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肠梗阻的少见病因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梗阻病因复杂,粘连、肿瘤、疝为主要病因,约占90%以上,其余病因所占比例不到10%。其中有一部分临床少见病因引起肠梗阻的机制尚不清楚,这些病因多在剖腹探查术后才确定,术前做出诊断较困难,临床误诊率极高。本文就1990/2008年文献报道的肠梗阻少见病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米氮平对抑郁障碍患者空腹血糖(FBG)的影响.方法 将93例抑郁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米氮平组、米氮平联合舍曲林组(以下简称联合用药组)、舍曲林组,每组31例;治疗观察期均为12周;3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末测定FBG进行比较.结果 米氮平组与联合用药组间FB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此上述2组FBG均高于舍曲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米氮平组和联合用药组基线与第4周末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基线与第8周末或第12周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舍曲林组基线与第4、8、12周末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在第4周末或第8周末出现空腹血糖过高(IFG)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第12周末,米氮平组或联合用药组与舍曲林组间出现IFG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米氮平单一或联合舍曲林治疗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的抑郁障碍患者可出现有临床意义的IFG,且IFG出现的频率可能有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麦肯基疗法、中药熏蒸三步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以及三步疗法对患者腰背疼痛、功能活动障碍的影响。方法:把收入住院的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仅用电针治疗,治疗组给予电针、麦肯基疗法、中药熏蒸三步综合治疗。两组均以10次为一疗程,间期休息2天,治疗3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指地距、枕墙距、schober 试验、BASDAI、BASFI 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8.57%,两组指地距、枕墙距、BASDAI 评分、BASFI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schober 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麦肯基疗法、中药熏蒸三步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缓解由其引起的腰背痛、功能障碍,且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抑郁发作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治疗前后的变化,了解焦虑、抑郁症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20分的围绝经期抑郁发作患者133例(脱落34例,共完成99例),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于治疗基线、4周末、8周末行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分,并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抑郁症状的评分变化,以及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HAMD-24、HAMA-14评分在治疗4周末、8周末均较基线显著下降(F=1354.384,92.021;P0.01);FT4水平逐渐下降(F=10.275,P0.001),治疗基线与4周末、8周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FT4水平与HAMD-24总分及焦虑/躯体化因子、HAMA-14总分及躯体性焦虑因子、精神性焦虑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135,0.312,0.362,0.320,0.360;P0.01)。FT4与HAMD-24体重因子呈负相关(r=-0.281,P=0.005)。结论:血清FT4水平与围绝经期抑郁发作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伴焦虑特征抑郁发作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趋势,并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焦虑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处于围绝经期、且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20分的抑郁发作患者,用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价其焦虑水平,HAMA-14总分7分时判断为伴有焦虑特征。并收集和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患者组口服可变剂量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并于基线、治疗4周末和8周末评估临床疗效(HAMD-24和HAMA-14),同时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共入组围绝经期抑郁发作患者133例,其中伴焦虑特征者81例(焦虑组,治疗8周末脱落19例),不伴焦虑特征者52例(无焦虑组,治疗8周末脱落15例);健康对照者40例。基线时,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在组间(P0.01)及组内时点(P0.01)有显著差异,分组和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P0.01)。基线时焦虑组血清F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004,P0.01);焦虑组和无焦虑组的血清FT4水平均随治疗时间逐渐下降,其中焦虑组组内各时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14.736,P0.001)。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在基线时组间效应显著(P0.05),焦虑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600,P0.05),但组内时点及二者的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血清FT4水平与HAMD中体重因子评分在基线时、4周末及8周末变化值均呈负相关(P0.05),与HAMA-14总分、精神性焦虑评分在基线时均呈正相关(P0.05),4周末及8周末的变化值分别与HAMA-14总分、躯体性焦虑分、精神性焦虑分的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FT4水平与围绝经期抑郁发作患者的焦虑症状显著相关,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是改善焦虑症状的潜在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氮平对伴2型糖尿病的抑郁障碍患者空腹血糖(FBG)的影响。方法将87例伴糖尿病的中度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9例):米氮平组(30~45 mg.d-1)、舍曲林组(150~200 mg.d-1)和心理治疗组(以认知治疗为主,每周1~2次),治疗观察期均为12 wk。3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wk 4、8、12末测定FBG进行比较。结果米氮平组、舍曲林组、心理治疗组分别脱落3例、3例、1例。米氮平组与舍曲林组或心理治疗组比较,FBG均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而舍曲林组与心理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组wk 4末FBG与基线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wk 8或wk 12末与基线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均P<0.01)。wk 4、8末3组间FBG异常升高率无显著差异(P=0.996、P=0.631),wk 12末3组间FBG异常升高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8),且其总体频率的95%置信区间为1.5%~2.0%。结论米氮平治疗伴2型糖尿病的中度抑郁障碍患者可出现有临床意义的FBG异常升高,且其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时间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与氟哌啶醇合并东莨菪碱对照,观察氟哌啶醇合并地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患者,随机分为氟哌啶醇合并地西泮组(32例,简称地西泮组)和氟哌啶醇合并东莨菪碱组(32例,简称东莨菪碱组)治疗,疗程均为6 d。治疗期间每日评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兴奋因子(PANSS-EC)和治疗中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地西泮组和东莨菪碱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两组患者的兴奋激越症状均获明显改善(P均=0.000);地西泮组除治疗前时点外其他时点的症状改善均较东莨菪碱组明显(P均0.05)。两组锥体外系副反应(EPS)的发生率相当;东莨菪碱组静坐不能和抗胆碱能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地西泮组(P均0.05)。结论氟哌啶醇合并地西泮肌注可快速有效地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该方法较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钙与胰腺坏死的关系.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2003年9月~2005年3月收治的2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CT结果分为坏死组和非坏死组,根据所有患者测得的血清钙相应的真阳性率和假阳性率做出ROC曲线以预测胰腺坏死.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436.结论:血清钙高低不能预测胰腺坏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米那普仑(milnacipran)联合低剂量阿立哌唑(aripiprazole)对躯体化障碍患者的疗效及临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4月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躯体化障碍患者64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给予米那普仑(50~100 mg·d~(-1))联合阿立哌唑(2.5~7.5mg·d~(-1)),对照组给予米那普仑(50~100 mg·d~(-1))。治疗时间共8周;在基线及治疗第1、2、4、8周后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elf-rating somatization symptom scale,SSS)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对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分别脱落2例和3例。治疗第1周,研究组的4类躯体化症状评分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4、8周,每组内各时间点的4类躯体化症状评分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2组间4类躯体化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1,P=0.027); 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米那普仑治疗相比,米那普仑联合低剂量阿立哌唑更能持续有效地治疗躯体化障碍患者的躯体化症状,且后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前者相比并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