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1971年Nahmias将可造成胎儿垂直感染的几种病原体称为“TORCH”,包括弓形虫(Toxoplasma,TOX),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 mplexVirus,HSV),巨细胞病毒(Cytomaglovirus,CMV)及其它微生物(Others),这些病原体可通过胎盘屏障传播给胎儿,导致流产、早产、胎儿中枢神经发育迟缓、畸形及死胎等,在围产医学中称为“TORCH综合征”。为了解武汉地区孕妇中TORCH的感染情况,以便在孕前和孕期向孕妇提出正确的建议,保证母婴健康,我们对本地区1078例孕妇进行了TORCH抗体水平测定,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本地区性传播疾病 (STD)患者沙眼衣原体 (CT)、解脲支原体 (UU)的感染现状及使用核酸扩增杂交梳法检测CT、UU的价值。方法 使用核酸扩增杂交梳法对 2 178例STD患者的CT、UU进行检测。结果 男性CT阳性率为 8.7% ,女性为 12 .6% ;男性UU阳性率为 19.2 % ,女性为 17.1% ;混合感染男性为 3 .7% ,女性为 7.2 %。核酸扩增杂交梳与UU培养法的符合率为 97.3 %。结论 女性比男性更易感染CT ;核酸扩增杂交梳法是检测病原体DNA的快速、准确、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80例胎膜早破(PROM)产妇及30例正常分娩产妇的羊水进行需氧及厌氧细菌培养。以探讨PROM的病原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胎膜早破组细菌阳性分离率明显大于正常分娩组,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在分离菌群中,厌氧菌检出率占总株数的52.04%,提示胎腊早破与产婴厌氧菌感染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崔华  郑宽君  汪明 《四川医学》2007,28(4):372-373
目的 了解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5年间临床患者手术前、输血前及介入治疗前梅毒感染状况。方法 首先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法)对患者进行梅毒初筛,阳性者再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法)判断其是否为现症感染。结果 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各年间患者TP-ELISA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48%、0.52%、0.65%、0.77%、0.82%;TP-ELISA法检测阳性的血清再用TRUST法检测,各年阳性率(发病率)分别为0.0849%、0.0969%、0.1355%、0.1503%、0.1902%。结论 TP-ELISA法是梅毒筛查的一种良好方法,同时用TRUST法对其进行补充,判断是否为现症感染,对控制医院感染率,降低医疗风险,防范医患纠纷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职业、不良生活因素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HI)异常发生率及其所表现的血液高粘滞综合征(BHVS)类型.方法所有受检个体查血液表观粘度(ηa)、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AI)和变形指数(DI)、血沉(ESR)以及血小板电泳时间(PET)和红细胞电泳时间(RET)等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按不同职业(公务员、知识分子、工人)和不良生活因素(吸烟、高脂饮食、运动和睡眠缺乏)等统计HI异常发生率,分析这些指标的改变分别属于哪些BHVS类型.结果不同职业人群HI异常发生率为公务员(20.23%)>知识分子(17.81%)>工人(15.26%);不良生活因素引起HI异常发生率为吸烟组(54.05%)>高脂饮食组(39.15%>睡眠不足组(18.10%)>运动缺乏组(11.77%);不同职业BHVS类型为:公务员以Ⅰ型为主,知识分子以Ⅳ型为主,工人则以Ⅱ型为主.不良生活因素引起的BHVS类型为:吸烟组以Ⅳ型为主,高脂饮食组以Ⅱ型为主,睡眠缺乏组以Ⅰ型为主,运动缺乏组以Ⅳ型为主.结论不同职业和不良生活因素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程度不尽相同,其高粘征以某一类型为主,多型性特点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固相酶标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动态监测36例患者肾移植前后血清TNF-α、IL-6和sIL-2R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作全面分析。结果:肾移植受者术后第1天血清TNF-α、IL-6和sIL-2R均明显升高,其中移植稳定组血清IL-6和sIL-2R第1天出现峰值后开始下降,而TNF-α则在术后5天达峰值后开始下降,至第10天均接近术前水平。急性排斥组血清TNF-α、IL-6和sIL-2R水平与肾功能稳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抗排斥治疗有效后迅速下降。而环孢素A中毒组与稳定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受者血清TNF-α、IL-6和sIL-2R水平的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移植受者的免疫反应状态,并为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和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粘度升高在中老年人群中分布的性别和年龄特点及其与几种生活因素的关系。方法 3350名体检“健康者”,逐一调查性别、年龄、吸烟情况、睡眠时间、运动(锻炼)状况及高脂高糖饮食等,之后检查血粘度。将血粘度超过正常参考值范围的样本从三个方面进行分组统计分析。其一,按年龄分为三组,即46-60岁组、61-75岁组、76-85 岁组;其二,按引起血粘度升高者的单一生活因素分为四组,即吸烟组、睡眠不良组、运动(锻炼)缺乏组和高脂高糖饮食组;其三,按单一生活因素和多重生活因素分为二组。分析不同年龄层男、女性高血粘度分布情况和各种生活因素(包括单一和多重生活因素)引起的血粘度变化。结果 3350名受检者中有552人血液粘度升高,占16.48%,三个年龄组高血粘度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随年龄增加,高血粘度检出率降低,46-60岁组女性血粘度升高者多于男性,升高幅度也较大;61-75岁组男性血粘度升高者略多于女性,升高幅度相近;76-85岁组血粘度升高者较少,升高幅度较小。生活因素对血粘度影响较大,男性以吸烟为主,其血粘度可以高出对照组1.5倍,女性则以睡眠不良引起的血粘度升高较多见;多重 (两种或三种)不良生活因素引起的血粘度升高比单一不良因素严重,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该研究对于了解高血粘度的人群分布和生活因素对血粘度升高的作用,以及合理调整生活习惯、制定健康计划、预防血栓形成和血栓性事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