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化道内压力和传输时间是反映消化道动力功能的重要参数,也是了解慢传输性便秘患者病情程度的重要指标,但一直缺乏反映生理状态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去甲斑螯素(NCTD)对人胆囊癌 GBC-SD 细胞系生长、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胆囊癌 GBC-SD 细胞;实验分 NCTD 组(6个浓度梯度组,每组6孔)和对照组(n=6),分别用四唑盐比色法(MTT)、Matrigel 实验及过河实验、FCM 检测 NCTD 对 GBC-SD 细胞的杀伤抑制率、侵袭运动能力、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 NCTD 对 GBC-SD 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56.18μg/ml;在5μg/ml时即抑制 GBC-SD 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迁移运动能力;随浓度升高,NCTD 抑制作用增强,GBC-SD 过膜细胞减少、过膜细胞死亡增多,过河时间明显延长(P<0.01),呈剂量-时间效应关系。FCM 分析显示 NCTD 组 G_2+M 期细胞明显增多,S 期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上升。结论 NCTD 不仅能抑制人胆囊癌 GBC-SD 细胞生长,亦可在低浓度下抑制其体外侵袭能力;机理可能与抑制 CBC-SD 细胞增殖,干扰生长周期,抑制 DNA 合成,诱导细胞凋亡和直接抑制 GBC-SD 细胞迁移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上海市2002—2013年唾液腺恶性肿瘤的人群发病状况,阐明疾病在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根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唾液腺恶性肿瘤病例资料,通过数据重新核实,采用SPSS 17.0软件包统计唾液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性别比、年龄分布状况、解剖部位占比以及病理分布情况;采用年均变化百分比、 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年度之间的变化情况。结果:2002—2013年,上海市共诊断唾液腺恶性肿瘤新发病例2 308例,发病粗率为13.93/100万,标率为8.54/100万,性别比为1.08∶1;中位首诊年龄为58岁。12年间,发病率变化平稳。唾液腺恶性肿瘤中,1/3来自小唾液腺,其中1/3来自腭腺;大唾液腺的发病比为12∶3∶1。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和非特异性腺癌是最常见的3大病理类型。结论:目前上海市唾液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低,但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类型的好发人群差异较大,提示发病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对人胆囊癌GBC SD细胞系增殖相关基因蛋白PCNA、Ki 67的影响。方法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进行人胆囊癌GBC SD细胞的培养和传代 ;将去甲斑蝥素作用于经体外培养的人胆囊癌GBC SD细胞 ,应用SABC法检测其对GBC SD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蛋白PCNA和Ki 67表达影响。结果 对照组GBC SD细胞可见核仁或胞核呈不同程度的PCNA或Ki 67棕褐染色 ,PCNA和Ki 67阳性指数分别达 0 .93 2和 0 .964;去甲斑蝥素 (60 μg/ml)作用 48h后 ,PCNA表达和Ki 67表达阳性的细胞数明显减少 ,PCNA和Ki 67阳性指数仅为 0 .3 18和 0 .2 97,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去甲斑蝥素可影响GBC SD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蛋白PCNA和Ki 67的表达 ,这可能是其抑制人原发性胆囊癌GBC SD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胆囊癌化疗的现状和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困难 ,手术切除率低。因此 ,药物化疗就显得至关重要。但目前针对胆囊癌的化疗效果欠佳 ,且国内外尚无统一、公认显效的联合用药方案。本文旨在对国内外胆囊癌药物治疗研究的现状进行回顾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制定对胆囊癌行之有效的化疗方案提供依据。1 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分类传统上根据药物的来源和性质 ,将化疗药物分为烷化剂、抗代谢物、抗生素、植物药、激素和杂类六大类[1] 。但该分类不能代表药物的作用机制 ,因为来源相同的药物可能作用机制不同。因此 ,目前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将化疗药物分为以下四大类 :1…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异位脑膜瘤在口腔颌面部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90-2008年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3例异位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及随访情况.结果:①本组病例中位年龄37岁,总体性别差异不明显,但4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②好发部位依次为咽旁间隙(13例),颞下窝,翼腭窝(5例),颞部(3例);眶部、颊部各1例.③影像学表现与颅内脑膜瘤相同.④23例均行手术治疗,彻底切除17例,部分残留6例.⑤随访12例,复发3例;出现相应神经损伤症状8例.结论:口腔颌面部异位脑膜瘤多见于中青年患者及老年女性;好发于颌面深部间隙,多与颈鞘及后组颅神经关系密切;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彻底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主要是相邻的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7.
