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利用神经网络集成(NNE)预测MHC-Ⅰ类分子结合肽。 方法: 基于HLA-A*0201编码的MHC-Ⅰ类分子结合肽数据库(含有628个9聚物)及其结合能力分类,利用NNE分别对具有无、低、中和高4类亲合性的结合肽进行分类预测;同时还进一步利用T细胞真实表位集(含50个表位)评估了NNE的预测性能。 结果: 集成数为12的NNE对上述分类的平均预测命中率可达0.8,而且NNE对潜在T细胞表位的预测能力也较高,约84%的真实表位归于高和中等亲合性的潜在抗原肽一类。 结论: 可以利用神经网络集成预测MHC-Ⅰ类分子结合肽,并进而预测相应的T细胞表位。经适当修改,NNE预测工具可扩展为能涵盖任意长度的Ⅰ类分子结合肽甚至可扩展到Ⅱ类分子结合肽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微囊藻毒素(MC)LR对L-02细胞的毒性机制。方法以L-02细胞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MCLR处理该细胞,观察了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形态改变、乳酸脱氢酶(LDH)泄漏、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基因等一系列指标的变化。结果MTT细胞增殖实验可知,MCLR在24h内对L-02细胞有轻微的抑制作用,随后却促进细胞增殖。48h处理对LDH泄漏没有显著影响.延时处理导致LDH泄漏发生,且MCLR浓度越高,LDH泄漏越严重,此结果显示发生了细胞氧化损伤。光镜下50μg/ml的毒素浓度在60h处理后可造成明显的细胞形态改变,如细胞变圆、不贴壁、萎缩、膜发泡,这些都是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变化。36h不同浓度MCLR处理的细胞凋亡率较低,约为22%-9%,延长处理时间至60h,高浓度(50μg/ml)处理的L-02细胞的凋亡率可达80%。经高浓度MCLR处理60h的L-02细胞中.p53和Bcl-2基因产物大量表达。结论微囊藻毒素LR可诱导L-02发生凋亡并上调凋亡相关基因p53和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T细胞受体(TCR)在免疫突触形成过程中作重定向(reorientation)运动的机制模型.方法:基于经典流体力学环境中的双分子反应传能原理,提出了T细胞受体的涡旋驱动模型,利用免疫突触内耦合的受体或配体分子作为涡源驱动T细胞受体分子的募集.结果: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在强度及作用频率同时具备一定范围的涡旋连续驱动下,TCR重定向运动速度可达到实验测定的范围(0.04~0.1 μm/s).结论:本模型证明突触内受体/配体对耦合时通过将其结合自由能转化为细胞内外流体涡旋运动的机械能可能直接提供了TCR重定向运动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微囊藻毒素LR诱导无DNA片断化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损伤肝细胞的毒性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微囊藻毒素LR(MCLR)处理L-02肝细胞,通过光镜和电镜下的形态观察、DNA片断化分析、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等了解MCLR对肝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光镜下观察表明,50!g/mlMCLR处理可使细胞变圆、萎缩、不贴壁生长,电镜下L-02细胞呈现皱缩、膜发泡及染色质凝聚并边缘化等变化,这是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特征,但电镜下没有观察到凋亡小体的形成;DNA电泳表明凋亡细胞没有出现明显的DNAladder,与电镜观察的结果一致。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以50!g/mlMCLR处理60h后,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结论微囊藻毒素损伤线粒体可能是其损伤细胞的途径之一,这种微囊藻毒素诱导的无DNA片段断裂的凋亡现象属首次报道,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