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骨性安氏Ⅲ类畸形正颌术前正畸中上齿槽及牙的唇倾度的矫正,对正颌术后面型改善,以及正常前牙覆(牙合)覆盖建立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对比安氏Ⅲ类错颌畸形双颌手术,术前正畸中上颌拔牙和非拔牙的两组患者,拔牙病例20例,非拔牙病例20例,头影测量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长轴、鼻唇角、颌凸角等与面型有关的数据,评价拔牙和非拔牙术前正畸对安氏Ⅲ类错颌畸形面型矫正的影响。结果测量显示术前正畸中上颌拔牙矫正使鼻唇角明显增大,覆盖明显增大,代表面型的数据:鼻唇角、面角、颌凸角、颏前点到零子午线的距离、鼻下点到零子午线的距离两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拔牙组对面型的调整更有效;牙长轴、覆骀覆盖、鼻唇角、面角、颌凸角、颏前点到零子午线的距离、鼻下点到零子午线的距离在拔牙组数据与正常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值得注意上颌前牙的代偿性唇倾,对其去代偿矫正是安氏Ⅲ类错颌畸形矫正中调整面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MRI影像学方法,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畸形(简称Ⅲ类畸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颞下颌关节(TMJ)的盘突关系的空间位置变化。方法:24例下颌发育过度的Ⅲ类畸形患者,采用正畸治疗及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后退术(BSSRO),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进行MRI检测、头颅定位侧位片以及关节症状记录,比较矫正前后关节症状、关节盘长度以及移位量的变化。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正前有关节弹响的患者3例6侧髁突中,矫正后弹响消失1侧;矫正前关节区有疼痛1例,手术后3个月疼痛消失,术后半年疼痛症状重新出现;治疗前未发现有关节症状者20例,矫正后也未发生。48个关节盘长度测量,矫正前关节盘长度最大12.928mm,最小3.040mm,均数为8.288mm;矫正后关节盘长度最大11.589mm,最小3.699mm,均数为8.097mm。2组均数自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关节盘移位测量结果:矫正前关节盘位置最大前移6.090mm,均数为1.383mm;矫正后关节盘位置最大前移11.931mm,均数为2.193mm。2组均数自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性Ⅲ错畸形可以被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良好地矫正,达到面形美观和最大牙尖咬合位的效果。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下颌骨BSSRO未引起关节盘明显移位和关节盘长度明显改变,但是也未发现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对TMJ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