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9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1组Goldenhar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我们随访到1组4代33人的Goldenhar综合征家系,对目前存活的29人进行了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的初步分析。结果家系内有Goldenhaar综合征患者5人.临床表现具高度多样性,累及眼、耳、脊柱、颜面、口腔等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发育不良,在遗传方式上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从细胞遗传学水平对家系中成员进行染色体检查,未发现核型异常。结论该Goldenhar综合征家系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染色体检查未发现核型异常。  相似文献   
2.
正中神经掌皮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预防腕、掌部手术损伤正中神经掌皮支和掌皮支损伤后修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40侧成人上肢标本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来源、走行、分支与分布进行解剖观测。结果:40侧标本均有掌皮支,在掌长肌腱桡侧距离远侧腕横纹中点(45.6±20.3)mm处发自正中神经桡侧,距离远侧腕横纹中点(19.3±11.6)mm处穿出前臂深筋膜,距离远侧腕横纹中点(8.2±3.5)mm处浅出掌腱膜。掌皮支长(49.4±24.8)mm,起点处宽(1.2±0.8)mm。掌皮支分3支者22例(占55%),分2支者12例(占39%),1支者6例(占15%)。掌皮支主要分布于鱼际区和掌中区。结论:掌皮支的来源、行程较恒定。腕、掌部手术应在掌长肌腱桡侧作纵行切口,可避免损伤掌皮支。  相似文献   
3.
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选用30例成人干燥股骨测量股骨内外侧髁、内外上髁、髁间窝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②20侧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膝降动脉及隐神经髌下支的分支、分支等及两者的关系。结果:髁间窝呈U型占35%,V型占65%,此窝最宽处横径:左侧(1.98±0.36)cm, 右侧(2.06±0.29) cm;内侧髁后关节面宽,左侧(2.21±0.23) cm,右侧(2.34±0.29) cm;内、外上髁的距离,左侧(7.30±0.60)cm,右侧(7.43±0.57)cm。膝降动脉髌下支和隐神经髌下支呈紧密的伴行关系。隐神经在缝匠肌中下1/3交界点穿出,有上、下两支分布到膝关节前外侧皮肤。结论:术中注意这些解剖位置特点,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减少手术出血,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不同CT扫描层厚下颅骨3D打印模型与标本的测量数据,探讨不同层厚对打印模型精准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8例(标记为1~8号)正常颅骨标本(N组),分别以0.625 mm(A组)、1.25 mm(B组)、2.5 mm(C组)、3.75 mm(D组)、5 mm(E组)层厚进行CT扫描、三维重建与3D打印,测量各层厚下3D打印颅骨模型枕骨大孔前后径、前床突间距、蝶翼间距3个尺寸数值进行解剖还原度对比分析。结果 根据解剖标志量化对比结果,随着CT层厚增加3D打印颅骨模型解剖标志数量逐渐减少。各层厚对打印3D模型造成的精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 3组与N组成高度相关性(r>0.85,P<0.05),A、B、C 3组的误差分析结果中偏差度<2.6%,与实体标本(N组)偏差较小。结论 薄层CT数据(0.625~2.5 mm)下的3D打印模型精准度较高,且差异较小,可为临床应用提供高精度3D打印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基于雨课堂直播+超星平台线上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20个教学班共计582名学生统一编为1个线上教学班,计算每次课的出勤率;应用"雨课堂"线上直播+超星平台进行线上教学,4周后进行考试,计算及格率和平均分;通过问卷调查表调查学生对该线上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学生出勤率高,达95.2~99.7%;考试成绩理想,平均86.8分;学生对雨课堂的使用效果评价较高。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基于雨课堂直播+超星平台线上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陈峡  胡祥上  饶利兵 《解剖学研究》2012,34(3):229-230,241
目的研究显示上肢动脉铸型标本方法,为临床应用及教科研提供直观细致的局部循环标本。方法截取新鲜成人尸上肢6例,从腋动脉、尺动脉及桡动脉分别向肢体两端进行多点灌注牙托、过氯乙烯等填充剂,然后进行腐蚀冲洗处理。结果上肢动脉铸型标本外形美观,具有结构完整性和连续性,血管分支毗邻关系明确,疏密有度。结论采用沿动脉管道多点插管灌注法是制作上肢动脉铸型标本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硅氧烷-水晶胶属化学反应成型类填充剂,工业上为制作模具用。硅氧烷-水晶胶经过改性后,可用作铸型标本填充剂。本提供了不同配方与铸体应力强度及延伸率的实验数据,供不同类型的铸型标本制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影像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临床上实施透视、X线摄片、CT、MRI、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技术的基础[1].现有的影像解剖学知识和数据是经过将人体剖切开以后进行观察和测量得来的.最大的缺点在于缺乏某个器官或结构在人体空间中的准确定位、三围测量数据和立体图像,而这恰恰是学好影像解剖学最需要的.因此建立数字化虚拟影像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是数字化时代到来的迫切需要,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和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基础医学的改革,对解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行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如何建立与现代医学影像学相一致的断层影像解剖学实验室已势在必行,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腓总神经与腓骨颈的关系及其小腿各肌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腓总神经与腓骨颈的关系以及小腿各肌支的解剖学特征。方法取成人下肢标本40例,在肉眼及放大镜下解剖,观察腓总神经与腓骨颈的关系以及腓总神经各肌支的数目及走行,以腓骨头最突出点为测量起点,测量腓总神经绕腓骨颈处至腓骨头最突出点的距离;测量各肌支的发出点、入肌点的高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腓总神经绕腓骨颈处至腓骨头最突出点的距离,左、右侧分别为(1.64±0.36)cm和(1.58±0.34)cm。各肌支的数目不等,其中胫骨前肌支数目最多,腓骨短肌支和跗长伸肌支的数目较少。40例标本中,腓总神经均穿行于腓骨颈部骨一筋膜管。结论腓总神经在绕腓骨颈处均穿行于骨一筋膜管。提示:这可能是导致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肌肉的神经肌支数目差别较大,与其所支配肌肉的结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主要强调如何让学生记忆更多的名词和结构,教师则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是死记硬背,感到枯燥乏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以"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的生本教学代替传统的师本教学,实现了教学模式的转变[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