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双固定法固定自体半腱肌、股薄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8例ACL损伤患者,取自体半腱肌、股薄肌作为ACL的移植物,关节镜下采用股骨端en—dobutton、Rigidfix固定与胫骨端Intrafix、U型钉固定。术后随访3~11个月,对患者进行膝关节活动度、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等检查,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58例均获3-11个月随访,平均7.0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前抽屉试验、Lanchman均阴性。Lysholm术前评分为45±17,术后增加至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双固定法固定自体半腱肌、股薄肌重建膝关节ACL,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稳定性以及整体的功能恢复都很令人满意,术前术后的统计分析都充分证明了双固定法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牢靠的韧带重建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2.
背景:前期研究成功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5-氟尿嘧啶材料。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5-氟尿嘧啶的填充骨缺损和抗肿瘤作用。 方法:取72只新西兰兔建立右膝关节VX2 骨肿瘤模型,切除部分胫骨形成骨缺损,且使骨缺损与肿瘤相邻,造模后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5-氟尿嘧啶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人工骨。 结果与结论:①无机质含量:两组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尤以实验组明显。②X射线检查:实验组术后24周材料体积较植入初期变小,肿瘤开始变小。对照植入材料体积始终无明显变化,肿瘤体积进行性增大。③生物力学检测:术后24周,实验组下肢标本最大扭转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④骨密度检测:术后2-24周,两组均呈先减低后增加趋势,以实验组明显。⑤肿瘤体积变化:术后24周,实验组减小,对照组增加。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5-氟尿嘧啶复合材料能很好填充骨缺损并有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前期研究成功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5-氟尿嘧啶材料.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5-氟尿嘧啶的填充骨缺损和抗肿瘤作用.方法:取72只新西兰兔建立右膝关节 VX2骨肿瘤模型,切除部分胫骨形成骨缺损,且使骨缺损与肿瘤相邻,造模后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5-氟尿嘧啶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人工骨.结果与结论:①无机质含量:两组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尤以实验组明显.②X 射线检查:实验组术后24周材料体积较植入初期变小,肿瘤开始变小.对照植入材料体积始终无明显变化,肿瘤体积进行性增大.③生物力学检测:术后24周,实验组下肢标本最大扭转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④骨密度检测:术后2-24周,两组均呈先减低后增加趋势,以实验组明显.⑤肿瘤体积变化:术后24周,实验组减小,对照组增加.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5-氟尿嘧啶复合材料能很好填充骨缺损并有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膝关节疾病同时伴有下肢血栓的关节镜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12月~2010年1月郑州大学一附院骨科收治的30例膝关节疾病同时伴有下肢血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骨性关节炎患者11例,交叉韧带损伤者19例,左膝20例,右膝10例,在关节镜下分别对之进行关节清理、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给以抗炎、抗凝、扩容,同时加强患肢肌力和功能锻炼.结果 30例患者全部成功,随访6~25个月,术后均无出现下肢血栓,无手术远期并发症,疗效按Lysholm及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定,Lysholm评分由术前(50.0±6.0)分提高到术后(85.5±3.5)分(t=30.267,P=0.000);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 49.5±5.5)分提高到术后(87.O±2.5)分(t=33.609,P =0.000);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合并下肢血栓并不妨碍关节镜手术的进行,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对关节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胫骨髁间棘骨折缝线和克氏针固定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0-09—2018-04间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20例。观察组行关节镜下骨折缝线固定术,对照组行关节镜下骨折克氏针固定术。术后随访3~12个月,依据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2组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结果末次随访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2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关节镜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缝线固定和克氏针固定均有良好效果,但缝线内固定可适用于各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且免于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背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金标准,但在肌腱的固定方式方面仍有分歧。目的:观察联合运用Rigidfix、Endobutton和Intrafix系统在关节镜下进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05/2010-05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应用Rigidfix、Endobutton和Intrafix系统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30例,该组患者关节镜下均证实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断裂。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6~45岁。将患者股骨端用Endobutton、Rigidfix固定,胫骨端用Intrafix固定,观察术后近期疗效,以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对30例患者随访5~17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患膝关节活动度正常,平均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0.0±6.0)分和(49.5±5.5)分提高到术后的(85.5±3.5)分和(87.0±2.5)分(P<0.05)。说明联合应用Rigidfix、Endobutton和Intrafix系统进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具有近期疗效佳、移植物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背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金标准,但在肌腱的固定方式方面仍有分歧。 目的:观察联合运用Rigidfix、Endobutton和Intrafix系统在关节镜下进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9-05/2010-05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应用Rigidfix、Endobutton和Intrafix系统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30例,该组患者关节镜下均证实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断裂。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6~45岁。将患者股骨端用Endobutton、Rigidfix固定,胫骨端用Intrafix固定,观察术后近期疗效,以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对30例患者随访5~17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患膝关节活动度正常,平均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0.0±6.0)分和(49.5±5.5)分提高到术后的(85.5±3.5)分和(87.0±2.5)分(P < 0.05)。说明联合应用Rigidfix、Endobutton和Intrafix系统进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具有近期疗效佳、移植物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背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金标准,但在肌腱的固定方式方面仍有分歧。目的:观察联合运用Rigidfix、Endobutton和Intrafix系统在关节镜下进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05/2010-05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应用Rigidfix、Endobutton和Intrafix系统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30例,该组患者关节镜下均证实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断裂。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6~45岁。将患者股骨端用Endobutton、Rigidfix固定,胫骨端用Intrafix固定,观察术后近期疗效,以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对30例患者随访5~17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患膝关节活动度正常,平均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0.0±6.0)分和(49.5±5.5)分提高到术后的(85.5±3.5)分和(87.0±2.5)分(P〈0.05)。说明联合应用Rigidfix、Endobutton和Intrafix系统进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具有近期疗效佳、移植物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运用Endobutton、界面螺钉和Intrafix系统在关节镜下进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应用Endobutton、界面螺钉和Intrafix系统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后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16~40岁,平均27.5岁。股骨端用Endobutton、界面螺钉固定,胫骨端用Intrafix固定,观察其术后近期疗效,以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4~18个月(平均1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膝关节活动度正常,平均Lysholm评分由术前(40±6)分提高到术后(86±4)分(t=30.267,P=0.000)。结论联合应用Endobutton、界面螺钉和Intrafix系统进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具有近期疗效佳、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克氏针和可吸收螺钉治疗胫骨前髁间棘骨折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时间和不同固定方式将122例胫骨前髁间棘骨折分为2组,均实施关节镜下固定手术。其中观察组(66例)采用克氏针,对照组(56例)使用可吸收螺钉。术后随访8~12个月,比较2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9.37±14.12)分增加至术后(94.52±3.60)分;对照组由前(30.42±12.40)分增加至术后(88.14±2.63)分,2组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行克氏针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Lyscholm膝关节评分较好,且手术简便、材料便宜、术后膝关节整体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