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Neuropilin-1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菌毛素(Neuropilin-1,Nrp-1/NP1/Npn-1)是Nrp-1家族重要成员,其研究已经从最早的神经轴突导向扩展至血管生成、肿瘤增殖与转移等多个方面,尤其是近年来,Nrp-1在免疫学领域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本文综述了Nrp-1在各领域尤其是近年来在免疫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肉瘤样肾细胞癌是一种恶性度高、预后差的特殊类型肾癌,临床少见。同侧肾脏并发肉瘤样肾细胞癌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更为罕见,我院于2011年11月8日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病例报告患者,女,47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2月余"入院。泌尿系专科查体无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3.
背景:临床对pp65抗原的检测主要采用免疫荧光技术,但是该方法步骤繁琐,需要对标本进行人工计数,在检测过程中受人为的影响因素较多。 目的:探讨使用简便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血症的可行性及其特点。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9/2008-03在解放军总医院附属二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 材料:肾脏移植受者外周血标本145份。 方法:分离人外周血白细胞,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技术与流式细胞技术对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检测。 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在激发波长为488 nm处的吸收峰判断阳性检出。 结果:对肾脏移植受者进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在15例受者的25份标本中检出阳性,检出的特异性为76.0%;对肾脏移植受者进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在5例受者的11份标本中检出阳性,检出的特异性为54.5%。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两种不同检测方法检出的效果进行检验,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两种pp65抗原检测方法的检出效果无差异,因此可以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对pp65抗原进行检测,并且结果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4.
背景:同种异体肾移植后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是移植肾功能减退和最终移植肾丧失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有效预防和早期发现与治疗急性排异反应是关系到肾脏移植患者能否长期存活的重要问题。目的:总结肾移植后1个月内急性排异反应患者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首次肾移植患者12例,移植后采用霉酚酸酯+环孢素A+甲泼尼龙三联预防排异反应。当肾移植后3~30d内出现尿量减少、移植肾区胀痛不适、血肌酐升高、尿蛋白增加等不同临床表现,确诊为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时,先选用甲强龙500mg/d静脉滴注,连续3d。然后改甲泼尼龙24mg口服1次/d,每5~7d递减4mg,至8mg/d维持。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成功逆转,其中6例甲强龙冲击疗法成功;不能逆转者选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CD3治疗。4例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患者中1例8h内尿量迅速增加,2例24h内尿量迅速增加,1例72h后尿量迅速增加;1例选用CD3治疗48h内尿量迅速增加;1例将环孢素转换为他克莫司治疗,同时服用霉酚酸酯胶囊和甲泼尼龙片。经以上治疗12例患者肾功能逐渐恢复。提示肾移植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急性排异反应成功逆转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背景:根据临床表现、无创性辅助检查及临床经验来判断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异常的原因常常会陷入困境,经皮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则可提供重要的循证学依据。 目的:探讨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移植肾穿刺活检病理资料及相应调整治疗后的临床结果资料。 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病理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7例(35%),可疑性急性排斥反应2例(10%),可疑性急性排斥反应加免疫抑制剂中毒1例(5%),免疫抑制剂中毒3例(15%),慢性移植肾肾病3例(15%),未见明确异常3例(15%),肾小管坏死1例(5%)。相应调整治疗方案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9例(45%),移植肾功能好转7例(35%),肾功能无明显变化3例(15%),肾功能轻度恶化1例(5%)。结果可见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肾移植后肾功能异常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价值,有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亲属肾移植供者77例移植前医疗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背景:活体肾移植不仅关系到受者的预后,更重要的是供者的健康利益.在活体肾脏捐赠前,所有的肾脏捐赠候选者必须接受完整的医学和心理学评估,以确保捐赠者的安全.目的:总结分析亲属.肾移植供者捐肾前的评估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06-01/2008-03开展的77例亲属肾移植供者捐肾前医疗评估的临床资料.其中,2008-01-20以前依据英国活体供肾指南(2005年版)进行,2008-01-20以后依据活体供.肾移植博鳌会议共识进行.依据一般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传染病学、年龄、肥胖、蛋白尿、肾血管、肾功能、供受者HLA分型及医学伦理等12个方面进行循序渐近的系统评估.