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薰衣草防护皮肤光损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 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数据库和查阅文献获取薰衣草的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皮肤光损伤相关靶点;筛选获得两者的共同靶标后,采用STRING分析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中“CytoNCA”插件对该PPI网络做拓扑分析和核心靶点筛选,使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取薰衣草中的活性成分和信号通路上的蛋白通过AutoDock vina 1.1.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最后通过UVB辐照小鼠背部裸露皮肤建立光损伤模型,肉眼观察小鼠的皮肤状态,采用苏木素-伊红(HE)和苦味酸-酸性品红法(VG)染色观察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皮肤组织中蛋白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验证关键的信号通路。结果 该研究共筛选出薰衣草活性成分6个,潜在靶点526个,预测疾病相关靶点2 688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258个,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16个,KEGG通路分析筛选了113条相关信号通路,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可能在薰衣草防护皮肤光损伤中起关键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和信号通路上的蛋白对接良好。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薰衣草总黄酮能够明显改善小鼠皮肤外观状态和组织病理学,并显著降低磷酸化(p)-PI3K、p-Akt、B细胞淋巴瘤(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P<0.05、P<0.01),明显升高Bcl-2相关X蛋白(Bax)的相对表达量(P<0.05)。结论 该结果表明,薰衣草抗皮肤光损伤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为后续深入研究薰衣草抗皮肤光损伤的复杂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桡骨颈骨折是儿童桡骨近端骨折中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常伴发桡骨头骨折。目前对不同分型的儿童桡骨颈骨折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如何早期选择合适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骨折治疗不当引发的后遗症,并提高治疗效果,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桡骨颈骨折的发生机制、局部解剖及不同分型,总结相应的治疗方案和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儿童桡骨颈骨折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5-氟尿嘧啶(5-FU)诱导雄性Balb/c小鼠肠粘膜炎模型,观察五子衍宗丸复方多糖(WYPCP)的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五子衍宗丸复方多糖高剂量组(HWYPCP)、中剂量组(MWYPCP)、低剂量组(LWYPCP)。模型组、HWYPCP组、MWYPCP组、LWYPCP组给予腹腔注射5-FU造模;HWYPCP组、MWYPCP组、LWYPCP组给予WYPCP干预。观察小鼠体重分数、大便得分;将小鼠处死后,取其空肠,测量空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空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检测空肠组织的TNF-α、IL-6、IL-1β的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HWYPCP组、MWYPCP组体重分数显著性增加(P0.01),小鼠大便得分显著性降低(P0.05);HWYPCP组、MWYPCP组能显著性抑制5-FU引起的空肠绒毛萎缩变短、隐窝深度增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下降(P0.05或P0.01),及显著性抑制其TNF-α、IL-6、IL-1β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增加(P0.05或P0.01)。结论:WYPCP能明显抑制5-FU引起的肠黏膜炎,保护肠绒毛及隐窝,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5-FU引起的肠组织中TNF-α、IL-6、IL-1β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5.
6.
高频超声快速诊断婴幼儿难复性桡骨小头半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快速诊断儿童难复性桡骨小头半脱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难复性单侧桡骨小头半脱位儿童,年龄1~5岁,行双侧肘关节多切面高频超声及X线检查,并与健侧对比,观察患侧桡骨小头相对于肱骨小头的位置变化.结果 X线均未检出桡骨小头半脱位,高频超声检出桡骨小头半脱位23例,伴有关节腔积液者10例,超声图像上表现为肘关节前区桡侧纵切面及外侧冠状面显示低回声的桡骨小头相对于高回声的肱骨小头有明显移位.结论 高频超声在儿童难复性桡骨小头半脱位诊断方面的敏感性明显高于X线片;高频超声通过连续扫查可观察肘关节周围解剖结构的连续性及毗邻关系,尤其双侧对比前区桡侧纵切面、外侧区冠状面可快速、准确地诊断儿童难复性桡骨小头半脱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五子衍宗丸对化疗后肿瘤生长及由化疗引起的疲劳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荷4T1乳腺癌小鼠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TC组、PTX组、WZYZ组、WZYZ+PTX组。给药21 d,处死小鼠后检测小鼠脏器指数及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WZYZ组、WZYZ+PTX组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延长,与TC组比较,WZYZ+PTX组、PTX组的瘤重均显著减轻;WZYZ+PTX组的肿瘤体积显著变小。与PTX组比较,WZYZ+PTX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显著升高,且SOD值明显升高,MDA浓度明显降低。结论:五子衍宗丸具有提高紫杉醇化疗敏感性、减轻化疗相关性疲劳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抑制氧化应激损伤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白背叶黄酮类化合物抗鸭乙型肝炎病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星  郑作文  谭为 《中国药房》2010,(7):590-592
目的:研究白背叶黄酮类化合物(WF)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活性。方法:对1d龄雏鸭人工感染DHBV,7d后成功复制鸭DHBV感染模型。分别灌胃75、150mg·kg-1的WF,或50mg·kg-1拉米夫定,每天2次,连续给药10d。斑点杂交法测定给药第5天、第10天及停药后第3天鸭血清中DHBV-DNA浓度。结果:75及150mg·kg-1WF均能显著降低模型鸭血清中DHBV-DNA浓度(P<0.01),且停药后反跳程度轻于拉米夫定。结论:WF有显著的抑制DHBV-DNA复制的作用,表明其可能有较好的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丸对乳腺癌化疗相关性疲劳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NC)组和待处理组。将待处理组小鼠建成荷4T1乳腺癌小鼠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肿瘤对照(TC)组、紫杉醇(PTX)组、补中益气丸(BZYQ)组、补中益气丸+紫杉醇(BZYQ+PTX)组。BZYQ1.5g/kg灌胃给药,每天1次;PTX10mg/kg腹腔注射,每2天1次。给药21d,观察小鼠体重、肿瘤体积、力竭游泳时间指标的变化,并检测肌肉SOD、MDA水平。结果与实验开始前比较,给药后第3周时Nc组和BZYQ+PTX组小鼠的体重明显增加(P〈0.05)。与Tc组比较,给药第9d开始,BZYQ+PTX组小鼠的肿瘤体积明显变小(P〈0.05),给药第18d时,PTX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变小(P〈0.05);BZYQ+PTX组和PTX组两组小鼠的瘤重均变小(P〈0.05~0.01)。与NC组比较,vrx组小鼠的平均力竭游泳时间则在给药后第1、2、3周均明显下降(p〈o.05~o.01),PTX+BZYQ组小鼠的平均力竭游泳时间仅在给药第1周时下降(P〈0.01),第2、3周时较PTX组小鼠明显延长(P〈0.01)。与Tc组比较,PTX组SOD值明显降低,而BZYQ+PTX组的SOD值较P1x组明显升高:PTX组MDA浓度明显升高.而BZYQ+PTX组的MDA浓度较PTX组明显降低。结论补中益气丸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发挥抗乳腺癌化疗相关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治平为广东省首批名老中医,擅治白癜风、荨麻疹、银屑病、泌尿系结石、慢性肾炎、脉管炎、癌证等病证。文章从病因病机、治则、用药特色、典型病案等方面总结了陈治平老中医在乳腺癌治疗上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