培养明显增加,且opn mRNA相对表达量是常规培养组的4.78倍。结论:nHAC作为支架材料可明显提高兔自体PRP诱导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经腭横缝前牵上颌骨对颅面骨、下颌骨长度和咬合关系的影响.方法 12周龄杂种犬1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4只,实验组6只.实验组于腭横缝前后打孔,安置特制内置式镍钛记忆合金牵引装置,利用其产生的弹力前推上颌骨.向前持续弹性前推4周,观察牵引前后颅面骨、下颌骨长度和咬合关系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犬上颌逐渐前突,咬合关系呈现Ⅱ类错颌.后期逐渐恢复尖窝相对的咬合关系.颅面骨、下颌骨长度较对照犬明显增加.结论 本牵引装置可有效地延长上颌骨的长度,在上颌骨延长的同时,下颌骨的长度同时得到了延长,同时最终得到相对正常的咬合关系.  相似文献   
6.
镍钛合金具有优越的超弹性,形状记忆功能,抗腐蚀能力,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最初应用其特性治疗血管狭窄及食道狭窄的扩张再通,在口腔医学领域最初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近年来开始有将其应用于口腔颌面部牵引成骨的报道,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同种异体面部复合组织移植是把自愿捐献者的面部组织包括鼻子、眼睑、耳朵等器官通过手术移植到严重毁容的患者面部,使其继续成活的方法。由于面部是人体重要的美学器官,烧伤、创伤、手术等造成的面部缺损畸形,常给患者造成生理和 心理创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单纯螺钉旋转牵引兔下颌骨以增加骨量的效果及组织学分析。 方法 以8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左侧或右侧为实验侧,实验侧下颌骨植入2个固定螺钉和1个牵引螺钉,当牵引螺钉向下旋转时,可以给牵引骨块相反的作用力,使截骨断端反向移动,以增加骨量;对照侧不做处理。牵引20 d后,测量实验侧骨增量情况。然后取实验侧牵引区组织及对照侧正常骨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测,对比两侧组织细胞变化。 结果 实验侧骨高度增加约2.5 mm;HE染色显示实验侧成骨细胞数量(598.5±130.01)高于对照侧(80.75±14.2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侧骨形成蛋白BMP-2光密度值(0.139±0.011)高于对照测(0.061±0.013)。 结论 螺钉旋转可微创实现有效增加骨量。螺钉旋转产生的机械力使受力区组织细胞活性增强,骨形成活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经腭横缝前牵上颌骨后颌面骨形态的观察,研究该牵引成骨方式前牵上颌骨引导成骨的可行性。方法同窝12周龄杂种犬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只,实验组3只。实验组于腭横缝前后打孔,安置特制内置式镍钛记忆合金牵引装置,利用其产生的弹力前推上颌骨。向前持续弹性前推1个月,初始牵引力约为760g×2,牵引前后进行大体观察。于16周龄时将两组犬均处死,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上颌逐渐前突,咬合关系呈现Ⅱ类错骀。上颌骨前移明显。实验组各犬的腭横缝有大量骨生成。结论本牵引装置可有效地平行前移上颌,上颌骨前移后留下的空隙被新生骨占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定量截骨锯行口腔入路髁突骨软骨瘤切除人工颞下颌关节置换术。方法:采用口内下颌骨矢状截骨手术入路,用定量截骨锯下颌骨升支后缘垂直截骨,将升支后缘骨块和髁突及骨软骨瘤游离取出,体外直视下病变髁突及骨软骨瘤切除后,人工颞下颌关节与升支后缘骨块固定,再从口腔原切口回植,颞下颌关节重建。5例5侧采用本方法治疗,配合术中术后调[牙合]或矫治器矫治,调整咬合关系。结果:术后6月、12月、24月复查,全部患者开口范围25mm~35mm,平均30.3nm,1例有早接触,下切牙中线过矫正1mm。另1例张口约25mm,轻度受限。3名患者6月复查主诉张口时人工关节侧有异常声响,无疼痛。12月复查时,异常响声基本消失,无主诉关节疼痛与弹响症状。全部患者无面神经、耳大神经损伤,无涎瘘,面颈皮肤无手术疤痕。结论:髁突骨软骨瘤造成面下1/3歪斜畸形,口腔入路具有无外部疤痕优势,且不会损伤面神经。定量截骨锯定量准确,截骨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