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牙科氟磷灰石玻璃陶瓷、长石质饰瓷与天然牙在干摩擦和唾液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学性能。方法:制备涂覆IPS-emaxcream和Vita vm9 2种饰面瓷的氧化锆-饰面瓷双层材料试样,尺寸为20 mm×20 mm×4.5 mm,各20个。利用MMV-1摩擦磨损试验机,通过设置不同大小的垂直载荷和转速,分别在干摩擦和唾液润滑条件下,对2种氧化锆-饰面瓷试样进行摩擦磨损试验。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确定各组间摩擦系数和磨损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氟磷灰石玻璃陶瓷在唾液润滑条件下的动态摩擦系数和磨损量显著大于干摩擦条件下的数值;与氟磷灰石玻璃陶瓷相反,长石质饰瓷在干摩擦时的动态摩擦系数和磨损量显著大于在唾液润滑条件下的数值。在干摩擦和唾液润滑条件下,氟磷灰石玻璃陶瓷的磨损量均小于长石质饰瓷。扫描电镜显示,在唾液润滑条件下,氟磷灰石玻璃陶瓷及对应天然牙表现出比干摩擦更为严重的磨损表面。在干摩擦条件下,长石质饰瓷及对应天然牙较氟磷灰石玻璃陶瓷磨损更为严重,在唾液润滑条件下差异较小。结论:与长石质饰瓷相比,氟磷灰石玻璃陶瓷与天然牙在干摩擦条件下表现出更优越的耐磨损性能。加入唾液后,能减少2种饰瓷摩擦磨损性能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胃癌的免疫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胃癌患者在病情Ⅲ或Ⅳ期才能被诊断,尽管手术率和切除率都有很大改善,但Ⅲ期胃癌5年生存率仍只有30.6%,为了提高胃癌预后,需要进行系统治疗如免疫治疗和化疗,在手术后,利用这些方法杀死转移或残留的细胞。  相似文献   
3.
无牙症(anodontia)又称无牙畸形,系由外胚层发育不全引起的先天性牙胚发育异常,国外报道出生时患病率约为1/100000[1],属遗传性罕见病范畴,遗传方式有X连锁隐性、常染色体显性和常染色体隐性等不同方式。目前国内关于无牙症的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的研究较少。本文拟通过文献检索系统回顾国内35年(1977-2012)间相关的研究。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34篇,报道病例267例,密切相关文献87篇。其中有关该病的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研究文献仅有13篇。研究发现该病与Ed1、Edar、Edaradd基因相关,主要是错义突变,缺失与插入,其中对于Ed1基因突变研究最多,共报道约32种突变。文献分析显示:国内无牙症主要在华东、北京等地区有报告,无时间相关性;该病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突变、缺失层面,尚未深入到分子机制的研究层面,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建议对无牙症进行系统的流行病调查,总结出我国无牙症的发病特点,并进行深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治疗技术研发,提出我国无牙症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 甲基异硫脲(SMT)对黑山羊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只纯种黑山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只。对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黑山羊双侧颞下颌关节上腔一次性注射胶原酶,诱导骨关节病病变。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实验对照组为对实验动物关节上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实验组为对实验动物关节上腔注射SMT 0.5 mL。处死动物后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颞下颌关节的变化。结果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实验对照组髁突、关节盘、关节凹表现为骨关节病变化;实验组中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通过3个月的观察和研究,发现SMT关节上腔重复注射能抑制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MT抑制一氧化氮合酶在关节局部产生过多的一氧化氮有关。  相似文献   
5.
GFP转基因鼠咀嚼肌卫星细胞的培养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骨骼肌卫星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能性。取新生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鼠面部咀嚼肌,分离出肌卫星细胞,体外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建立GFP转基因小鼠肌卫星细胞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肌卫星细胞的形态、生长曲线测定等,观察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能力,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荧光的保持及表达,并观察不同浓度的FBS,IGF-1以及不同种植密度对肌卫星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咀嚼肌卫星细胞增殖速度快,15%的FBS,接种密度在5×104 cells/ml,IGF-1在100ng/ml有显著的促进增殖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肌卫星细胞经传代后仍然保持其特有的GFP荧光表达。  相似文献   
6.
