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4岁。住院号225140,农民。因持续发热功天腹痛1天,于1986年6月1日入院。3月n日起持续发热拍℃左右,伴腹泻、腹胀,每日大便3-4次,呈番茄酱样。无寒战、腹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表面表达的Ⅱ型膜蛋白——树突状细胞免疫受体(dendritic cells immunal receptor,Dcir)在哮喘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同时诱导Dcir-/-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发生哮喘,通过对比2种小鼠模型气管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血清中抗体的产生、肺的病理表现和淋巴结细胞中Th2细胞因子的释放,来阐明Dcir在哮喘中的作用。为了证明Dcir在哮喘中的作用是通过DC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而非直接影响T细胞免疫实现的,我们使用含有OVA特异性T细胞受体的转基因小鼠DO11.10与DO11.10×Dcir-/-小鼠进行对比;并通过体外实验验证了Dcir缺失对na觙ve T细胞产生Th2细胞因子以及conventional DC(cDC)和plasmacytoid DC(pDC)增殖速度的影响。结果在OVA诱导的小鼠哮喘模型中,Dcir-/-小鼠气管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较野生型小鼠亢进;Dcir-/-小鼠血清中抗体的产生较野生型小鼠增加;肺部的病理结果显示,相对于野生型小鼠,Dcir-/-小鼠的肺部有更多的浸润细胞、黏液分泌和更为严重的气管纤维化;Dcir-/-小鼠淋巴结细胞释放的Th2细胞因子较野生型小鼠升高。在诱导DO11.10和DO11.10×Dcir-/-小鼠的哮喘模型时,两者的各项指标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说明Dcir参与的哮喘恶性化是通过DC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实现的。在DC细胞与抗原和na觙ve T细胞共同培养的过程中,Dcir-/-小鼠来源的DC细胞诱导了更多的Th2细胞产生。在将骨髓细胞(BMC)诱导为cDC和pDC的体外实验中,Dcir-/-小鼠对GM-CSF的信号和Flt-3 ligand的信号感受性均增强,从而诱导出了比野生型小鼠更多的cDC和pDC。结论 Dcir-/-小鼠增加了OVA诱导的哮喘模型的恶性度。Dcir-/-小鼠对哮喘模型恶性度的增加是由过度增殖的DC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而并非直接影响T细胞的感受性。在哮喘模型中Dcir通过抑制树突状细胞对GM-CSF和对Flt-3 ligand的信号感受性,从而降低哮喘模型中DC细胞的分化增殖能力和Th2免疫应答。Dcir的配体有可能作为一种治疗哮喘的新药物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人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7,MDA-7)/白介素-24(IL-24)基因对食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与化疗药物的协同抗瘤作用。方法:RT-PCR法检测人食管癌细胞株TE-11和YES-5中MDA-7/IL-24受体IL-20R1、IL-20R2和IL-22R1的表达水平。用携带MDA-7/IL-24基因的重组人复制缺陷腺病毒Ad-MDA-7感染TE-11和YES-5细胞, Ad-LacZ为对照腺病毒,人成纤维细胞株OUMS-24为对照细胞。MTT法检测感染细胞抑制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感染前后细胞中的MDA-7水平。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顺铂(CDDP)、丝裂霉素(MMC)和足叶乙甙(VP-16)分别与Ad-MDA-7联合作用于食管癌细胞株,MTT法检测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食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d-MDA-7与化疗药单独或联合应用后食管癌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Ad-MDA-7与化疗药联合作用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相关分子的变化。结果:TE-11和YES-5细胞均表达3种IL-24受体。Ad-MDA-7感染后,两种食管癌细胞中均有MDA-7蛋白表达,同时细胞均被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生长,Ad-MDA-7达3×104VP/细胞时TE-11细胞抑制率超过80%、YES-5细胞超过50%;同剂量Ad-LacZ对细胞无抑制作用,成纤维细胞OUMS-24被Ad-MDA-7感染后没有发生明显细胞抑制。Ad-MDA-7分别与5-FU、CDDP、MMC和VP-16联合应用后,与单独应用相比产生了更强的抗肿瘤协同效应。Ad-MDA-7与5-FU联合应用诱导细胞更多停滞在S和G2/M期,sub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与单用5-FU相比,联合应用时Ad-MDA-7诱导了更多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8、 -9、 -3的表达,增加了Akt的磷酸化,但降低了IκB-α的表达水平。结论:MDA-7/IL-24与化疗药联合应用于食管癌细胞,产生了更强的抗肿瘤协同效应,为临床化疗和基因治疗的联合应用提供新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药很少以单味入药,配方后复杂多变,加之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突出,或受产地、来源、采收加工等因素影响而使性能功效产生差异,学生学起来一头雾水,而中药学又是中医药各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为此,探讨构建有其自身特色的多维教学法,摒弃传统中药学教学的弊端是迫切需要的。  相似文献   
