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然流产与宫颈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沈寅琛  陆洪波 《广西医学》2008,30(11):1762-1763
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是寄生在于人体泌尿生殖道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引起女性生殖道感染和早期自然流产的重要病原体[1].我们对53例有自然流产史妇女和49例无自然流产史妇女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CT检测,探讨宫颈UU、CT与自然流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分析。结果146例有自然流产、死胎、畸形生育史患者,染色体查出异常核型11例,其中平衡易位携带者2例,染色体多态7例,单个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2例。结论不良孕产史不仅与染色体异常、多态有关,与单个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也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促血管生成素-1(Ang-1)与反复自然流产(RSA)之间的相关性,探讨RSA的病因。方法选择33例RSA患者和37例健康早孕人工流产妇女的绒毛膜组织,经免疫组化法检测其Ang-1的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相应临床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自然流产组绒毛膜组织中Ang-1的表达高于人工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ng-1的表达均与年龄无关(P>0.05);自然流产组Ang-1的表达与胚胎孕周呈正相关(P<0.05),而人工流产组Ang-1的表达与胚胎孕周无关(P>0.05)。结论 Ang-1的高表达可能是造成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筛查、地贫基因诊断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正确对育龄夫妇做地贫筛查、诊断前后的咨询。方法统计2007年10月-2009年3月在我院优生遗传门诊开展的地贫筛查(包括红细胞脆性、血球分析的MCVMCH、血红蛋白电泳)、地贫基因诊断350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红细胞脆性筛查敏感度81.63%,但特异度较低,为72.34%,准确度77.06%。单独用血红蛋白电泳筛查地贫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较低,分别为72.88%、75.00%和73.79%,漏筛率达25.00%,但对β地贫、HbH病诊断率较高,并能对其他异常血红蛋白病作出诊断。血球分析的MCVMCH筛查地贫,敏感度93.54%、特异度86.47%和准确度90.86%,漏筛率13.53%;红细胞脆性+血球分析筛查地贫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亦较高,分别为91.79%、93.08%和94.27%,但不能对其他异常血红蛋白病作出诊断。血球分析+血红蛋白电泳筛查地贫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分别为93.50%、100.00%和95.15%,漏筛率为0。结论不主张单独用红细胞脆性或血红蛋白电泳做地贫筛查;在基层可单独用血球分析的MCVMCH筛查地贫,是个好方法,且易于普及;有条件最好用血球分析+血红蛋白电泳做地贫筛查,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并能对其他异常血红蛋白病作出诊断。不论采用哪种地贫筛查方法,夫妇任何一方地贫筛查阳性,都应建议夫妇双方做地贫基因诊断,以明确阳性方的地贫基因类型,排查阴性方的漏筛,避免其后代有中间型或重型地贫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南宁市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南宁市妇女的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47.71岁,早于我国城市妇女自然绝经平均年龄(49.5岁);围绝经期综合生发生率75.61%,略高于北京(60%)和广州(66.2%)。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丈夫情况,月经量、孕产次、流产情况,避孕方式,业余爱好等有相关性。结论: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高,涉及一个群体,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全市三级妇幼网络作用,深入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意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开展激素补充疗法,是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早期自然流产与抗心磷脂抗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自然流产与抗心磷脂抗体的关系。方法收集57例有早期自然流产史妇女(观察组)和40例无自然流产史妇女(对照组)进行抗心磷脂抗体检测。结果(1)观察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19例,阳性率33.33%,对照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3例,阳性率7.50%,两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有早期自然流产史妇女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与自然流产次数之间无正相关关系。结论早期自然流产与抗心磷脂抗体有关,其阳性率与流产次数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温度及pH对甘草酸溶液中内毒素团聚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30 kDa Millipore膜过滤不同温度及pH条件下甘草酸溶液,通过动态浊度法测定超滤液中内毒素活性浓度,HPLC检测超滤前后有效成分的变化,利用内毒素纳米粒径仪测定不同温度及pH条件下内毒素团聚状态的粒径分布.结果:温度60℃,pH 4时,内毒素团聚状态的粒径分布和去除率均最大,甘草酸溶液经30 kDa Millipore膜超滤前后有效成分含量>98%.结论:随温度的升高,甘草酸溶液中内毒素团聚状态的粒径分布变大,而随pH的增大则变小.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洪波  杨晓钊  黄永兴 《广西医学》2001,23(5):1131-1134
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和对提高生命质量的迫切需求 ,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已受到世界性重视 ,国外已开展不少有关研究 ,国内全国围绝经期妇女健康调查协作组和北京、上海、江西、福建等地亦进行了围绝经期的流行病学调查 ,并发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和与围绝经期综合征有关的许多特征因种族、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异 ,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卫生保健和有针对性地开展围绝经期综合征群体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1 定义和标准人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衰老等阶段 ,医学上把妇女从性成熟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度时期称为更年期〔1,2〕 ,现代医学上称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9.
茵陈汤加减防治ABO血型不合所致早期自然流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茵陈汤对ABO血型不合致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的防治作用。方法:有早期自然流产史,O型血母亲且体内血型抗体效价增高≥1∶64者,在孕前及孕早期服茵陈汤加减进行防治。结果:孕前及孕6周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86%、88.24%,孕6周以上治疗有效率为20%,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茵陈汤可用来防治因ABO血型抗体增高导致的早期自然流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孕期健康教育 ,降低南宁市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自 2 0 0 0年 1~ 9月在南宁市各医院建卡做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产妇 46 35例 ,通过在孕期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后 ,与 1999年各项保健指标进行比较 ,以评价孕期健康教育结果。结果 :2 0 0 0年住院分娩率达 99.16 % ,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亦明显增高 ,由 90 .32 %上升到92 .41% ,尤其是高危妊娠得到更好的管理 ,使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达到 10 0 % ,孕产妇死亡率由 1999年的 33.94/ 10万降至 0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 :对孕产妇进行孕期健康教育 ,可以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 ,有利于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