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和微小血栓形成[1]可进一步加重肺心病症状。D-二聚体是交联后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特异标志物之一[2],其与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和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等联合检测可较好反映机体凝血/纤溶功能。本文观察34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血浆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在病情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慢性肺心病病人34例,均为2003年7月~2005年7月收治的住院患者,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67.43±6.74岁,按照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的诊断标准,经X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症(SSc)合并肺间质病变(ILD)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8 (IL-8)、趋化因子受体1(CXCR1)、CXCR2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武汉市第五医院风湿免疫科治疗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ILD患者25例为SSc-ILD组,非ILD患者17例为SSc-非ILD组。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肺功能,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XCR1、CXCR2mRNA,血清IL-8、ESR、CRP、IgA、IgG、IgM、补体C3水平。采用Spearman进行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SScILD组FEV1%、FEV1/FVC显著低于SSc-非ILD组和健康对照组(F/P=76.626/0.000,29.097/0.000),且SSc-非ILD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SSc-ILD组CXCR1、CXCR2 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IL-8、ESR、CRP、IgA、IgG、IgM水平显著高于SSc-非ILD组和健康对照组(F/P=581.600/0.000、401.103/0.000、149.551/0.000、34.990/0.000、37.207/0.000、189.508/0.000、117.657/0.000、12.708/0.000),且SSc-非ILD组各指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Sc患者外周血中CXCR1、CXCR2及血清IL-8水平与FEV1%呈显著负相关(r/P=-0.608/0.005、-0.538/0.048、-0.613/0.003),CXCR1、IL-8与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r/P=-0.616/0.002、-0.581/0.0.15),CXCR2与FEV1/FVC无显著相关性(P>0.05);SSc合并ILD患者CXCR1、CXCR2、IL-8与CRP、ESR、IgA、IgG、IgM均呈正相关(P<0.05),与C3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IL-8与其受体CXCR1、CXCR2在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血清中均高表达,IL-8可能在SSc-ILD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除与其他白血病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外,还具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本文报道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健康成人性别和年龄因素对C-反应蛋白(CRP)水平有无影响。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对522例健康成人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健康人群CRP水平呈偏态分布,中位数男性为1.92mg/L,女性为2.97mg/L,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上年龄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健康人群CRP浓度受年龄和性别因素影响,应根据不同人群特征建立参考值范围;并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以确定CRP水平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是否影响用于心血管病风险评价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晚期血糖水平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武汉市第五医院孕检并分娩的GDM孕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孕晚期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56例)和血糖控制不良组(30例),对比2组孕妇胎心监护仪参数、母婴妊娠结局、产后血糖水平等指标。结果 2组孕妇胎心率变异及胎心率加速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糖控制良好组孕妇基础胎心率为(126.34±15.26)次/min、胎动为(33.26±4.11)次/h,明显低于血糖控制不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孕妇剖宫产率及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巨大儿、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3.21%,7.14%,5.36%,3.57%,7.14%,3.57%,10.71%,均明显低于血糖控制不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孕妇产后6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别为(5.13±1.39)mmol/L,(6.16±1.08)mmol/L,(6.89±0.58)%,明显低于血糖控制不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切监测GDM孕妇孕晚期血糖水平,并予以有效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能够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清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检测意义及其与血栓栓塞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NVAF患者组8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出现血栓栓塞事件患者作为血栓组,58例未出现血栓栓塞事件作为房颤组,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相同心血管疾病的窦性心律者50例作为窦率组,对比3组血清UA、hs-CRP及Hcy水平,记录3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水平的变化及与血栓栓塞事件的关系。结果血栓组UA、hs-CRP、Hcy均显著高于房颤组、窦率组,其中窦率组最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分析结果显示,UA、hs-CRP、Hcy与血栓栓塞事件呈正相关关系(r=1.45,1.19,1.73,P0.05);血栓组Fbg、D-D显著高于房颤组、窦率组,其中窦率组最低;t-PA显著低于房颤组、窦率组,其中窦率组最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分析结果显示,PT、a PTT与血栓栓塞事件无相关性(r=0.531,0.423,P0.05),Fbg、D-D呈正相关关系(r=3.536,1.271,P0.05),t-PA呈负相关关系(r=-1.527,P0.05)。结论 hs-CRP、Hcy、UA及血液高凝状态均可能参与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脑梗死作为心脑血管常见疾病,目前公认其发病常见原因为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其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作为氧化应激的危险因子其可能加速斑块的形成,而在早期微循环过程中炎症因子如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6(IL-6)也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为此,本文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过程中HCY、PCT和IL-6的动态变化以及对疾病预后的评估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龚杰  张亚兰  韩卫全 《海南医学》2013,24(23):3504-3506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外伤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五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骨科开放性骨外伤感染患者的伤口感染情况,统计其分离出的病原菌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245例患者有150例培养出阳性细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95株,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多见,革兰氏阳性球菌55株,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细菌对不同的抗生素均有不同的耐药率。结论对骨外科感染患者尽早进行病原学监测和耐药性分析,对控制抗生素合理使用,预防院内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龚杰  韩卫全 《现代预防医学》2014,(24):4463-4464
目的针对不同人群进入临床实验室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对策。方法调查分析不同人群实验室内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实验室人员管理存在安全隐患,应提高安全意识、落实管理制度,转变工作习惯、完善准入制度。结论应严格执行相关的生物安全法规,保证实验室安全,重视和完善生物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血流感染的预防和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综合ICU 2011年1月-2013年12月血培养阳性的3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原菌检出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5例血培养阳性患者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2.34%;革兰阳性球菌占27.01%;真菌占10.65%。居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18.18%)、铜绿假单胞菌(16.10%)、金黄色葡萄球菌(15.59%)、不动杆菌属(13.25%)、肺炎克雷伯菌(9.0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2.55%、68.34%。对于革兰阴性杆菌,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最为敏感(耐药率0~35.65%)。结论该院综合ICU送检血培养标本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对疑为败血症患者的血培养标本送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