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考察贫困大学生成就动机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同时考察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与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对358名滇西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症状存在显著负相关(r=-0.448,P0.01),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不显著(t=0.141,P0.05),但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β=-0.055,P0.01)显著;并且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值(β=-0.353,P0.001)大于由社会支持中介的间接效应值(β=-0.055,P0.01)。结论以增强成就动机水平为主,提升社会支持程度为辅,可能是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探讨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创伤后成长与家庭复原力的关系,为灾后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洱源地震”重灾区3所初中的2 025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创伤后成长问卷、家庭复原力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女生在与他人关系因子上得分高于男生,初三学生在个人力量、欣赏生活、创伤后成长总分上均高于初一、初二学生,少数民族中学生在与他人关系、欣赏生活和创伤后成长总分上均高于汉族中学生(P值均<0.05).少数民族中学生在家庭复原力的亲密和谐、情感分享因子上均显著高于汉族学生(P值均<0.01).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家庭复原力各因子与创伤后成长均存在正相关(P值均<0.01);家庭复原力的困境解读、正向前瞻、问题解决、亲密和谐因子能正向预测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创伤后成长(P值均<0.05).结论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家庭复原力的发展是提升创伤后成长水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