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人博卡病毒(HBoV)在呼吸道感染中致病性及机理.方法 利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进行HBoV分离及培养,通过电镜对培养细胞中HBoV的形态及感染细胞进行研究,并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HBoV在细胞中转录产物mRNA,同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分析.结果 将含有HBoV阳性痰液标本无菌接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出现2例致使细胞发生明显的病变(CPE).电镜观察在细胞质中散在六角形或圆形的病毒粒子,大小18~26 nm之间,大部分是20nm.RT-PCR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与预期结果相符是295 bp,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HBoV序列比较,核苷酸同缘性99%,氨基酸同缘性100%.结论 HBo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后能够在该细胞内增殖,并产生特征性生物学改变.本研究为今后HBoV致病性及免疫应答谱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博卡病毒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博卡病毒(HBoV)在呼吸道感染中的致病性及机制.方法采用人博卡病毒阳性标本感染健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观察HBoV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后的生物学特征,并进行病毒空蚀斑、红细胞吸附抑制及免疫荧光测定.结果 75%感染细胞变圆并堆积成葡萄状,伴随有坏死、破碎、脱落.病毒蚀斑测定出典型"猫头鹰眼"现象.红细胞吸附实验观察到90%以上红细胞附着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荧光检测出在细胞核内具有典型荧光块.结论支气管上皮细胞可用于分离HBoV,HBoV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后能够在该细胞内增殖,并导致特征性生物学改变.本研究为今后人博卡病毒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人博卡病毒(HBoV)抗体,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以重组表达的HBoV融合蛋白VP2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HBoV抗体的间接ELISA,优化该检测方法的最佳条件,观察其精密度、敏感度和特异性,并与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比检测40份临床样本,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确认其符合率.结果 所建立的间接ELISA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2 mg/L,酶标二抗工作浓度为1∶5000,血清标本最佳稀释度为1∶200.该方法平均批内变异系数为6.87%,平均批间变异系数为4.67%.40份临床样本间接ELISA检测结果与荧光定量PCR及免疫印迹结果一致,符合率100%.结论 利用VP2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建立的检测血清HBoV抗体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HBoV抗体的定量和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人博卡病毒(HBoV)抗体,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以重组表达的HBoV融合蛋白VP2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HBoV抗体的间接ELISA,优化该检测方法的最佳条件,观察其精密度、敏感度和特异性,并与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比检测40份临床样本,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确认其符合率.结果 所建立的间接ELISA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2 mg/L,酶标二抗工作浓度为1∶5000,血清标本最佳稀释度为1∶200.该方法平均批内变异系数为6.87%,平均批间变异系数为4.67%.40份临床样本间接ELISA检测结果与荧光定量PCR及免疫印迹结果一致,符合率100%.结论 利用VP2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建立的检测血清HBoV抗体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HBoV抗体的定量和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表达人博卡病毒(HBoV)VP_2蛋白,用于临床标本HBoV的筛查.方法 将VP_2基因重组于杆状病毒基因组,重组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sf9,用HA抗体进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融合VP_2蛋白表达.通过电镜观察重组蛋白颗粒.以VP_2蛋白作为抗原对176例临床样本进行免疫印迹筛查.结果 在昆虫细胞中VP_2蛋白的表达量约占细胞总蛋白的60%以上,VP_2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0×10~3.电镜观察博卡病毒VP_2蛋白形成病毒样颗粒(VLP),其大小在20mm左右;采用免疫印迹技术从临床标本中筛查出4例患者HBoV阳性,阳性率达到2.28%(4/176).结论 本研究成功的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了博卡病毒VP_2蛋白;表达VP_2蛋白具有一定抗原性,为开展人博卡病血清学研究方法建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变化,作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有效控制的参考依据。方法从不同临床标本中分离出628株铜绿假单胞菌,并采用琼脂糖稀释法对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获得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率。结果在获得的菌株中,痰液中检出率最高,为80.10%;5年内,该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呈显著性增长,其中仅有亚胺培南耐药率<20.0%。结论亚胺培南是控制该菌的首选药物;临床医师根据耐药变化,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及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收集临床2010年9-11月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40株进行氨基糖苷类基因检测,采用PCR法检测;统计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并分析氨基糖苷类基因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4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36株检出耐药基因,检出率为90.0%,PCR扩增出8种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大部分菌株均产生氨基糖苷钝化酶,其次为乙酰转移酶(ACC)和核苷转移酶(ANT),acc3Ⅱ、ant6Ⅰ、acc3Ⅳ、acc3Ⅰ、ant(3")Ⅰ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80.0%、55.0%、25.0%、15.0%及7.5%.结论 医院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AMEs基因携带率很高,至少存在5种AMEs基因,分别为aac(3)Ⅱ、ant(6)Ⅰ、acc(6′)Ⅰ、acc(3)Ⅰ和ant(3″)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