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4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Ⅱ型胶原与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McCabe发现某些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提示其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数周或数月内发展的渐进性聋(而非数小时、数天或数年);感音神经性聋通常为双侧或非对称性;耳蜗常受累;常伴有面瘫和前庭功能不良;可有鼓膜、中耳和乳突组织破坏;对大剂量类固醇激素和环磷酰胺疗效好。McCabe将此类疾病定义为:自身免疫性内耳病(autoimmune inner ear disease,AIED)。现认为AIED可理解为两重范畴:一为狭义,如McCabe所描述,即AIED为一独立的疾病实体;一为广义,即与自身免疫相关的一组内耳疾病,包括梅尼埃病、耳硬化症和狭义范畴的AIED等。本文所指为其广义范畴。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小鼠内耳毛细胞细胞膜Ca2+-ATP酶2型蛋白(PMCA2)在听觉平衡生理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利用不同基因型小鼠PMCA2-/-(突变纯合子)、PMCA2+/-(杂合子)和PMCA2+/+(野生型)为实验对象,采用听觉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耳蜗内电位(EP)检测等方法,分别检测不同基因型小鼠的内耳生理功能。结果:PMCA2+/+野生型鼠的听力正常,ABR的短声(click)阈值为(13.75±11.08)dB SPL;EP均值为(91.3±11.0)mV。PMCA2+/-杂合子小鼠听力低于同窝PMCA2+/+野生型鼠,ABR的短声阈值为(63.89±12.90)dB SPL,与PMCA2+/+小鼠比较差异显著(P<0.01);PMCA2+/-小鼠没有检测出DPOAE的高频区辐值,其EP均值为(80.7±9.0)mV。PMCA2-/-小鼠的ABR在100 dB SPL无反应,表现出全聋和平衡功能失调,其EP均值为(56.6±13.0)mV;PMCA2-/-小鼠没有检测出DPOAEs。结论:PMCA2是内耳毛细胞纤毛丛上的重要Ca2+转运通道,对维持内耳的Ca2+代谢和听觉平衡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由广种经移植修复面神经损伤康在着许多缺点,人们试图采用白体非神经组织和其它材料作为神经的替代物来桥接种经缺损。本文就近10余年来有关非神经材料修复面神经缺损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1870年Philipeanx和Vulpran在狗的舌下神经首次成功地进行神经移植后[1],神经移植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周围神经的修复。对于长距离的面神经缺损,临床常用的方法系采用自体非重要神经如耳大神经移植来修复。但这种方法有诸多缺点[1],如:需供体神经,而供体神经来源常有限;需另作一切口切取供体神经;供、受体神经的直径常不一致;手术时间长;水后供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离子转运蛋白抑制-听觉功能实验,探讨NKCC1和Na,K-ATPase在内耳K 循环及听觉中的作用,并验证耳蜗K 循环模式与听觉的关系。方法应用NKCC1抑制剂呋塞米(Furosemide)和Na,K-ATPase抑制剂乌巴因(Ouabain),对CBA/CaJ和Castel两种鼠系进行离子转运蛋白抑制-听觉实验,检测小鼠的听觉脑干反应(ABR)阈值。结果Furosemide 0.2 mg/g注射30 min后,小鼠的ABR阈值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Ouabain 0.003μg/(g.d)连续注射5 d后,小鼠的ABR阈值也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而先后注射Ouabain和Furosemide,ABR阈值虽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但低于单独注射Ouabain组(P<0.05)和明显低于单独注射Furosemide组(P<0.01)。停药3 d后,小鼠的ABR阈值均恢复到接近正常对照组的阈值(均P>0.05)。结论在小鼠实体中验证了NKCC1和Na,K-ATPase是耳蜗K 循环的关键离子转运蛋白,其中任一功能失衡均可影响听觉功能。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颞骨胆脂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胆脂瘤较后天性胆脂瘤少见 ,其表现为完整鼓膜内侧出现角化的表皮样团块状物。House于 195 3年首先描述了中耳先天性胆脂瘤 ,196 1年Cawthorne报道了一系列病例 ,并引用他本人实验中的一个病例 ,提出了有关胆脂瘤先天起源的争论。关于先天性颞骨胆脂瘤可能的病因学和发病机理有众多讨论 ,不同学者提出了各自的假说 ,现就其病因、病理及诊断等综述如下。1 病因学1.1 中耳粘膜化生学说Sade等[1] 认为中耳上皮细胞为一种多能细胞 ,在炎症刺激下可化生为复层鳞状上皮 ,并发生角化。中耳内角化上皮区可因角质碎屑的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技术检测不同基因型NKCC1小鼠的听觉功能,研究NKCC1在耳蜗听觉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ABR和DPOAE实验检测不同基因型NKCC1小鼠的听觉功能.