5.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通过影响组蛋白和DNA结合的紧密程度,影响异染色质形成、基因印记和基因转录调控.MLL基因作为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编码基因,与肿瘤存在密切的关系.MLL基因家族中的MLL2在乳腺癌、大肠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中均异常高表达.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是否有MLL2的参与、参与的时间点及其发挥的作用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ENKTL)目的基因突 变情况,分析其与疾病预后和临床特征的关系, 为ENKTL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以往文献报道 筛选其突变会影响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基因作为本研究的目的基因。选择2010年8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 院初治的ENKTL患者29例,通过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组织标本中目的基因突变情况。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临床特征、 疾 病预后和目的基因突变情况三者间的关系。结果:筛选得到9个目的基因,其中AT丰富结合域1A基因(AT-rich interactivedomain 1A,ARID1A)为突变率最高的基因,占 34.48%(10 例),其次为赖氨酸甲基转移酶 2D(lysine methyltransferase 2D, KMT2D)(31.03%)、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24.1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KMT2D野生型患者总生存 优于伴有KMT2D基因突变型患者(P=0.006)。KMT2D基因突变情况与ENKT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现,KMT2D基因突变型与 患者临床分期、CRP、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Ki67水平密切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得出: KMT2D基因突变型为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0.05)。结论:KMT2D基因在ENKTL中高频突变,并与其预后相关,提示KMT2D 基因在ENKTL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ENKTL临床治疗潜在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大鼠与缺血型脑损伤大鼠之间粪便菌群的差异性及规律,为临床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采购于佳木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的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90只,分为模型组与标准组,每组45只。标准组随机分配,每组15只,编号为1~3组;模型组进行术后脑损伤病理的评估与分级,根据不同脑损伤程度分为3组,编号为4~6组。模型组采用双侧颈动脉结扎法构建脑缺血大鼠模型,将SD大鼠左右两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后并对大鼠进行病理评估。一段时间后,分别采取标准组和模型组大鼠粪便,对样本粪便中细菌的16s核糖体DNA进行基因测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大鼠粪便标本中厚壁菌门数量明显低于标准大鼠;而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损伤大鼠紊乱的肠道菌群加重脑缺血倾向和脑损伤程度。在脑缺血损伤状态下,实验大鼠粪便标本中有益菌数量减少,机会致病菌增加。且伴随着损伤程度的增加,有益菌数量的减少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8.
长期口服复方苯乙哌啶成瘾1例二院儿科曲书强任凤琴常毅军婴儿室马光宇王丽敏王梅患儿女,1岁,因长期腹泻,哭闹不安2天,于1994年9月6日入院。患儿自生后2个月腹泻,为绿色稀水便,当地医生给胖得生治疗2个月无效,改用复方苯乙哌啶至今1年余,开始每次服...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齿瓣石斛产业发展,对齿瓣石斛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繁殖技术作了全面综述,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E1B-55分子缺失的腺病毒(E1B-55 molecule deleted adenovirus,Ad-delE1B55)在联合各种化疗药物后针对9种人食管癌细胞系所产生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的增殖检测法(MTT)法检测Ad-delE1B55和(或)4种化疗药物在9种食管癌细胞中的细胞毒性,并根据所得数据计算50%抑制浓度(IC50);使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病毒(Ad-GFP)对各种细胞的感染率;细胞经过处理后,通过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腺病毒在细胞内产生的蛋白,以检验病毒复制与细胞毒性的关系;通过使用裸鼠的动物实验,验证体外实验的联合效应.结果 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显示,Ad-delE1B55在所感染的细胞中能够复制,针对E1B55的PCR结果证明了其缺失.MTT结果说明Ad-delE1B55在9种食管癌细胞中均产生细胞毒性,但敏感性并不相同;通过细胞毒性结果计算了Ad-delE1B55对9种食管癌细胞株的IC50.通过Ad-GFP感染细胞,计算出病毒感染率,将其与Ad-delE1B55对细胞的IC50作对比,发现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将9种食管癌细胞株的p53基因型与Ad-delE1B55对细胞的IC50作对比,发现两者之间也无明显相关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delE1B55感染细胞后48小时,其复制水平达到峰值.在讨论化疗药物与Ad-delE1B55联合给药时的顺序时,不论是western blot结果还是细胞周期结果均显示同时给药效果最好.所以,Ad-delE1B55分别与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足叶乙甙(VP-16)或顺铂(CDDP)4种化疗药物以同时给药形式联合应用于食管癌细胞株,MTT结果显示腺病毒与5-FU、MMC、VP-16联合能够产生抗肿瘤的协同作用,但与CDDP联合应用不能产生协同作用;动物实验中联合应用Ad-delE1B55与5-FU产生的抗肿瘤作用均好于单独应用任意一种,与体外实验一致,证明了抗肿瘤的协同作用.结论 在食管癌细胞中腺病毒的感染率和内源性p53基因型与Ad-delE1B55的IC50没有相关性,不能预测其细胞毒性.联合应用Ad-delE1B55与5-FU、MMC、VP-16能够产生抗肿瘤的协同作用,但与CDDP联合应用不能产生协同作用.Ad-delE1B55与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为临床失去手术机会的食管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案.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