去甲斑蝥素对荷瘤裸鼠胆囊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荷瘤裸鼠胆囊癌移植瘤抑制作用。方法:建立荷瘤裸鼠胆囊癌模型,应用NCTD对该动物模型进行移植瘤增殖、生长的抑制实验,观察并测量荷瘤鼠移植瘤大小、计算抑瘤率,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等观测移植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率,PCNA,Ki-67,Cyclin D1,p27基因蛋白表达。结果:NCTD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39.96 mg·kg-1,应用1/5LD50。即可使NCTD组裸鼠移植瘤生长减缦[(5.6±s 0.4)cm3与对照组(9.8±0.6)cm3比较,P<0.011,抑瘤率上升(43±8)%;S期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上升;免疫组化检测显示,NCTD组PCNA,Ki-67,cyclin D1表达下降,p27表达上升,与氟脲嘧啶(FU) 联合应用时作用明显。结论:NCTD可明显抑制荷瘤裸鼠胆囊癌移植瘤的增殖和生长,与FU合用呈协同效应以加强其抗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CTD干扰荷瘤鼠胆囊癌移植瘤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调亡以及改变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去甲斑蝥素对原发性胆囊癌GBC-SD细胞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素 (norcantharidin ,NCTD)对人胆囊癌GBC SD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NCTD作用于经体外培养的人胆囊癌GBC SD细胞 ,采用四氮唑盐比色 (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杀伤实验 ,测定NCTD对GBC SD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与剂量效应、时间效应的关系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NCTD处理后的GBC SD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率 ;并通过光电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NCTD浓度为 10 μg/ml时 ,对GBC SD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 ,呈剂量效应关系 ,NCTD对GBC SD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 )为 60 μg/ml;NCTD作用 6h后对GBC SD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48h时抑制作用最明显 ,呈时间效应关系。经NCTD作用后 ,流式细胞仪显示 :G2 M期的细胞明显增多 ,S期细胞明显减少 ,细胞凋亡率上升 ;光镜检查显示 :GBC SD细胞可出现细胞固缩 ,胞膜突出 ,核碎裂等现象 ,并出现凋亡小体 ;电镜显示 :细胞微绒毛卷缩、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衰退 ,并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结论 N...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舌下区占位性病变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在此类病变诊断中的定位、定性价值.方法 收集了经术后病理作出诊断的57例舌下区占位性病例,回顾声像图观察肿块的大小,边界,形状,及CDFI观察血流情况.结果 57例按病理类型分为囊肿、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三组,超声对囊肿定性正确率93% (27/29);恶性肿瘤定性正确率100% (21/21);良性肿瘤定性正确率为86% (6/7).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舌下区占位性病变的有效方法,可为术前定位、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素 (NCTD)对人原发性胆囊癌GBC SD细胞系增殖及相关基因的干预效应。方法 实验分NCTD组 (7个浓度梯度组 ,每组 6孔 )和对照组 (n =6) ,分别应用四唑盐比色法和链霉素亲合生物素复合物法测定NCTD对体外培养GBC SD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和对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Ki 67表达的影响。结果 NCTD分别在浓度 10mg/L、时间 6h时 ,即对GBC SD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且随浓度升高、时间延长作用增强 ,呈剂量 时间效应关系 ;实验组PCNA和Ki 67表达的棕褐染色细胞数和阳性指数 (PCNA :0 .93 2± 0 .0 3 1vs 0 .3 18± 0 .0 2 3 ;Ki 67:0 .964± 0 .0 92vs 0 .2 97± 0 .0 18;n =10 )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减少 (P <0 .0 5 )。结论 NCTD能抑制人原发性胆囊癌GBC SD细胞的生长和PCNA、Ki 67增殖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