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系HepG2中肿瘤干细胞比例及干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使用PI3K/Akt通路抑制剂处理HepG2细胞后,使用流式技术分析HepG2细胞系中的侧群(SP)细胞的变化.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I3K/Akt抑制剂对HepG2细胞中SP细胞和非SP细胞成克隆能力的影响.[结果]HepG2细胞中存在SP细胞,经过LY294002处理后,SP细胞比例下降.LY294002可以显著降低SP细胞的软琼脂成克隆能力,对非SP细胞的软琼脂成克隆能力影响不明显.[结论]HepG2细胞中的SP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PI3K/Akt信号通路对HepG2细胞中SP细胞的维持起重要作用,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后HepG2细胞中的SP细胞比例明显减低,并能显著抑制SP细胞的增殖速度、软琼脂成克隆能力,增加SP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更加深入地了解肝癌干细胞的特性以及探索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检索2005—2014年4月Pub Med、Cochrane Library、OVID、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医学网及维普网,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入选的10篇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研究结果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能更显著地提高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 Ag转阴率和HBe Ag血清转换率,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13[95%CI(1.06,1.21),Z=3.61,P=0.000 3],1.19[95%CI(1.09,1.30),Z=3.83,P=0.000 1〗、2.25[95%CI(1.52,3.33),Z=4.04,P0.0001]和2.31[95%CI(1.83,2.92),Z=7.06,P0.000 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增加恩替卡韦单药抗病毒疗效,但确切疗效尚需更多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3.
血浆置换联合拉米夫定对重型肝炎HBV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对HBV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人工肝中心11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血浆置换与拉米夫定联合、单纯拉米夫定2组,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治疗后一系列病毒载量的变化。结果第1组的抑制病毒生成效率范围为38.2%~74.6%,平均55.0%,第2组的抑制病毒产生效率范围为67.6%~89.7%,平均75.1%。对2组效率进行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提示PE联用LAM可以在PE后较低病毒血症水平的基础上发挥LAM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巩固PE对病毒的清除作用,抑制病毒复制的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淀粉样变性是由不溶性淀粉样蛋白沉积在组织器官中引起的一类进行性、预后不良的疾病,主要可分为原发性(淀粉样物质为免疫球蛋白的轻链,AL型) 和继发性(淀粉样物质为淀粉A 蛋白,AA 型).AL 型常累及肝、肾、脾、心脏、胃肠及皮肤等多个组织器官,以往的尸解发现95%的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患者都有肝脏淀粉样物质沉积.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学者应用数学模型研究抗病毒药物作用下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感染、复制、释放、清除的动力学过程,了解病毒的致病机理,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动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威胁全世界3.5亿人健康的严重问题.尽管HBV的复制仅造成宿主细胞的轻微病变,但H--BV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引起的肝脏损害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原因[1].最近,有学者应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对抗病毒药物干预下的病毒动力学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还可帮助临床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计划[2].本文就HBV动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鲍旭丽  郭佳  顾娜  张蕾  闾军 《北京医学》2018,(4):359-361
HBV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持续HBV感染易导致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2015年更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对于部分适合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type B,CHB)患者应尽可能达到临床治愈[1].目前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是CHB的主要治疗策略,由于单药治疗免疫应答率较低,联合抗病毒治疗是实现临床治愈的发展方向.但联合治疗不良反应多、费用昂贵,并不适合所有CHB患者.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经Peg-IFN与NAs联合治疗实现临床治愈的CHB患者资料,旨在为实现CHB临床治愈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一种常用的人工肝技术,经典方法是将患者血液引出,分离血浆和细胞成分,弃去血浆,把细胞成分与补充的血浆混合回输体内,以达到清除致病介质的目的。相当一部分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功能不全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体内仍有病毒较高水平复制。乙型肝炎病毒颗粒为球形,直径42nm,而血浆分离器中空纤维膜的孔径为0.2~10.6μm,因此,血浆置换弃去的血浆中含有大量的病毒。我们对置换前后病毒载量变化进行观察,并应用数学模型分析描述其动力学信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慢性丙型肝炎6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氟伐地汀;用药后4、12、24、36、48周及停药后12周、24周复查病毒RNA定量。结果氟伐他汀治疗合并高LDL血症的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3.3%vs.46.7%,85.1%vs.63.3%,81.5%vs.53.3%,P<0.05)。结论氟伐他汀有利于提高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初始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对60例慢乙肝治疗患者进行研究,A组患者(n=29)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B组患者(n=31)使用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及拉米夫定治疗48周。观察治疗过程中12、24、48周时患者ALT复常率、HBV-DNA应答率、HBeAg、HBsAg的转阴率和转换率。[结果]2组治疗结束时ALT复常率分别为82.8%(24/29)、83.9%(26/31),HBV-DNA应答率分别为86.2%(25/29)、90.3%(28/31),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4.5%(10/29)、35.5%(11/31),HBsAg血清学转换率6.9%(2/29)、6.5%(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及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未显示疗效优势,初始全程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可以提高病毒抑制的速度和血清学转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