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滑面内质网聚集(SERa)对卵母细胞利用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250周期ICSI治疗患者,根据卵母细胞有无SERa分为两组:SERa+组(至少有1个卵母细胞SERa阳性,A组)50周期;SERa-组(所有卵母细胞均无SERa,B组)200周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包括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形成率及卵母细胞利用率。结果与B组相比,A组卵裂率、有效胚胎形成率及卵母细胞利用率显著降低(P0.05),而异常受精率显著增加(P0.05);A组中的SERa-卵母细胞与B组卵母细胞相比,卵裂率、有效胚胎形成率及卵母细胞利用率显著降低(P0.05),异常受精率也显著增加(P0.05);A组中SERa+卵母细胞与SERa-卵母细胞相比,异常受精率显著增加(P0.05),卵裂率、有效胚胎形成率及卵母细胞利用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卵母细胞胞浆内滑面内质网聚集增加异常受精率,降低卵母细胞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使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仪和流式细胞分析仪,比较经上游法处理前后、孕酮诱导上游法处理前后精子线粒体相对活性以及活性氧自由基(ROS)阳性精子比例的变化,研究受精精子的线粒体功能特点。方法:收集正常人类精子(达到《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标准),利用"上游法"获能培养1 h,获得"获能前组"和"获能后组"精子。获能后组的精子继续在37℃和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使用"孕酮诱导"垂直上游法再处理1 h,获得孕酮诱导超激活运动精子,分别称为"孕酮诱导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线粒体膜电位特异性染色剂JC-1和ROS染色剂DCF,标记人类精子线粒体膜电位,并计算线粒体相对活性指数,标记ROS阳性细胞比例。结果:正常人类精子经获能处理及继续垂直上游后,线粒体相对活性(高活性线粒体/低活性线粒体比值)显著上升。获能前组、获能后组、对照组和孕酮诱导组的线粒体活性分别为1.42、6.23、14.36和12.33;获能前组、获能后组、对照组和孕酮诱导组含有均衡线粒体(含有等量高膜电位和低膜电位的线粒体)比例分别为21.64%、4.27%、5.03%和8.57%,说明孕酮诱导能够在激活线粒体活性的同时,维持低活性线粒体的比例。ROS同时在精子的头、颈、尾部出现,获能前组、获能后组、对照组和孕酮诱导组ROS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2.89%、0.7%,4.25%和1.90%。上游1 h后的精子ROS阳性比例显著低于上游前精子。再经过1 h垂直上游后,"对照组"精子的ROS阳性比例大大增加;孕酮诱导组精子的ROS阳性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孕酮体外诱导上游精子,能够显著提高精子运动速度,使其呈现超激活运动状态,同时抑制精子的线粒体相对活性持续增高,保持线粒体活性均衡,降低ROS产量,可能有利于体外受精率和胚胎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的卵子冷冻保存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其指征和方法,以提高卵子利用率和减少卵子的废弃。方法: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ET治疗的患者,在取卵日因男方因素无法进行受精者或获卵数超过25枚,进行知情同意后对部分卵子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将冷冻保存卵子解冻后继续使用,或捐赠给需要受卵患者。结果: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已有7例患者的卵子进行了复苏。共复苏卵子53枚,存活44枚,复苏率83.02%;有41枚MⅡ卵子行ICSI,受精32枚,受精率72.73%;形成30枚胚胎,卵裂率93.75%,获有效胚胎23枚。9个移植周期移植胚胎16枚,临床妊娠2例,分娩3个健康婴儿,胚胎种植率18.75%,活产率22.22%。剩余冷冻胚胎7枚。结论:卵子的玻璃化冷冻保存,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复苏率和受精率;将获卵较多的患者进行部分卵子的冷冻保存可以提高卵子的利用率,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一个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子形态对体外受精受精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总结2010年我中心进行常规体外受精(IVF)治疗的561对不育夫妇,按WHO推荐改良巴氏染色方法对精子进行形态学检查,按精子正常形态分为14%组,分别统计各组精子进行IVF后的受精率。结果:IVF中总受精率为71.00%,精子正常形态14%组的受精率分别为53.19%、71.33%、71.30%、72.27%。正常形态<4%各组与≥4%各组间的受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形态对IVF中的受精率有一定影响,精子正常形态低于4%时明显影响IVF的受精率。因此,精子形态分析结果可成为临床上选择IVF还是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参考依据,从而避免一些IVF失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中影响可用胚胎率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ICSI-ET治疗的2 578个周期共24 772枚卵母细胞。按获卵数将其分为A组(1~5)、B组(6~10)、C组(11~15)、D组(16~20)、E组(20),比较各组的受精率、卵裂率、MⅡ卵率、有效胚胎形成数(率)、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等。