结果 NKCC1 / 野生型小鼠听力正常,ABR检测的短声(click)阈值为(23.13±3.78) dB SPL;NKCC1 /-杂合子小鼠听力低于NKCC1 / 野生型小鼠,其短声阈值为(38.49±12.29) dB SPL.NKCC1 / 和NKCC1 /-小鼠ABR的阈值均值在各个频率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NKCC1-/-突变纯合子鼠的ABR的各个频率在100 dB均无反应,呈现全聋.与NKCC1 / 小鼠比较,NKCC1-/-小鼠没有DPOAE的检出.结论 耳蜗NKCC1在小鼠的听觉生理中有重要作用,NKCC1缺失或是功能受限均可影响耳蜗的听觉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α1D亚基在内耳毛细胞的分布及在听力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标记观察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α1D亚基在牛蛙毛细胞上的分布;利用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携带不同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α1D基因型(α1D / 、α1D /-和α1D-/-)小鼠的听力。结果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α1D亚基主要密集分布于毛细胞侧膜和顶膜,在毛细胞的胞核区域和纤毛丛处没有阳性荧光染色。三种α1D基因型小鼠的ABR检测结果显示,α1D / 野生型小鼠的短声反应阈正常,为34.8±5.7dBSPL;α1D /-杂合子小鼠反应阈高于同窝生α1D / 野生型小鼠,为54.4±12.4dBSPL;α1D-/-小鼠呈现全聋,ABR在100dBSPL时仍无反应。结论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的α1D亚基分布在牛蛙毛细胞的侧膜和顶膜,在内耳的听觉生理中具有重要作用。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α1D亚基缺失或是数量的减少均可以影响小鼠听力。  相似文献   
9.
Na-K-2C1联合转运子-1(Na-K-2Cl cotransporter-1,NKCC1)是动物细胞中广泛分布的一类膜转运蛋白,其作用是将Na^+、K^+、Cl-按1:1:2的比例呈电中性跨膜转运。听觉信号的传导依赖于内耳的离子传递,而NKCCl被认为是由耳蜗血管纹的边缘细胞转运分泌K^+的主要转运蛋白,NKCCl对维持耳蜗内淋巴的高K^+状态和内耳的K^+循环起着重要作用。NKCCl的缺乏不仅可以导致内淋巴高K^+环境的改变,同时也可能导致内耳发育障碍和组织畸形,因此,NKCCl对内耳发育也起重要作用。NKCCl基因敲除小鼠(NKCCl^-/-,纯合子)和NKCCl基因半拷贝小鼠(NKCCl^+/-,杂合子)均为NKCCl基因缺陷小鼠,是目前研究离子通道病的重要模型,由于各个NKCCl基因型小鼠的基因不同程度的缺陷而可能对内耳组织发育造成不同的影响。本研究利用NKCCl的基因缺陷小鼠模型,对其内耳组织形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NKCCl基因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缺陷对小鼠内耳形态发育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中TNF-α及ICAM-1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在大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中耳粘膜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取健康SD大鼠 4 0只 ,于左侧中耳注射脂多糖 (LPS) ,并同时切断同侧三叉神经第三支 (下颌神经 )制备大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右耳仅向中耳注射磷酸盐缓冲液 (PBS)作为实验对照。术后 3、 7、 14、 30d采集中耳粘膜标本 ,SP法检测中耳粘膜中TNF α及ICAM 1的表达并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处理 ,HE染色检查中耳粘膜的病理变化。结果  4个时点组左侧中耳粘膜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TNF α及ICAM 1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 14d组和 30d组TNF α及ICAM 1的阳性表达范围扩大 ,在炎性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也有大量表达。术后 3d组血管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中TNF α与ICAM 1的表达呈正相关 (r =0 74 ,0 80 ;均为P <0 0 5 )。 3d组及 7d组中ICAM 1在中耳粘膜血管内皮中的表达强度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正性相关。结论 TNF α通过上调ICAM 1的表达 ,从而促进炎性细胞的粘附和聚集 ,二者可能在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粘膜的炎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