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5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国产个性化3D打印的全颞下颌关节假体的应力和位移分布,并对假体进行优化设计。方法 使用Mimics 18.0对头颅进行三维重建,以Hypermesh和LS-DYNA软件建立计算机辅助工程有限元模型。通过加载最大咀嚼力,分别测定关节假体和下颌骨的应力和位移分布。结果 关节窝假体表面的最大接触力为495.7 N,前牙最大咬牙合力为201.12 N。髁突头与升支假体连接部分位移最大,达到0.4152 mm。关节窝表面最大应力为20.66 MPa,略大于材料的屈服强度。下颌骨最大应力集中于髁突颈部后表面,达到122.1 MPa。结论 尽管在一些细节上仍有待改进,但国产个性化3D打印的颞下颌关节假体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属性,蕴含着广阔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检测手段不断丰富,医学上提出了多组学这一概念,用于对肿瘤发病机制和性质判断进行深入探索。然而,多组学包含的海量异构数据,仅凭人力难以全面分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深度学习被引人到多组学的数据分析当中。本文旨在回顾分析用于头颈肿瘤多组学分析的深度学习方法,介绍深度学习在头颈部肿瘤诊治中的新进展及其临床价值,,包括早期诊断、肿瘤分期、辅助外科手术、预后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与进展,总结深度学习在头颈肿瘤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内镜下犬上颌窦内提升植骨与不植骨的成骨效果。方法:随机将6只比格犬(共12侧上颌窦)分为2组, A组为上颌窦内提升+即刻种植(3.5 mm×8 mm),B组为上颌窦内提升+Bio-Oss(0.8 mL)+即刻种植(3.5 mm×8 mm)。利用CT、Micro-CT以及组织学评价2组术后上颌窦内和种植体周围成骨情况。采用SAS 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A组术后即刻、3个月的CT数据重建上颌窦内成骨体积和密度显著低于B组。Micro-CT和组织学切片均证实,A组的成骨仅在种植体周围的下部,而中部和上部未见明显骨质;而B组的种植体周围均包绕着适量骨质。2组中上部和中部新骨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部新骨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不植骨时仅在窦底有一定量的新骨形成,为了达到良好的术后和远期效果,建议在行内提升术时适当植入骨粉。  相似文献   
4.
[提要] 3D生物打印是基于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虚拟出待构建组织器官的三维立体结构,再利用相应的生物材料,逐层构建出实体的一种组织工程学技术。3D生物打印已在再生医学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3D生物打印技术可通过重建缺损部位的解剖结构,应用生物材料精确堆积出个性化植入物,使组织形态和功能得以恢复。本文对3D生物打印技术的发展及类别,3D生物打印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修复中的生物支架材料、细胞、生物活性因子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下颌骨重建方案,包括模块化的手术方案及标准化评估。方法对2015年至2017年的9例下颌骨重建病例进行综合评估。手术方案包括三个部分,即计算机辅助手术设计(CASS)、手术导板(ST)准备和手术实施。术后标准化评估包括局部对比分析(PCA)和机械定量感觉神经测试两部分。结果手术成功切除肿瘤并保留下牙槽神经血管束(IANB)。局部对比分析得出平均误差为0.92 mm,标准差为0.96 mm。双侧颏部及下唇神经的机械定量感觉测试显示无明显差异(P=0.12)。结论改良的下颌骨重建方案能很好地修复不同类型的下颌骨缺损,并能保留患者的颏部及下唇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身体质量指数(BMI)与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长期预后及TPF诱导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纳入前期Ⅲ期临床试验253例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的10年随访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包中的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以及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53例患者基线期BMI范围在13.16~34.66 kg/m2。患者BMI与吸烟状态高度相关(P<0.001);与临床淋巴结分期(cN)有明显相关性,其中较高的BMI患者通常具有较早的cN分期(P<0.05)。Kaplan-Meier分析表明,患者的BMI与总生存率(OS,P=0.014)、无瘤生存率(DFS,P=0.009)、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P=0.013)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P=0.015)显著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BMI是OS(P=0.015)、DFS(P=0.010)、LRFS(P=0.015)和DMFS (P=0.016)的独立预后因子。BMI与诱导化疗疗效相关性分析发现,仅BMI正常、临床Ⅳa期口腔鳞癌患者接受TPF诱导化疗者具有更好的OS(HR:0.425,...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醇提与水提、单煎与合煎对藿香正气方中欧前胡素、橙皮苷、厚朴酚、和厚朴酚和苍术素5种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从而验证藿香正气制备提取工艺合理性.方法:以70%乙醇和水为提取溶剂,对藿香正气中白芷、陈皮、厚朴和苍术4味药材分别单煎和合煎,然后采用UPLC-PDA法测定上述药材提取物中欧前胡素、橙皮苷、厚朴酚、和厚朴酚和苍术素共5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不同提取方式的提取率.结果:①提取溶剂的影响:仅合煎组的橙皮苷提取率不受溶剂影响,其他待测物的提取率均为70%醇提组>水提组.②单煎与合煎的影响:70%乙醇提取时,欧前胡素的提取率无明显差异,其他待测物的提取率均为合煎组>单煎组;水提取时,欧前胡素的提取率无明显差异,橙皮苷的提取率显示:合煎组>单煎组,其他待测物的提取率为合煎组<单煎组.结论:对于藿香正气方中白芷、陈皮、厚朴和苍术4味药材,以70%乙醇提取且4味药材合煎的提取方式最优,验证了藿香正气制剂提取制备工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线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derived 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 ratio, dNLR)预测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临床试验项目(NCT01542931)中接受标准治疗的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的基线数据和10年长期随访数据。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及计算曲线下面积,以约登指数确定预后最好时dNLR的截断值,并以此值将所纳入患者分为高dNLR组和低dNLR组,以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和风险因素。主要结局指标是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次要结局指标是无瘤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 DFS)、无局部复发生存时间(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LR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 DMFS)。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115例,平均年龄(54.5±10.7)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体外评价可利霉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梯度浓度可利霉素分别处理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HN6/HB96细胞系),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绘制生长曲线;采用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能力;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采用 SPSS 18.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可利霉素浓度依赖性抑制HN6/HB96的体外增殖,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细胞迁移和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下降(P<0.05);可利霉素使处理过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G1期比例显著升高,S期和G2/M期比例显著下降,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P<0.001)。可利霉素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P<0.01)。结论: 可利霉素体外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为可利霉素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