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诱导条件下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过程中,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及变化特征。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有核细胞,在含有15%胎牛血清、维生素C和β-甘油磷酸钠的α-MEM培养基中培养。在培养早期加入10-8mol/L地塞米松(实验组)或保持基础培养状态(对照组1),同时部分细胞仅培养于α-MEM培养基中(对照组2)。于培养第7、12、17天分别收集实验组和各对照组细胞,用流式细胞方法观察细胞表面分子CD45、CD34、CD117、CD90和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并定量对比分析。结果成人骨髓MSCs在体外诱导条件下分化为具有成骨细胞特征的成熟细胞。培养第7天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均少量表达CD45,第12、17天CD45表达转为阴性。各组各时间点CD34、CD117表达均为阴性。培养第12天,实验组和各对照组细胞CD90表达均较第7天升高,以对照组升高明显。实验组细胞HLA-DR表达随着成骨细胞分化成熟逐渐上升,而对照组细胞HLA-DR表达下降。结论MSCs在诱导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呈特征性改变,是成骨细胞分化早期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地塞米松对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对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方法 取雄性6周龄ICR小鼠股骨骨髓基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细胞培养不同时间点加入10^-8mol/L地塞米松(实验组)或保持基础培养条件(对照组),用CellTiter方法分别检测两组的细胞增殖情况,并予比较。结果 在细胞培养不同阶段开始应用地塞米松的实验组中,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降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实验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细胞形态较对照组更趋成熟。结论 地塞米松在促进骨髓干细胞定向分化早期抑制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3.
转录因子cbfa1在骨髓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观察转录因子cbfal的表达方式,探讨骨髓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的机制。方法 在诱导小鼠骨髓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以双重荧光免疫方法在细胞水平发现和定位转录因子cbfa1,并观察其表达方式。结果 转录因子cbfa1在骨髓干细胞分化时于原代培养第3天开始出现,并持续表达于成骨细胞成熟过程中,其表达特异性地定位于细胞核内。结论 转录因子cbfa1与成骨细胞分化密切相关;定位观察cbfa1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调控机制建立了有利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小鼠骨髓干细胞体外培养的观察,研究辛伐他汀在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雄性6周ICR小鼠股骨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应用组织化学及yon Kossa方法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和细胞外基质矿化;在细胞培养早期加入辛伐他汀(实验组)或保持基础培养条件(对照组),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两组Ⅰ型胶原蛋白(COL1)、碱性磷酸酶(ALP)、转录因子CBFA1和Osterix(OSX)在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结果 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经体外诱导后分化为具备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矿化细胞外基质的成熟成骨细胞。实验组COL1、ALP和CBFA1表达在细胞培养第3,5天均高于对照组,OSX表达差异不明显。结论 辛伐他汀在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促进其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陈翠珠 《北京医学》2023,(5):448-450
快速准确的微生物鉴定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用药和控制传染病流行。传统病原微生物鉴定耗时且应用范围有限,越来越多测序方法被用于病原微生物研究。现从16S rRNA测序在细菌鉴定分析中的应用、18S rRNA和转录间隔区序列(internally transcribed spacer sequences, ITSs)在真菌或寄生虫等真核微生物鉴定分析中的应用、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在可分离培养的单个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宏基因组测序(metagenomic sequencing,MGS)在未知感染的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病原微生物的鉴定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临床上用于酵母菌鉴定的方法主要有色原底物显色鉴定法、API20CAUX和Vitek2CompactYBC方法。其中色原底物显色鉴定法操作最简单,但是能够鉴定的菌株范围有限,API20CAUX方法菌株鉴定范围广但操作复杂,BBLMycotube方法操作比API20CAUX方法简单,与色原底物显色鉴定法相比耗时相似,菌种鉴定范围更广。本试验以API20CAUX方法为标准,色原底物显色鉴定法和Vitek2CompactYBC方法作为补充方法,探讨BBLMycotube方法是否适用于临床酵母样真菌的鉴定。BBLMycotube是一种包含了8种反应底物,可以读取10种生化反应结果,各个成分互相间隔塑料管。采用封入套管内的金属接种针,挑取一个或多个纯菌落,将待测菌株一步接种到8种反应底物中。孵育48~72h后,读取结果,记录所有阳性和阴性反应。与结果比色板的颜色反应表进行比对,计算阳性编码。通过查询编码表,鉴定出受试菌株(鉴定率≥80%)。如果表中列出多种菌株名(鉴定率〈80%),可使用列出的补充试验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B对丝状真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etest)测试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B对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2004-12-01~2005-07-30的临床分离菌株82株(包括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构巢曲霉等)丝状真菌的体外敏感性。结果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B对烟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为0·03~2·00mg/L,对黄曲霉的MIC范围为0·01~32·00mg/L。而两性霉素B对黄曲霉的MIC90值为16·00mg/L,高于土曲霉MIC90值(3·00mg/L),也高于烟曲霉的MIC90值(0·75mg/L)和黑曲霉的MIC90值(0·25mg/L)。结论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B对不同种丝状真菌有不同的抗菌活性,实验室将真菌鉴定到种的水平并进行体外抗真菌药敏感试验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内皮抑素是胶原X Ⅷ C末端水解片段,是第一个用于人临床试验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内皮抑素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成、迁移,促使其凋亡,而且不同的治疗方案效果不同,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及信号转导还不明确,有人认为是通过β-链蛋白介导内皮细胞迁移与凋亡。本文就内皮抑素新近的一些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核结合因子a1(corebindingfactora1,Cbfa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在转录水平与多种成骨细胞相关基因的启动子相结合调控其表达,Cbfa1在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及成骨细胞产生细胞外基质矿化成骨过程起重要作用。抑制或增强Cbfa1的表达均将引起相应表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痩素在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早期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生及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早期瘦素(Leptin)的作用。方法 取雄性6周ICR小鼠股骨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在传代细胞培养时加入Leptln(实验组)或保持基础培养条件(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细胞增生情况。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成骨细胞相关基因Cbfal和Cbtb等在两组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在细胞培养24和48h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显示时间与Leptin剂量依赖特性。Leptln在传代细胞培养中促进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Cbfal和Cbtb的表达。结论 Leptin抑制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生并促进早期成骨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