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河北省2004-2005年抑郁症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河北省抑郁症的患病率、抑郁症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社会生活功能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河北省≥18岁人群进行调查,共24000人。以改编的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为筛选工具,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为诊断工具。采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价功能状况。结果 (1)抑郁症时点患病率为27.01%o[399例;95%可信区间(CI)=24.80%0~29.22%0],终生患病率为47.47‰(608例;95%CI=44.58%0~50.37%0)。(2)时点患病率:城市[20.98%o(40例)]低于农村[27.88%0(359例);u=4.02;P〈0.01];女性[31.53%0(248例)]高于男性[22.48%0(151例);u=2.05;P〈0.05]。1〉40岁者患病率高(30.51%~44.19%)。(3)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有女性、年龄40~70岁、农民、无业和失业、学生和家庭妇女、年家庭总收入0~5000元等。(4)反复发作抑郁症占29.11%;严重程度以中度(39.6%)和重度(53.9%)多见,社会和生活功能受损明显[GAF评分为(58.95±14.86)分]。结论 河北省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社会生活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验中国青少年智力测验工具的实用性.方法 用中国青少年智力测验(CISJ)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CWISC)工具各测验一次,分别记录每次测验的结果.结果 CISJ与C-WISJ在不同性别、年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CISJ在男女性别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IS.J测验后在A因素(语言-理解因素)、B因素(数学一逻辑因素)、C因素(知觉-组织因素)和n因素(注意-分辨因素)的不同青少年,虽然在智商分数上不明显,但在有些测验因素项目上表现突出.结论 CISJ是一个较好发现青少年发展方向,及时矫正青少年的发育畸形,提示今后家长和学校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发展方向的智力测验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焦虑障碍的流行状况分析,找出该病的分布特点,分析影响因素,评定社会生活功能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河北省18岁以上普通人群24000人,调查筛选工具采用改编后的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以《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I/P)病人版为调查的诊断工具,社会生活功能状况评价采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结果在实际完成调查的20716人中,现患焦虑障碍者897人,时点患病率为55.18‰(95%CI52.07‰~58.29‰),其中,惊恐障碍55例(3.96‰),无惊恐障碍史的广场恐怖症8例(0.39‰),社交恐怖症32例(2.2‰),特殊恐怖症139例(9.67‰),强迫症29例(2.46‰),创伤后应激障碍66例(3.53‰),广泛焦虑症127例(7.69‰),源于躯体状况的焦虑障碍22例(1.06‰),物质所致焦虑障碍4例(0.19‰),未特定的焦虑障碍437例(25.09‰)。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均P〈0.05~0.01;50~59岁患病率最高;焦虑障碍共病率49.2%,社会和生活功能受损明显(GAF评分为60.69±10.40)。结论河北省焦虑障碍的患病率较高,共病率高,严重影响社会和生活功能。  相似文献   
4.
5.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在治疗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崔利军,平治,高良会,季红宁,张海燕,陈立成近年来,由于诊断和治疗的需要,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的报道不断增多.在治疗中,一般认为阴性症状相对稳定。而阳性症状变化较大.Breier等报道阴性症...  相似文献   
6.
用卡马西平、氯氮平对63例男性精神分裂症进行了为期八周的双盲对照研究,采用BPRS、SAPS、SANS、TESS进行评定,结果卡马西平有效率为72.41%,对思维障碍,活动过多、迟滞、敌意猜疑均有效,对思维障碍,活动过多的疗效与氯氮平相当。氯氮平对阳性症状均有效,而卡马西平仅对阳性症状有效。副反应卡马西平以头昏多见,氯氮平以窦性动过速,便秘,流涎多见。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城乡老年性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全面了解河北省老年性痴呆的患病情况及其特点和规律,分析老年痴呆的社会人口学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河北省23个县区共2158例65岁以上老人进行了老年性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65岁以上老人痴呆的患病率为10.25%。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农村高于城市,但城乡之间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文化程度越低,患病率越高。其中阿尔茨海默痴呆(AD)的患病率7.81%,血管性痴呆(VD)的患病率2.46%,AD明显高于VD(P<0.01),但城乡之间、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基本掌握了河北省老年性痴呆的患病情况、流行特点及分布规律,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北省自杀未遂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河北省精神障碍流调样本,以该样本为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8岁人群,共24000名,以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编制的自杀未遂调查表记录自杀未遂情况,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对各类精神障碍进行诊断。结果:(1)自杀未遂终生发生率为0.82%(95%CI:0.70~0.94);女性发生率为1.17%(95%CI:1.02~1.32),男性为0.47%(95%CI:0.38~0.5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30.45,P0.001);城市发生率为0.45%(95%CI:0.36~0.54),农村为0.88%(95%CI:0.75~1.00),农村明显高于城市(χ2=5.26,P0.05)。(2)服毒药及治疗药为自杀的主要方式(78.2%),使用的药物或工具来源主要是放在家里(73.5%),最主要目的是解脱痛苦(73.5%),41.8%的自杀行为属冲动性,自杀未遂者中精神疾病患病率为52.9%。(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为女性(OR=2.19,95%CI:1.55~3.09)、小学教育程度(OR=1.88,95%CI:1.34~2.65)、年龄30~39岁(OR=1.66,95%CI:1.19~2.34)、离婚(OR=3.28,95%CI:1.57~6.89)、再婚(OR=4.57,95%CI:2.00~10.46)、精神疾病(OR=8.72,95%CI:6.37~11.95)。结论:加强农药及治疗药的管理、及时发现、治疗精神疾病对自杀未遂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应对自杀未遂人群进行有效干预,防止再次出现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分别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7%和79.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奥氮平组体质量增加比例高于利培酮组;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比例高于奥氮平组.结论 2种药物均为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一般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的情况和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以河北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诊断的现患抑郁症399例为研究对象,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 AxisI Disorders-Patient Edition SCID-I/P)为诊断工具。采用大体功能量表(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GAF)、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国修订版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和睡眠质量。结果:399例抑郁症患者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率为48.4%,其中37.1%共病1种精神障碍,11.3%共病2种精神障碍。共病焦虑障碍占35.6%,共病未特定的焦虑障碍20.05%,共病心境恶劣障碍14.04%,共病创伤后应激障碍5.26%,共病广泛焦虑症4.26%,共病惊恐障碍3.01%。共病组患者精神运动性激越、自杀观念和行为等症状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非共病组(62.69%vs.48.06%,45.08%vs.35.44%,7.77%vs.1.94%,Ps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信仰宗教是共病心境恶劣障碍的保护性因素,60~69岁是共病未特定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20~29岁、60~69岁、低收入、独居是共病惊恐障碍的危险因素,40~59岁是共病创伤后应激障碍高风险年龄,已婚是保护性因素。结论:抑郁症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的现象比较常见,其中共病心境恶劣障碍和未特定焦虑障碍较多见,共病不同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