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鉴定和文献查阅,确定并报道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桔梗科沙参属一新纪录物种——长柱沙参Adenophora stenanthina(Ledeb.) Kitagawa。文章提供了长柱沙参野生植株的特写照片,编制了广西沙参属分种检索表,并讨论了长柱沙参分布于广西桂林的主要原因。长柱沙参的发现为其地理分布范围及区系研究补充了新资料,也为广西药用植物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新资料。凭证标本现收藏于广西师范大学标本室(GNU)。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照顾者对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救护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5~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福州市4所幼托机构的教师及家长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设学龄前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应急救护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89份。应急救护知识问卷得分为(14.49±2.56)分,其中年龄、婚姻情况、有无儿童、是否接受过医学专业教育、照顾者身份是急救能力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福州市区学龄前儿童照顾者常见意外伤害应急救护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为促进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现场救护,医务人员有能力、也有义务对其照顾者开展专业的急救科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抽动障碍(TD)儿童T辅助(Th)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D组和对照组(健康儿童)外周血中Th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D组Th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Th淋巴细胞的异常率为68.7%,比对照组(18.8%)增高(P < 0.001);而且Th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评分呈负相关(r=-0.3945,P < 0.001)。在Th淋巴细胞亚群中,TD组Th1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h2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 Th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平衡失调导致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儿童TD的发生相关,且Th淋巴细胞水平可作为评估TD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福州地区 0~ 3岁健康儿童外周血红细胞膜中脂肪酸含量 6项指标的参考区间进行调查。方法 选取 2019年 3月~ 2020年 2月来福州儿童医院体检的 0~3岁健康儿童 60例,分别检测 omega-6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总量(简称 omega-6)(包括亚油酸、γ -亚麻酸、二十碳二烯酸、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四烯酸), omega-3 PUFA总量(简称 omega-3)(包括 α -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单不饱和脂肪酸( MUFA)总量(包括十六碳一烯酸、十八碳一烯酸、二十碳一烯酸和二十四一烯酸),饱和脂肪酸( SFA)总量(包括十四烷酸、十六烷酸、十八烷酸、二十烷酸、二十二烷酸和二十四烷酸), omega-6/omega-3比值和 omega-3指数(即二十碳五烯酸与二十二碳六烯酸总和)共 6项目,含量以百分比( %)为单位,用于初步调查生物参考区间,均采用 x±1.96s表示。结果 6项指标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初步建立 omega-6(25.43%~34.09%),omega-3(7.03%~16.68%),MUFA(14.02%~18.70%),SFA(38.95%~46.35%),omega-6/omega-3(1.26~4.61)和 omega-3指数( 4.62%~13.08%)六项指标参考区间。结论 种族、地域、性别、年龄及饮食结构的差异会影响六项目的参考区间,其不仅客观反映了人体内脂肪酸的分布状况,而且为 0~3岁健康儿童临床检测的结果提供参照;并为儿童补充 omega-3 PUFA提供科学依据,更为进一步建立中国健康人群 PUFA的参考区间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对应的防治策略。方法对2007-01-2013-01本院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42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为再发椎体骨折组和未再发椎体骨折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影像学资料、手术相关因素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分析。研究各因素与再发椎体骨折的关系。结果再发椎体骨折组(18例)比对照组(407例)骨密度低,平均骨折椎体数多,局部后凸角度大,椎体平均注入骨水泥量多,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差,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密度低、多椎体骨折、术后病椎后凸角度大、椎体注入骨水泥量多、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差,都是再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以降低再发椎体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急救援护理能力指标体系在骨科护士岗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应急救援护理技能培训小组,参照应急救援护理能力指标体系内涵及权重,制定培训计划及考核标准,对22名骨科护士进行为期6个月的急救护理技能在职岗位培训。应用考核标准、应急救援护理能力指标体系,在培训前后评价护士急救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骨科护士应急救治综合能力。结果骨科护士的急救护理理论知识培训前(76.91±10.92)分、培训后(95.59±5.37)分,急救护理技能培训前(80.73±7.36)分、培训后(89.91±3.68)分,应急救援综合能力优良率培训后明显高于培训前,各评价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急救援护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于护士岗位培训,可提高岗位培训质量,提升专科护士素质。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1]。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是治疗颈椎病最成功、疗效最确切的手术方式[2],但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3],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顾虑和负担。术前健康教育对手术患者的焦虑心理及手术效果起着重要作用[4]。传统的一对一教育方式比较单调,患者不容易掌  相似文献   
8.
切开和挂线治疗后天性直肠前庭瘘的严重后果及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讨论后天性直肠前庭瘘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 10例后天性直肠前庭瘘行瘘管切开或挂线造成会阴皮肤及肛门括约肌断裂所致的会阴Ⅲ°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年龄 3 ~15岁,平均7.5岁。10例患儿均失去正常的会阴外观并有不同程度的大便失禁。采用李氏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标准评估其排便功能,评分在 3~4分之间。均行前会阴入路括约肌修复、会阴体重建手术治疗。结果 10例患儿会阴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平均随访3.5年。患儿会阴外观正常,肛门功能临床评分均达到 6分。结论 后天性直肠前庭瘘处理不当将造成患儿会阴Ⅲ°损伤,经前会阴入路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儿科护士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进行循证团体心理干预寻找理论支持。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临床科室护士11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82%的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筛查阳性,比中国常模高(χ2=4.36,P<0.05)。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解决问题型的压力应对方式均与SCL-90总分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r值分别为-0.27、-0.38、-0.24、-0.40,均P<0.01);自责型及幻想型的压力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7,P=0.00;r=0.26,P=0.02);解决问题型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三维度均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0.44、0.26,均P<0.01),求助型应对方式与支持利用度显著正相关(r=0.32,P=0.00),而退避型应对方式与主观支持显示负相关(r=-0.28,P=0.02)。结论不同的压力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程度与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相关,尤其是解决问题型应对方式及主观支持水平高的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主观支持程度能显著预测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门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儿童就医行为及药物治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以提高治疗依从性, 改善预后。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本院心理卫生科首诊确诊并使用药物治疗的699例ADHD患儿采用自制量表进行一般社会学资料收集并进行心理测验。2012年7月采用回顾性访谈的方法对使用药物治疗的患儿家长进行电话随访及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共有病例699例, 有效随访490例。453例(92.45%)选用哌甲酯治疗。依从性好者185例(37.75%), 用药6个月以上178例。ADHD患儿就诊年龄与母亲受教育程度(r=-0.140, P<0.01)、总智商(r=-0.089, P<0.05)及ADHD亚型(r=-0.092, P<0.05)负相关。停药原因前三位为:担心药物副作用, 儿童行为问题无明显改善, 不规律使用药物。家长接受心理教育(Waldχ2=6.148, P<0.05)及家长对药物治疗的看法(Waldχ2=3.785, P<0.05)对依从性有影响。结论 混合型ADHD总智商偏低, 药物治疗依从性差, 家长对ADHD及药物治疗的认知程度低, 未接受心理教育是ADHD治疗结果的影响因素, 提升家长对药物治疗的正确认知, 可能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