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或经支气管动脉灌注p53基因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治疗肺癌的安全性、疗效和给药途径.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肺癌,首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或经支气管动脉灌注p53基因(今又生(R)),2~5天后,行BAI灌注化疗药物;然后根据病情变化再次进行基因治疗和/或BAI.治疗后常规使用螺旋CT定期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全部15例患者均完成上述治疗,并接受随访2~11个月.有效率(CR PR)46.7%(7/15),1例肺部肿块消失,6例肺部肿块缩小,3例纵隔淋巴结缩小,1例胸水减少,仅1例观察到肿瘤长大,14例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93.3%(14/15).p53治疗后6例出现发热(38℃~40℃),未观察到基因药物的其它严重副作用,无严重操作有关并发症出现.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p53基因治疗与BAI联合应用,是一种治疗肺癌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了BAI的治疗效果.经皮瘤内注射p53是否为一种较好的给药途径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或经支气管动脉灌注p53基因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治疗肺癌的安全性、疗效和给药途径。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肺癌,首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或经支气管动脉灌注p53基因(今又生~),2~5天后,行BAI灌注化疗药物;然后根据病情变化再次进行基因治疗和/或BAI。治疗后常规使用螺旋CT定期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全部15例患者均完成上述治疗,并接受随访2~11个月。有效率(CR+PR)46.7%(7/15),1例肺部肿块消失,6例肺部肿块缩小,3例纵隔淋巴结缩小,1例胸水减少,仅1例观察到肿瘤长大,14例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93.3%(14/15)。p53治疗后6例出现发热(38℃~40℃),未观察到基因药物的其它严重副作用,无严重操作有关并发症出现。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p53基因治疗与BAI联合应用,是一种治疗肺癌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了BAI的治疗效果。经皮瘤内注射p53是否为一种较好的给药途径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邹庆  官泳松  贺庆  明兵  张勇 《西部医学》2019,31(4):625-628,632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 κ-B)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T影像特点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华西医院有完整临床资料和全肝CT扫描图像并经手术完整切除的肝癌组织标本患者8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定量分析癌组织中NF κ-B表达情况和在不同的临床参数中表达的差异;再分别以肿瘤坏死、血供、瘤体直径和瘤周子灶的有无分四组,探讨NF κ-B表达量在不同CT影像特征中有无差异。结果 CT检测80例患者中肝癌细胞核内NF κ-B表达阳性有74例(92.5%)。肝细胞癌NF κ-B表达与临床参数,包括性别、肝炎病史无相关性,瘤体大小与NF κ-B表达无统计学差异。CT检测肿瘤血供、坏死及瘤周子灶的有无与NF κB表达相关(P<0.05),富血供肝细胞癌NF κ-B表达较乏血供者明显增高,而瘤体有坏死者较未发生坏死者低,瘤周出现子灶的病例NF κ-B表达也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血供、坏死及瘤周子灶CT影像特点与NF κ-B水平密切相关。瘤体血供丰富、瘤内无坏死、瘤周伴有子灶的肝癌组织NF κ-B表达水平明显增高,NF κ-B表达水平量可能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疾病的转归和预后相关,CT检测可为肝癌的治疗及预防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走红,马云也成了响当当的大名人:多年来他连续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和桂冠,2014年,在福布斯中文网发布的中国富豪榜中,他更是以195亿美元身家名列第一,可谓炙手可热、声名远播。而这一切均源于他所创建的阿里巴巴公司和淘宝网。淘宝网极盛时据说曾吸引了超过800万的商家入驻,并被一些人誉为创造“创富神话”的平台。这样的“创富神话”,也引动了不少眼热心跳的眼镜企业经营者置身其中,他们希图借助这一平台圆自己的财富梦想。然而,在经过一番努力、拼搏并付出不菲  相似文献   
5.
