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应用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探讨Graves病神经肌肉受损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于2000-05/2003-12选择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专科门诊的Graves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行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正常对照组31例为健康志愿者,31例行肌电图检查,30例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肌电图检测用同心圆针电极观察三角肌、股四头肌自发电位及募集形式,记录及分析小力收缩时每块肌肉20个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及去多相波平均时限、波幅和多相波百分比.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用表面电极分别在腕部刺激正中神经和内踝胫后神经,于外展拇短肌及拇展肌用表面电极记录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用指环电极分别刺激拇指、中指和趾1,用表面电极于腕部及内踝记录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包括正中神经(拇指-腕,中指-腕)和胫后神经(趾1-内踝).并用超强电刺激在正中神经腕部及胫后神经踝部检测F波潜伏期及出现率.结果纳入受试对象7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Graves病组患者肌电图示小力收缩后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大力收缩后其峰波幅降低.Graves病组胫后感觉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降低;正中感觉神经拇指-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正中神经中指-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Graves病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和异常出现率增加.②46例Graves病患者有神经肌肉临床症状26例(56%),肌电图异常39例(85%);神经传导速度异常41例(89%);以肌电图异常判断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87%;以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判断肌电图异常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83%.结论两种方法对Graves病神经肌肉损伤诊断敏感性高于临床症状,对慢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诊断异常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相近;肌电图主要对肌源性损害敏感,神经传导速度主要对神经源性损害敏感,具互补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自制精密器械图谱在手术室、供应室器械交接中的应用。方法:将各专科组精密器械拍摄成图片,特殊精密器械可配以特殊部位多角度特写图片。使用图片编辑器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彩色打印并整理在活页文件夹内成册。结果:改进了工作流程,提高效率,提高医生的满意度。结论:自制精密器械图谱在手术室、供应室器械交接中的应用能够与供应室共同分享该图谱,改进了工作流程,方便交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提高医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四肢骨折患者由于合并软组织损伤及骨折断端可刺伤相邻的血管,局部因出血、水肿,发生肿胀。行外固定后,由于缺乏正确的功能锻炼,可造成关节僵直或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我们向患者及陪人通过健康的心理指导,介绍骨折后的治疗知识,使患者缩短了治疗时间,预防了并发症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探讨Graves病神经肌肉受损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于2000-05/2003-12选择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专科门诊的Graves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行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正常对照组31例为健康志愿者,31例行肌电图检查,30例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肌电图检测:用同心圆针电极观察三角肌、股四头肌自发电位及募集形式,记录及分析小力收缩时每块肌肉20个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及去多相波平均时限、波幅和多相波百分比。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用表面电极分别在腕部刺激正中神经和内踝胫后神经,于外展拇短肌及拇展肌用表面电极记录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用指环电极分别刺激拇指、中指和趾1,用表面电极于腕部及内踝记录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包括正中神经(拇指-腕,中指-腕)和胫后神经(趾1-内踝)。并用超强电刺激在正中神经腕部及胫后神经踝部检测F波潜伏期及出现率。结果:纳入受试对象7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Graves病组患者肌电图示小力收缩后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大力收缩后其峰波幅降低。Graves病组胫后感觉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降低;正中感觉神经拇指-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正中神经中指-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Graves病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和异常出现率增加。②46例Graves病患者有神经肌肉临床症状26例(56%),肌电图异常39例(85%);神经传导速度异常41例(89%);以肌电图异常判断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87%;以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判断肌电图异常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83%。结论:两种方法对Graves病神经肌肉损伤诊断敏感性高于临床症状,对慢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诊断异常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相近;肌电图主要对肌源性损害敏感,神经传导速度主要对神经源性损害敏感,具互补性。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组血小板5-羟色胺(5-HT)明显低于T2DM组及正常对照组;血小板5-HT与SBP、DBP、TG呈负相关。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促进血小板内源性5-HT释放并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Graves病病人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Graves病病人运动及感觉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 对46例Graves病病人和30例正常对照组检测正中和胫后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末端潜伏期(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及F波潜伏期和出现率。结果 Graves病组神经传导改变43例(93.5%),其中胫后感觉神经波幅降低33例(71.7%,P<0.001);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运动传导改变分别4例(8.6%)和8例(17.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F波异常分别17例(36.9%)和14例(30.4%),6例病人同时表现F波和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较自觉症状和体征敏感,下肢感觉神经损害最常见,运动神经元以近端受损为主。  相似文献   
7.
应用磁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46例Graves(GD)病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组MEP潜伏期、波幅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GD患者MEP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及CMCT缩短,提示GD患者神经元有损害。  相似文献   
8.
林少达  林楚佳  郭美云  刘兴材 《广东医学》2003,24(10):1044-104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及其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血小板 5 -羟色胺 ( 5 -H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磷光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 43例 2型糖尿病的患者 ,49例 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和 3 5例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5 -HT和血浆 5 -羟吲哚类物质 ( 5 -HIS)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小板 5 -H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组血小板 5 -HT明显低于 2型糖尿病组 (P <0 0 0 1)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与收缩压、舒张压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血小板的激活、释放 5 -HT可能在 2型糖尿病及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筋缩穴对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动物模型脑电陶的影响。方法 选用成年大耳白家兔40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电针组。家兔开颅后用青霉素皮质内注射,制备急性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动物模型。电针组采用电针刺激筋缩穴,观察其对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动物模型脑电图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脑皮质电图显示,癫痫发作波波幅和频率较高。电针刺激癫痫动物模型筋缩穴时,家兔脑皮质电图的癫痫发作波波幅下降、频率降低;电针刺激解除后约30min,脑电图显示癫痫波波幅有所恢复,发作频率有集中的趋势。结论 电针刺激筋缩穴可抑制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减轻癫痫发作频率或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