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受精率、卵裂率、卵子成熟率以及可用胚胎数(率)的独立相关因素,同时排除单因素分析中出现的混杂。结果单因素分析各组卵子成熟卵率有差异,但没有看到趋势性变化;IVF受精率在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而ICSI受精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卵裂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可用胚胎数以及冷冻胚胎数A~E组依次增加,而可用胚胎率随着获卵数的增加却逐渐降低(44.6%、36.0%、33.5%、29.4%、28.8%,P=0.00)。多因素分析提示取卵数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最大(B=-0.205,P=0.00),t的绝对值也最大(t=-8.299),表明取卵数对可用胚胎率的影响最大,提示取卵数越多,可用胚胎率越低。而卵子数目对卵子成熟率、受精率以及卵裂率没有影响。结论随着取卵数的增多,虽然可用胚胎数是增加的,但可用胚胎的转化率却降低了。今后的促排卵目标不是产生的卵子越多越好,而是采用合适的方案尽量减少对卵巢的过度刺激,获得一定数量的正常卵子并形成优质的可供移植的胚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IVF-ET治疗前男方生殖道溶脲脲原体(Uu)培养不同结果及其处理与IVFET治疗结局的关系,探讨男性生殖道Uu对IVF结局的影响及其术前进行Uu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进行IVF-ET的患者,男方通过病史询问、生殖系统超声检查、染色体检查排除遗传等因素,按男方精液Uu培养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组。统计两组IVF治疗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探讨Uu阳性对IVF的结局是否存在影响。结果:经选择的973例患者中Uu培养阴性组836例,阳性组137例,阳性组治疗后未转阴7例。Uu感染和无Uu感染者间IVF受精率(79.8%vs 81.6%)、异常受精率(12.4%vs 11.8%)及卵裂率(92.1%vs 92.0%)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13、0.58、0.94),Uu治疗后未转阴者和无Uu感染者间IVF受精率(89.8%vs 81.6%)、异常受精率(13.2%vs 11.8%)及卵裂率(92.5%vs 92.0%)的差异也均无显著性(P=0.10、0.75、0.10)。行胚胎移植患者共747例,Uu感染和无Uu感染者间临床妊娠率(34.7%vs 38.6%)和流产率(22.2%vs 16.5%)差异无显著性(P=0.44、0.39),Uu治疗后未转阴者和无Uu感染者间临床妊娠率(33.3%vs38.6%)和流产率(0 vs16.5%)差异也无显著性(P=0.79、0.53)。结论:男方生殖道Uu培养阳性对IVF的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均没有明显影响。Uu是否阳性对IVF的结局无明显影响,但由于Uu治疗后未转阴者数量较少,可能需要更大样本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男性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患者的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 ,探讨Uu感染对精子形态可能存在的影响。方法:2012年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中心就诊的生育前检查者共258例,经排除影响因素后入组Uu感染的男性患者96例。统一治疗后,按Uu治疗结果分为Uu转阴组和未转阴组2组,比较2组间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结果:Uu转阴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精子正常形态率和精子头部畸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和P=0.08),但Uu治愈后较治疗前患者的精子尾部畸形率显著降低(P=0.02);而未转阴组治疗前、后的精子正常形态率、头部畸形率及尾部畸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2,P=0.14,P=1.00)。Uu转阴组与未转阴组比较,患者治疗前或后的精子正常形态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83)。结论:总体上看,治疗Uu对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无明确意义,但Uu感染者治愈后的精子尾部畸形率显著降低,提示Uu可能会引起精子尾部畸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男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阳性患者的精液参数水平,比较治疗前后其精液常规参数变化,分析Uu对精液参数可能存在的影响。方法:经排除影响因素后,入组Uu生殖道感染男性患者96例,按Uu治疗结果(转阴或未转阴)分为2组,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精液常规参数,比较2组患者的精子浓度和前向运动率。结果:96例Uu生殖道感染男性患者中,治疗后Uu转阴者86例,未转阴者10例。Uu转阴者治疗前与转阴后的精子浓度及精子前向运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4,P=0.35);未转阴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精子浓度及精子前向运动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5,P=0.78)。治疗后,Uu未转阴患者的精液参数变化程度与治愈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P=0.44)。结论:男性精液Uu培养阳性对常规精液参数无明显影响,Uu阳性对生育力是否存在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