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不同来源的人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与诱导,建立树突状细胞的稳定体系,为更进一步实验打好基础。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不同树突状细胞亚群的特异性表面标记抗体磁珠分离树突状细胞前体,通过加入不同的刺激分子,分别诱导未成熟、成熟及活化等不同阶段的树突状细胞。结果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相比,成熟活化型树突状细胞表达HLA-DR、CD86以及CD40等共刺激分子明显升高,其中MoDC对成熟标记物CD83的表达水平亦较高。此外,两者在形态上也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通过对不同亚群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和鉴定,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平台,为深入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更简便的小鼠肾移植模型,方便术者快速掌握此技术.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行20例同种同体异位肾移植,将供体连接肾动脉的腹主动脉袖套和肾静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每侧壁缝针数分别为2~3针及4~6针,线尾不用打结.输尿管重建采用改良法将供体输尿管末端游离于膀胱内加外固定.结果 总手术时间为(45.1±3.5)min,首次手术成功率为95%,模型成功率85%,术后观察12周,血清肌酐水平平稳正常,体重增加,肾组织学无明显异常.结论 该模型简单易行,容易控制吻合口大小防止吻合口血栓及出血,是理想的手术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携带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与阿霉素的靶向药物载体,并探讨具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 以复乳法制备包载阿霉素的纳米粒,检测其外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体外释药情况.以耦联剂将阿霉素纳米粒与人源化抗HER2抗体Trastuzumab(Herceptin)耦联成免疫纳米粒,ELISA法检测其免疫活性,噻唑蓝法(MTT)检测其对高表达HER2的肿瘤细胞SKBR3的抗肿瘤效应.结果 构建的阿霉素纳米粒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 198.2±12.4) nm,Zeta电位为-41mV,包封率为68.6%,体外96h药物释放量达50%.ELISA检测显示免疫纳米粒对肿瘤细胞SKBR3及SKOV3具有免疫活性,而对MCF-7几乎无免疫活性反应.SKBR3的细胞存活率比较显示,免疫纳米粒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分别明显优于阿霉素纳米粒和阿霉素(均P<0.05).结论 免疫纳米粒具有免疫性和靶向性,可有效抑制高表达特异抗原HER2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高滴度IgM抗-E合并IgG抗-c患者的大量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各种不完全抗体引起配血不合的报道较多,原因多由一种抗体引起,但因IgM型合并IgG型的不完全抗体引起的配血不合则较为少见.IgM抗-E在0.9%NaCl溶液(以下简称生理盐水)介质中即可检测到,但Rh系统中抗体引起配血不合多见于IgG抗-E、抗-C、抗-c,而此类抗体需在特殊介质中(如聚凝胺介质、酶介质、抗人球蛋白介质等)能检测到.本文现将1例特殊的患者输血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鼠皮肤移植模型是研究T淋巴细胞识别同种异体抗原机制的标准方法,亦是探讨免疫排斥反应及鉴定近交系小鼠的基本方法之一[1].根据移植皮片的来源不同,目前常用的小鼠皮肤移植方法有背-背法、耳-背法、尾-背法等[2].我们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小鼠耳朵来源皮片的皮肤移植模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环甲间隙在颈部无瘢痕腔镜甲状腺手术(scarless in the neck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SET)中对保护喉上神经外支(external branch of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EBSLN)、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甲状旁腺(parathyroid gland,PT)及处理甲状腺上极的重要意义。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4月至2018年7月腔镜甲状腺手术128例,包括单侧或双侧切除、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等。在处理甲状腺上极时均采用环甲间隙入路,结合甲状腺下极及外侧操作完成甲状腺叶部分或腺叶全部切除术。 结果 全部SET在分离进入环甲间隙后处理甲状腺上极血管,其中59.3%(76例)显露EBSLN。在甲状腺下极区域首先显露RLN者82.8%(106例),其余17.2%在经环甲间隙入路处理甲状腺上极血管后显露RLN入喉点。术中显露UPT位于近环甲关节处者83%(106例),位于甲状腺上极背面者17%(22例)。84例随访至今,术后暂时性声音嘶哑并单侧喉返神经麻痹2例,无声音低钝及饮水呛咳者,无永久性低钙者。 结论 环甲间隙在SET中对于安全切断甲状腺上极血管和有效保护EBSLN、RLN及上甲状旁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结合甲状腺峡部、下极及外侧操作可以形成腔镜甲状腺的程式化手术步骤,提升了该术式的安全性,有利于该术式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用小波数值方法处理线性和非线性奇异摄动问题,尤其对解的边界层性质进行数值探讨,获得了较满意的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疾病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临床研究显示高血磷、慢性炎性反应可能是ESRD患者心血管钙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型接头蛋白XB130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组织病理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其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  (1)收集染色肝癌病理切片并分析;(2)筛选各肝癌细胞系HCCLM3,HepG2,SMMC-7721,Hep3B,MHCC-97中 XB130的表达情况并抑制XB130基因。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RT-PCR法检测XB130的表达量;Tranwell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观察细胞迁移能力。  结果  90例肝癌临床病理样本中,染色阳性率为44.4%(40例),在阳性染色标本中强阳性29例,中-弱阳性11例,同时研究发现临床样本中,24例为肝癌复发患者。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 0.05),肝癌中XB130表达越高,患者复发率较高,且术后生存时间越短(P < 0.05)。抑制XB130基因后其相对表达量、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均下降(P < 0.05)。  结论  XB130有望成为新的肝癌预后标志物,下调肝癌细胞XB130的表达可减弱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0.
胆囊结石是普通外科常见病,常并发胆囊炎,其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得到广泛应用[1-3]。而手术操作需要助手扶持腔镜,以暴露手术视野,配合主刀医生完成手术,笔者自制腔镜调节固定装置,模拟人手扶持腔镜,应用于LC,取得一定效果,在人手缺乏的情况下亦可顺利完成手术,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