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楠  桑韩飞  孙焱芫  熊利泽 《医学争鸣》2009,30(10):865-868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是否可以抑制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①假手术组(sham组);②对照组(CCI组),即单纯行CCI手术组;③CCI+生理盐水组(CCI+saline组),于CCI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5mL/kg,连续7d,1次/d;④CCI+参附组(CCI+ShenFu组),于CCI术后即刻腹腔注射参芪扶正注射液,25mL/kg,连续7d,1次/d.于术前2d,术后1,3,7,10,14d测定各组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结果:与Sham组比较,CCI组和CCI+Saline组术后各日TWL,MWT明显降低(P〈0.01),其MWT从术后第1日即开始下降,第7日降至最低值(为基础值的19.7%和18.1%,与基础值比较均P〈0.01);其TWT从术后第1日即开始缩短,第3日即缩短至最低值(为基础值的58.4%和60.2%,与基础值比较均P〈0.01),CCI组和CCI+Saline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CI,CCI+Saline组相比,CCI+ShenFu组在术后第1,3,7日的MWT降低较为缓和(P〈0.01),但自术后第10日始,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I+ShenFu组在术后第1日TWL缩短较为缓和(P〈0.01),但自术后第7日始,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轻度延缓CCI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的形成,抑制术后第1日的热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2.
<正>1重症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危害重症糖尿病患者处于严重应激状态,不论既往是否合并有糖尿病,都容易发生应激性高血糖,这是与炎症和神经内分泌紊乱导致的肝糖输出增多和胰岛素抵抗相关的[1]。不同血糖水平与感染性并发症的荟萃分析显示:血糖从8.0mmol/L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HMG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水平的表达变化,探索HMGB1在神经病理性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痛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靶点。方法:(1)雄性SD大鼠(180~220)g 12只,随机均分为三组:NS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A组:鞘内注射HMGB1 1μg;B组:鞘内注射HMGB1 10μg。盲法用von Frey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1 h、1、3、7、14、21、28 d大鼠50%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2)雄性SD大鼠(180~220)g 5只,免疫荧光双标观察HMGB1在脊髓背角的表达定位;(3)雄性SD大鼠(180~220)g 42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6只),SNL模型组(每时间点6只),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脊髓背角HMGB1对照及术后1、3、7、14、21、28 d的表达变化。结果:(1)大鼠脊髓鞘内注射HMGB1后诱发长时程机械性痛敏,A组在鞘内给药后7 d MWT明显下降(P<0.01),B组给药后1 h MWT即显著下降,且持续存在至少28 d;(2)免疫荧光双标显示:HMGB1主要表达于NeuN标记的神经元,而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以及OX42阳性的小胶质细胞几乎不表达HMGB1;(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脊髓背角HMGB1在SNL模型术后缓慢增高,7 d时增高最为显著,且持续至少28 d。结论:以上结果表明,外周神经损伤后脊髓水平HMGB1的表达上调可能在神经病理性痛的产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我国T2DM人群AMPKα2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AD)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以326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80例伴有CAD(cAD+组),146例不伴CAD(CAD-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或基因测序方法,研究AMPKα2基因8个单倍型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tag-SNPs)与CAD风险的关系。结果(1)SNP rs11206887 GG基因型携带者较非携带者发生CAD的风险显著增加(OR=2.507,95%CI=1.244-5.053,P=0.010),校正年龄、性别、BMI、吸烟、糖尿病病程后仍存在统计学差异(OR′=2.469,95%CI′=1.182~5.157,P′=0.016)。(2)SNP rs2143749 GG基因型携带者较非携带者发生CAD的风险增高(OR=1.680,95%CI=1.029-2.741,P=0.038)。(3)SNP rs2746347 TT基因型携带者较非携带者发生CAD的风险有增高趋势(OR=2.875,95%CI=1.034-7.996,P=0.043,校正OR′=1.715,95%CI′=1.016-2.895,P′=0.044)。(4)SNPrs2143749和SNP rs11206887 GG/GG基因型组合携带者较非携带者发生CAD的风险增高(P=0.014)。结论我国T2DM患者AMPK α2 SNPs与CAD的发病风险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5.