结果与结论:77例患者中69例评估合格,成功捐赠,移植后痊愈出院,未出现并发症.8例未捐赠者原因:2例高血压合并终末器官损害,2例为糖尿病,1例供肾术中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1例为乙型肝炎活动期,1例受其妻子家庭阻力,医学伦理未通过.捐赠者平均年龄45.3岁,≥60岁7例,50~59岁24例,30~49岁29例,<30岁9人.父母捐赠给孩子39例,孩子捐赠给父母1例,兄弟姐妹间捐赠19例,三代旁系血清7例,夫妻间捐赠3例.69例成功捐赠者中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者8例;成功捐赠者中无自觉心肌缺血症状但心电图ST-T改变者14例;空腹血糖异常者3例;体质量指数平均为23.05 kg/m~2,均<30 kg/m~2;传染病评估乙肝表面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阳性者3例,行抗体滴度测定均<500 IU/L;肾图评估1.73 m~2标准体表面积校正后肾小球滤过率为(137.3±28.5)mL/min,左右肾间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管三维CT提示左肾多根动脉者3例,占成功捐赠者的4%;术中与血管三维CT不相符者1例,占1%.结果提示,活体肾移植供者评估的首要目的就是确保捐赠者的适应性、安全性和健康性.为了避免捐赠者重要医疗信息的遗漏和不必要的侵袭性检查,以及合理降低医疗评估费用,供者评估应依据熟悉的、公认的,以临床证据为基础的合理程序进行,并灵活性掌握捐赠者评估程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表达神经纤毛蛋白质1(Nrp1)的T细胞(Nrp~+ T细胞)对体内外反应性淋巴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近交系C57BL/6j小鼠脾脏中的Nrp1~+ T细胞作为调节细胞,在刀豆蛋白A(Co-hA)的刺激下与标记了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SE)的C57BL/6j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等比例共培养5d,对比观察反应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C57BL/6j小鼠脾脏的Nrp1~+T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和CD4~+ CD25~- T细胞各1×10~6个,分别经尾静脉注入到以Balb/C小鼠作为供者,以C57BL/6j小鼠作为受者行皮肤移植的小鼠体内,另外建立供、受体均为C57BL/6j小鼠的同品系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的RPMI 1640培养基).对比观察各组移植皮肤的存活情况.结果 加入Nrp1~+ T细胞的实验组增殖指数为50.92%±2.30%,明显低于未加入调节性T细胞的对照组(90.31%±1.83%,P=0.0169).实验组移植皮肤存活时间注入Nrp1~+ T细胞者为20.66±1.1ld,注入Nrp1~- T细胞者为13.20±0.76d,注入CD4~+ CD25~+ Treg者为17.67±1.0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70±1.23d,P<0.01).结论 Nrp1作为一种新型的T细胞表面分子,在淋巴细胞增殖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注入CD4~+ CD25~+ Treg相比,注入Nrp1~+ T细胞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病因学与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35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DGF患者的临床资料。DGF的主要原因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20例,急性排斥反应(AR)8例,免疫抑制剂毒性肾损害4例,输尿管梗阻2例,尿漏1例。血液透析治疗24例,外科手术3例。结果34例DGF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AR所致DGF最终切除移植肾,恢复规律血液透析。结论ATN和AR是引起肾移植术后DGF的主要因素;术前严格配型、合理筛选受者及保证供肾质量等是防治肾移植术后DGF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可导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3月的209例肾移植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47例术后发生DGF的患者作为研究组(DGF组),同期162例未发生DGF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对热缺血时间≥10min,术中、术后早期低血压,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神经钙调素抑制剂(CNI)肾毒性,急性排斥反应(AR),12h≤冷缺血时间≤24h,性别,年龄≥50岁,术前透析方式,移植次数,HLA配型,术后早期尿瘘、输尿管梗阻,术前输血,术前肝炎病毒感染等1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经单因素分析后确定为DGF危险因素者用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各个因素的相对危险度。结果DGF发生率为22.5%(47/209)。2例AR引起者及1例移植肾静脉血栓引起者切除移植肾,其余均恢复正常。与DGF相关的危险因素按其相关度递减依次为ATN,CNI肾毒性,术中、术后早期低血压,AR,热缺血时间≥10min。多因素分析显示,AR,ATN,CNI肾毒性,术中、术后早期低血压等4个因素与DGF密切相关。结论充分了解肾移植全过程中DGF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利于临床避免或弱化这些因素的影响,降低DGF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Neuropilin-1 T细胞(Nrp-1 T细胞)与经典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关系并比较二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BALB/c小鼠脾脏T细胞上Nrp-1与CD4、CD25的表达关系并分选Nrp-1 T细胞及CD4 CD25 Treg,通过B16-F10-luc-G5黑色素肿瘤细胞体外培养实验并利用萤光成像系统,观察比较两种细胞对NK细胞杀伤B16-F10-luc-G5黑色素瘤细胞的影响。结果:CD4 CD25 Treg中表达Nrp-1的比例为(27.28±1.17)%,明显高于CD4 CD25-T细胞的(1.63±0.08)%(P<0.01);在体外实验中,Nrp-1 T细胞与CD4 CD25 Treg均能抑制NK细胞杀伤B16-F10-luc-G5黑色素瘤细胞,Nrp-1 T细胞组的肿瘤细胞数目在6、24、48、72h分别为984±15、1015±14、1261±21、1323±38,高于CD4 CD25 Treg组的931±4、983±8、1201±18、1256±18,两组肿瘤细胞数目在各时间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典CD4 CD25 Treg中表达Nrp-1的细胞比例较高,Nrp-1 T细胞有负性免疫调节作用,抑制功能比CD4 CD25 Treg更强,可以作为一类新的Treg亚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