冷冻外科治疗颌骨肿瘤宋欣,郑家伟,宋代辉,齐淑艳,刘云生,彭化海,袁奎封,卞翠荣,元桂菊(附属医院口腔科,进修医师,附属二院口腔科,图书馆)1981年1月至1993年6月用冷冻方法治疗颌骨肿瘤5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颌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核表达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7(rhBMP- 7)对牙槽骨修复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建立动物模型,以明胶海绵作为载体,将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的rhBMP- 7与之复合后植入即刻拔除牙齿的牙槽窝内进行干预治疗,术后2、4、8及12周处死动物,取标本进行大体观察、扫描电镜分析、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结果大体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牙槽嵴高度的吸收差异有显著性;扫描电镜观测显示,实验组的骨创愈合比对照组大约提前4~6周;ALP活性测定显示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核表达rhBMP- 7具有促进新骨修复再生、防止牙槽骨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牙周炎与白细胞介素Ⅰ相关基因及吸烟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相关基因(IL-1A)-889/NcoⅠ基因多态性和吸烟因素与汉族人慢性牙周炎(C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口腔科门诊山东籍汉族慢性牙周炎患者142例和95名对照者,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吸烟的资料。采集颊粘膜拭子提取DNA,采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IL-1A-889/NcoⅠ位点基因型测定,分析各基因型分布;将基因型与吸烟因素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142例患者中重度慢性牙周炎46例,中度45例,轻度51例。IL-1A-889/NcoⅠ的等位基因2在重度慢性牙周炎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度慢性牙周炎、轻度慢性牙周炎与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能明显提高牙周病的发生,含有等位基因2的基因型与吸烟有交互作用(OR=10.413,P=0.000;OR=5.315,P=0.004)。结论IL-1A-889/NcoⅠ等位基因2可能与汉族重度慢性牙周炎遗传易感性相关,吸烟因素与牙周病发生有关,含有等位基因2的吸烟个体更易患牙周炎。  相似文献   
9.
肖水清  卞翠荣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173-175,F0003
背景:牙齿缺失后,牙槽骨内成骨与破骨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牙槽嵴呈现出不可逆转的骨吸收,其后果是大量的牙槽骨丢失;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及牙齿的生长发育和创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原核表达的重组入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增强牙槽嵴的新骨形成、预防牙槽嵴吸收的作用。 设计:对照实验。 单位: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材料:实验于2003—06/2004—12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完成,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8只,雌雄不限,体质量平均2kg。 方法:采用大白兔建立动物拔牙创模型,将大白兔分别拔除左、右下门牙,将骨形态发生蛋白7复合载体2块40μg植入右下门牙(为实验组),仅含磷酸盐缓冲液的空载体2块40μg植入左下门牙(为对照组),术后2,4,8及12周处死动物,取标本进行扫描电镜分析、钙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主要观察指标:①扫描电镜分析结果。②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含量。 结果:①电镜照片结果:实验组的骨创愈合比对照组提前4~6周。②碱性磷酸酶活性: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周:(38.191&;#177;5.384),(19.821&;#177;2.084)μkat/g;4周:(160.815&;#177;9.669),(126.709&;#177;1.634)μkat/g;8周:(378.892&;#177;13.086),(225.212&;#177;1.884)μkat/g,P〈0.011。③钙含量: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周:(5.592&;#177;0.110),(0.913&;#177;0.064)mg/g;4周:(8.654&;#177;0.177),(1.702&;#177;40.071)mg/g;8周:(25326&;#177;0.287),(5980&;#177;0.145)mg/g.P〈0.01]。 结论:原核表达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具有良好的增高牙槽嵴、促进拔牙创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锥形固位、平台转移种植体的不同连接设计对基台及基台螺丝受力情况的影响。方法: 建立平台转移量分别为0.2、0.4、0.6、0.8、1.0 mm并对应基台锥度分别为6°、8°、10°的种植体模型,分析各组模型受不同载荷时,基台及基台螺丝von-Mises应力及应变情况。结果: 随着平台转移量增大,基台与基台螺丝峰值von-Mises应力及应变增大,且平台转移量≥0.8 mm的模型在水平向力作用下,其峰值von-Mises应力高于690 MPa。水平向加力时,应力与应变随平台转移量增大的幅度最大,斜向加力时次之,垂直向加力时最小。81.67%的模型基台应力集中于基台颈部;所有模型基台螺丝应力均集中于基台螺丝头部与体部转折处。结论: 平台转移量增大使基台与基台螺丝在咬合过程中受力增大。为了减少种植修复后机械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一定范围内选用平台转移量小的种植体。当平台转移量≥0.8 mm时,基台与基台螺丝最大应力超过纯钛的屈服强度,临床上应慎用该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