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白慧健  马太芳  李钊  薄双玲 《吉林医学》2011,(36):7689-7690
目的:胚胎发育不全是导致自然流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检测胚胎血红蛋白α-珠蛋白基因突变情况,探讨血红蛋白基因变异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无菌收集自然流产妇女绒毛组织,提取DNA,扩增目的片段,测序,通过序列比对找出突变基因。结果:在胚胎血红蛋白α-珠蛋白的外显子1上检测到点突变HbA1:c.17 C>A,HbA1:c.46 G>T,在外显子2上检测到点突变:HbA1:c.223 G>C。其中,自然流产组的第46个核苷酸的点突变频率与人工流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血红蛋白α-珠蛋白的外显子1上的点突变可能为致死突变,与自然流产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7(aquaporin-7,AQP-7)在小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小管发生发育的关系。方法选取胚龄(E)12、14、17、18 d 胎鼠及生后(P)1、3、7、14、24、40、70 d 仔鼠肾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 AQP-7在肾小管中的表达;体视学方法测量 AQP-7阳性表达的面密度值;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 AQP-7在各发育阶段肾组织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AQP-7在 E14 d 表达于发育中的肾小管,随后表达在近端小管,P14 d 后主要定位在皮质和外髓部近直小管的刷状缘,生肾区与内髓则无阳性表达;体视学测量结果显示随着胚(日)龄的增加,AQP-7在肾小管管腔面的面密度值逐渐增加,P24 d 达最大值,后趋于稳定;免疫印迹结果证实,AQP-7在肾的表达量逐渐增加,P24 d 达峰值后趋于稳定。结论AQP-7在小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存在时空性的表达,对发育后期小鼠肾的水和甘油平衡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基础医学课,也是一门形态学科,是随着显微镜的出现,在解剖学的基础上从宏观向微观发展形成的.主要从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上对机体进行研究. 绪论课是一门课的开始,也是一门课的缩影.它着重为学生解答"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这三方面的问题.因此,绪论课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笔者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生理学、病理学和多门临床医学等后续课程的基础之一.如何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让课程知识易于被学生接受?笔者根据本校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应用体态和手势比拟结构和动态变化,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背景:在肾发育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的时空表达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且其与肾脏发育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探求它们与肾发生发育的关系。方法:培育不同发育阶段的胎鼠(E12,14,16,18 d)和仔鼠(N1,3,7,14,24,40 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在不同肾组织中的时空表达,结合体视学和Western blot对它们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1)免疫组化显示:在E12 d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主要定位在输尿管芽尖端的生后肾组织,随后表达在各期未成熟的肾小体、部分远曲小管和毛细血管袢,反应部位主要集中在生肾区;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开始即在输尿管芽和生后肾组织中均有表达,随着后肾发育,定位于未发育成熟的各期肾小体、远端小管、集合管和髓袢细段,成熟肾小体表达微弱;(2)体视学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生前表达较高,出生后逐渐下降,N7 d后表达很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在肾脏的表达随着胚(日)龄的增加而升高,N7 d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传统教学+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全科护理专业专科班学生,随机分成三组,一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二组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三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PBL,对三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考试成绩分析。结果实时问卷调查以及期末考试成绩显示第三组的成绩优于前两组(P<0.05)。期末问卷调查显示:78.83%的同学对传统教学法结合PBL教学法持赞成态度。结论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相结合可以提高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Xq体外培养孕12 d小鼠肾组织各期肾小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培养、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及荧光标记技术,观察经不同浓度AngⅡ(0、1×10-9~1×10-5 mol/L)培养2、4和6d后小鼠肾组织中各期肾小体凋亡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AngⅡ能促进小鼠肾小体细胞的凋亡,其作用强度与AngⅡ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尤其在高浓度、长时间时,凋亡更明显.结论;AngⅡ对发育期小鼠肾小体细胞有促凋亡作用,且此作用有浓度、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鼠肾脏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不同胚龄和出生后小鼠肾脏做常规光镜标本,进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后通过光镜、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胚龄12d小鼠肾脏输尿管芽中可见细胞凋亡,皮质中的肾小体凋亡高峰出现在胚龄18d,而肾小管、髓放线以及髓质的凋亡高峰均出现在生后7d。结论凋亡现象在后肾开始形成时就存在,与输尿管芽的改建有关;生肾区的细胞凋亡主要与肾小体的完善有关;髓质中的细胞凋亡则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改建、完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组织学是医学生较早接触的一门形态学课程,由于组织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光镜和电镜下的微细结构,其中很大一部分时间要借助显微镜观察标本进行学习,这使得很多同学感觉内容太抽象.加之现在总学时数较少,课程进度相对较快,很多同学反映难以理解和掌握,甚至对该门课程产生厌学心理.为了能使同学们有个良好的开始,以便更好地学习本门课程,并最终为将来其他课程的学习夯实牢固的基础,本文就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及学习经验做一小结,与广大同学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