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吗啡对小白鼠海马结构Bcl—Xs表达厦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ABC法和图像分析与统计。结果 对照组小白鼠的海马结构有Bcl—Xs弱阳性表迭。注射吗啡10d后,小白鼠的海马结构有Bcl—Xs强阳性表迭:注射吗啡20d后。海马结构有Bcl—Xs极强的阳性表迭,并可见神经元凋亡;注射吗啡30d后,海马结构内神经元的凋亡加速,并有大量的空泡形成,Bcl—Xs的表迭减弱。结论 吗啡能促进Bel—Xs表迭,诱导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2.
我们用扫描电镜观察了5只小白鼠脏胸膜及不同部位壁胸膜的间皮,发现脏胸膜与壁胸膜间皮细胞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区别。同时,我们还发现胸膜间皮细胞的表面有大量细微绒毛及形态各异的粗微绒毛、火山口样凹陷及圆形颗粒,在壁胸膜处可见细胞间孔。  相似文献   
3.
胎儿睾丸、睾丸引带的形态学观察与睾丸下降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210例引产胎儿睾丸下降情况,发现七个月以前的胎儿睾丸居腹腔内,七个月开始进入腹股沟管内,八个月时睾丸降入阴囊。睾丸下降前睾丸引带随胎龄递增而延长,右侧睾丸引带比左侧长。睾丸间质细胞数量随胎龄递增而减少,特别是七个月以后睾丸间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因此,这提示睾丸下降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4.
随着介入及腔镜技术在肝脏疾患诊疗中的广泛应用。掌握肝内各管道系的立体构筑就显得越发重要。肝内管道分两大系统,即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系统。显示肝内管道的方法较多,有铸型腐蚀、造影和CT断层扫描等。采用铸型腐蚀法制作的标本,肝脏表面和肝内管道之间的结构均被破坏,肝内管道在肝表面的投影难以显示,只能观察管道的配布及空间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5.
先证者 ( 1 ) 男 ,5 3岁。双睑裂小 ,鼻根宽 ,鼻梁低平 ,内眦赘皮。用力睁眼时 ,左睑裂长 2 1.0 3mm ,高 5 .4 6 mm ,右睑裂长 2 1.84 mm ,高 7.98mm,患者两眼内宽为 35 .5 7mm ,双侧瞳孔仅见下 1/ 2。家系调查 (图 1) : 2 睑裂小 ,鼻梁低平 ,内眦赘皮 ,6 9岁病死 ,病因不详。 1 双睑裂小 ,双上睑下垂 ,双内眦赘皮 ,鼻梁低平 ,左睑裂长 2 1.32 mm,用力睁眼时睑裂高 6 .90 mm ,右睑裂长 2 0 .0 7mm,用力睁眼时睑裂高 6 .97mm ,两眼内宽 39.75mm。 2 双睑裂小 ,内眦赘皮 ,鼻梁低平 ,5岁时因“高热、咳嗽”夭折。 3双睑裂小 ,内眦赘皮及鼻梁…  相似文献   
6.
在观察分析1例死婴血管铸型标本时,发现其主动脉弓分支变异伴下腔静脉与冠状窦开口异位。该标本主动脉弓上,自右到左可见4个分支:第1支为右颈总动脉,由主动脉弓升部的右前壁发出,与主动脉根部的距离为28.0mm;第2支为左颈总动脉,由于动脉弓顶部发出,左右颈总动脉根部的间距为8.1mm;第3支为左  相似文献   
7.
笔者解剖了一具因车祸颅内出血死亡的成年男性鲜尸标本,发现其胸骨肌不退化,具与胸锁乳突肌连为一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门诊病人中,我们见一30岁女性患者因左胸前壁肿块而就诊。经问病史,患者无何不适,仅述左胸前壁有一肿块。体查可在患者左胸前壁扪及7×7cm的质硬肿块,肿块向内与胸骨中段相连,外侧在左腋前线与第4、5肋相连,摄X线正位片,见第2、3、4、5肋在胸廓外侧的弧度变小。第4肋后段较右侧第4肋明显增宽,前段在腋前线  相似文献   
9.
陈良富 《解剖学杂志》1990,13(4):264-265
我们用扫描电镜观察了5只小白鼠的脏、壁层腹膜间皮及肠系膜腹膜间皮,发现腹膜间皮细胞表面有排列形式不一,形态各异的微绒毛、火山口样凹陷、细胞表面的圆形缺损区及颗粒等。在肠系膜腹膜间皮还发现了细胞间孔。我们还观察到间皮细胞具有六种不同的形态。  相似文献   
10.
腹膜炎大鼠肥大细胞及间皮的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膜炎大鼠间皮细胞的形态变化和肥大细胞的作用。方法:将粪汁注入大鼠腹腔,制成腹膜炎模型。注射后第1、2、3、4h取肠系膜铺片,硫堇染色,光镜观察肥大细胞的数量和形态。间皮细胞的形态做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在腹膜炎的第1~4h,5mm^2肠系膜内可辨认的肥大细胞总数由平均37.7个减至平均13.7个;正在脱颗粒的肥大细胞,由平均1个增至20.8个;核周有少数颗粒的裸核肥大细胞由无增至平均6.1个。间皮细胞的损伤随腹膜炎的发展而加重。结论:肥大细胞释放活性物质,以速发超敏反应参与腹膜炎的病理过程,早期减少腹膜间皮表面积,减少毒素吸收;晚期加速腹膜间皮破坏,增加毒素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