第71届ADA年会的Banting奖被授予了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_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Evans医学系研究副主任Barbara E.Corkey,以表彰她在代谢、糖尿病和肥胖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6月26日,Corkey教授以“高胰岛素血症:是糖尿病发生的原因还是结果?”为题发表了精彩的获奖演说,使参会者重新认识了高胰岛素血症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中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T2DM人群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基因2A/B(CDKN2A/B)基因多态性是否与冠心病风险相关,以早期筛查DM人群中冠心病的高危人群。方法对我院因胸痛症状行冠脉造影或冠脉CT检查的T2DM患者,根据冠脉造影或冠脉CT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共220例,非冠心病组共89例。根据Hapmap数据库选取CDKN2A/B共7个单倍型标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CDKN2Ars2811708(G〉T)、rs3088440(A〉G)和rs3731239(C〉T),CDKN2Brs3217986(A〉C)、rs1063192(C〉T)、rs2285327(A〉G)和rs3217992(A〉G)。对所有个体进行PCR扩增并通过RFLP或基因测序方法读取个体的基因型。结果在T2DM人群中,冠心病组中cDKN2Ars2811708的次要等位基因T频率(26.4%)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17.4%)(P〈0.05),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G/T基因型携带者较G/G基因型携带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在校正心血管其他风险因素(如性别、年龄、BMI、DM病程、高血压病病史、脂代谢异常病史、吸烟史)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P〈0.01)。结论T2DM人群中,CDKN2A/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冠心病的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7.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是一种在超声引导下将局麻药注射至竖脊肌深面与椎体横突之间的躯干神经阻滞方法,超声引导为竖脊肌平面阻滞提供了可视化,可以提高操作成功率,并且竖脊肌平面阻滞可为各种胸科手术提供良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本文对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不同胸科手术的临床应用现状予以综述,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该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我国2型糖尿病(T2DM)人群脂联素受体1(AdipoR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AD)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 以307例T2DM患者为研究人群,其中205例伴有CAD,102例不伴CAD.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或基因测序方法,研究AdipoR1 10个单倍型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Haplotype-tagging SNPs)与CAD风险的关系. 结果 (1)Ad-ipoR1 SNP rs1342387 GG和AG基因型携带者均较AA型携带者发生CAD的风险显著增加(GG vsAA:校正OR'=2.491,95%CI' 1.354~6.885,P'=0.031;AG vs AA:校正OR'=3.053,95%CI' 1.085~5.718,P'=0.007).(2)SNP rs12045862基因型CC携带者与TT携带者相比,CAD的风险显著增加(校正OR'=2.751,95%CI' 1.063~7.115,P'=0.037).(3)SNPs rs1342387、rs12045862 GX/CC基因型组合携带者较非携带者CAD的风险显著增加(校正OR'=3.646,95%CI' 1.253~10.608,P'=0.018).保护性基因型组合AA/TX携带者较非携带者发生CAD的风险显著降低(校正OR'=0.260,95%CI'0.113~0.601,P'=0.002).(4)在超重和肥胖(BMI≥24)的T2DM人群中,发现肥胖与SNPs rs1342387、rs12045862对CAD的风险有相互作用(P<0.05);在总人群中发现的与CAD风险相关的SNPs rs1342387和rs12045862在这一亚组仍具有相关性;同时发现SNP rs7539542基因型CC携带者较GG携带者CAD的风险增加(校正OR'=4.714,P'=0.036). 结论 中国T2DM人群中,AdipoR1 SNPs与CAD的风险可能相关.在超重或肥胖T2DM人群中,AdipoR1 SNPs与肥胖对CAD风险的影响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抵抗(IR)是糖尿病及冠心病(CAD)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认为脂肪组织发挥着内分泌器官的作用,可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包括脂联素(APN)、抵抗素、瘦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肿瘤坏死因子-α等。APN近来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办,陕西省医学会、陕西省麻醉学分会承办的“2008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于9月12日至14日在西安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