伽玛刀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体部肿瘤治疗.放射治疗的最常见长期副作用有放射性纤维化和坏死等,多不可逆,使肝组织变得坚韧.伽玛刀治疗肝脏及其他颅外病变时要尽量减轻放射性纤维化,精确的肿瘤定位和患者体位摆放是关键.本文报道1例独特病例,肝门肿瘤在伽玛刀治疗后并发严重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芍药苷的大鼠小肠吸收,探讨芍药苷的吸收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采用肠外翻模型,测定不同质量浓度芍药苷溶液在大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同时观察加入聚山梨醇酯-80和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芍药苷吸收的影响.结果 在20~120 mg·L-1内,芍药苷吸收未饱和,呈线性吸收,在低质量浓度下空肠与回肠吸收速率无明显差异,中、高质量浓度时回肠吸收速率要高于空肠,2 g·L-1的聚山梨醇-80对空肠吸收有促进作用,维拉帕米对芍药苷吸收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 芍药苷在小肠外翻模型中吸收遵循一级动力学,芍药苷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有差异,芍药苷是p-糖蛋白的底物,聚山梨醇-80有利于提高芍药苷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注射无水乙醇(PEI)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9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41例接受TACE联合PEI治疗(治疗组),另49例仅接受TACE治疗(对照组)。全部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安全性、局部治疗效果及生存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共接受99次TACE、131次PEI治疗,对照组共接受116次TACE治疗。全部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高于对照组,分别是58.5%和28.6%(P〈0.05)。治疗组3、6、12个月生存率及生存曲线均高于对照组(P=0.0002),两组生存率分别为88.19%、75.03%、44.30%和62.12%、36.48%、21.0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文研究结果提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安全有效,提高了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局部治疗效果,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改善生物材料聚羟基丁酸己酸酯(PHBHHx)的力学性能和聚碳酸亚丙酯(PPC)的可加工性,将两者共混,制备不同比例的共混材料,并对共混膜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黏附和共混材料制成的管形支架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价,以选出合适比例的共混材料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支架。 方法:实验于2006-08/2007-04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制备5种不同比例(PHBHHx∶PPC分别为0∶10,3∶7,5∶5,7∶3,10∶0)的共混材料,利用CCK-8试剂测定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在共混膜上培养24h后的黏附数量。②采用热致相分离和冷冻干燥法制备管形支架,通过反复浸渍和晾干,在多孔支架外层形成一层晾干的膜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形貌、压汞仪测量孔隙率和孔径分布,利用自制装置以6.65kPa/s的加压速度测定管形支架的破裂强度,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支架的缝合强度,以羊颈动脉为对照。 结果:①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在各种膜上培养24h后,在5∶5比例PHBHHXx/PPC共混膜和PPC膜上相对黏附量高于PHBHHXx膜(P〈0.05)。②PHBHHx和共混材料均可制备成管形支架,而单纯PPC支架在制备晾干层时溶化,无法维持原形。管形支架的孔径随PPC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孔隙率提高。③支架的破裂强度与羊颈动脉相似(P〉0.05);缝合强度均强于羊颈动脉,以5∶5和3∶7PHBHHx/PPC共混材料制备的管形支架的缝合强度高于PHBHHx支架。 结论:①与PHBHHx相比,5∶5PHBHHx/PPC共混膜和PPC膜上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黏附更好。②共混材料均可以制备成管形支架,并且力学强度符合移植的要求,缝合强度以5∶5和3∶7的PHBHHx/PPC共混材料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体外兔全血法检测热原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将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阴性对照)、3种来源的热原质溶液[革兰氏阴性菌:细菌内毒素(0.0625,0.125,0.25,0.5,1.0 EU.mL-1);真菌:酵母多糖(2.0 mg.mL-1);革兰氏阳性菌:脂磷壁酸(0.5μg.mL-1)]加入兔全血,在CO2培养箱(37℃,5%CO2)内孵育8 h,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孵育体系中细胞因子(IL-6)的浓度,以IL-6浓度指示热原质的含量。结果:家兔热原检查法对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及脂磷壁酸的最低检测限为0.5 EU.mL-1、2.0 mg.mL-1及0.5μg.mL-1,体外兔全血法的最低检测限均大于家兔法。结论:以细胞因子(IL-6)为检测指标,体外兔全血法不适用于热原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陈皇  张俞  贺庆  官泳松 《西部医学》2010,22(1):163-165
随着肿瘤内科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化学治疗已成为治疗大肠癌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但癌细胞多药耐药的产生严重降低了化疗有效率。本文结合大肠癌多药耐药的主要机制,将化学药物、胶体微粒给药系统、生物免疫及中药等途径逆转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