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已广泛应用于整形、烧伤外科等领域。现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回顾,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发生原因、防治方法以及围手术期护理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3.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出生3 d内的SD大鼠大脑制成细胞悬液后,在含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通过摇床和逐渐传代纯化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正常组、正常E组(正常细胞+EPO 10 U/L)、损伤组(缺氧3 h)、损伤E组(损伤细胞+EPO 10 U/L)。用免疫荧光技术鉴定星形胶质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和凋亡情况,PCR技术测定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星形胶质细胞摇床后传至第3代,经鉴定其星形胶质细胞纯度达95%以上;缺营养3 h后部分细胞形态变圆甚至死亡,漂浮在正常细胞表面;正常E组和损伤E组细胞在分别加入EPO 3 d后,损伤E组细胞活性与GFAP表达均明显升高,正常E组则没有明显变化。结论EPO对缺营养损伤的星形胶质细胞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而对正常星形胶质细胞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采用"M"型锁定加压钢板后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M"型锁定加压钢板后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13例患者:男7例,女6例;年龄32~56岁,平均38岁。骨折按Tile分型B型6例,其中Bl型2例、B2型2例、B3型1例、C型7例。结果本组13例患者都获得随访,随访6~20个月,无骨折不愈合,无与内固定松动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无术后骨折脱位再移位。下肢长度差异在10mm内11例,10~20mm1例。术后功能按Majeed评分系统优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4.6%。结论 "M"型重建锁定加压钢板后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方法是一种良好的更安全的固定骨盆后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M型锁定重建钢板后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M型锁定重建钢板后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13例。骨折按Tile分型。骨折复位按Tornetta和Matta标准术后X线平片上骨折移位的最大距离。功能评估采用Majeed评分系统。结果 13例患者无骨折不愈合、骨折移位或脱位、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根据Tornetta和Matta标准评定优良率92.3%,按Majeed评分系统术后功能优良率84.6%。结论 M型重建锁定重建钢板后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是一种较好的固定骨盆后环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硬膜外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并探讨其对脊髓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8只体重(270±10)g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假手术组(仅切除椎板,n=6),对照组(1、6、24 h组分别给与等量生理盐水硬膜外注射.n=18),实验组(1、6、24 h组分别给与5 000 u/kg-bw的rhEPO硬膜外注射,n=18).按改良Allen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通过动物神经运动功能BBB评分及斜板试验评价神经损伤程度;分别采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和Caspase-3,fas-fasl死亡蛋白的表达.光镜下观察统计分析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1、6、24 h干预的实验组神经运动功能均有改善,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实验组中,fas-fasl死亡蛋白较对照组表达减少.2组中神经细胞凋亡数与Caspase-3、fas-fasl死亡蛋白表达细胞数呈线性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r=0.941(Caspase-3)和r=0.929(fas-fasl).[结论]早期应用外源性EPO对脊髓不完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明显改善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此种保护作用可能与EPO能够阻断Caspase-3、fas-fasl死亡蛋白途径的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为肾源性细胞因子,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对脊髓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实验拟证明不同时间硬膜外腔注射后其对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7-01/04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70 ±10) g;实验用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为日本麒麟啤酒株式会社制造,规格3 000 IU /支。②实验分组及处理: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6只(仅切除椎板),生理盐水组18只,实验组18只。按改良Allen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实验组分别于大鼠脊髓损伤后1,6,24 h(每个时间点6只),于硬膜外腔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5 000 u/(kg?bw);生理盐水组于相同时间予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③实验评估:通过动物神经运动功能BBB评分及斜板试验评价神经损伤程度;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组织学改变,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标记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数。 结果:①神经行为学评分:正常组、假手术组大鼠双下肢运动功能正常;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脊髓损伤后实验组1,6及24 h神经运动功能有改善;斜板角度及BBB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组织学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实验组组织学破坏改变明显较生理盐水组轻。③凋亡神经细胞及计数结果:实验组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 < 0.05)。 结论:早期应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不完全损伤后引起的神经运动功能损害具有保护作用,能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的临床功能表现。此种保护作用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探讨其对神经运动功能和继发性病理改变的保护作用及对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按改良Allen打击法建立大鼠的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实验组分别于脊髓损伤后1h、6h、24h腹腔注射rhEPO,5 000ku/kg。通过动物神经运动功能评分和组织学染色评价神经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脊髓损伤后48h,rhEPO 1h、6h实验组神经运动功能和继发性病理损害明显改善,斜板试验角度各为43.5°±3.45°、42°±1.98°;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5);免疫组化显示脊髓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阳性表达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术后24h实验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脊髓神经细胞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阳性表达上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腹腔注射外源性EPO对脊髓不完全损伤后引起的神经运动功能损害及继发性病理改变具有保护作用,此种保护作用可能与EPO能够增加神经营养因子-3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