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DHA)对人骨肉瘤细胞活性、转移能力以及细胞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DHA(5、10、20、40、80 μmol/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正常人成骨细胞和人骨肉瘤细胞TE85 12、24、48 h后,噻唑蓝(MTT)法测定DHA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中uPA和PEDF mRNA水平的表达,Westen blot法检测uPA和PEDF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DHA对人成骨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DHA能够明显抑制人骨肉瘤细胞TE85的活性(P<0.05).不同作用时间下DHA对人骨肉瘤细胞TE85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2 h)=(41.66±0.53) μmol/L、IC50(24 h)=(32.28 ±0.27)μmol/L和IC50 (48 h)=(22.53±1.26) μmol/L.DHA能够明显减少人骨肉瘤细胞的迁移和细胞中uPA的表达水平,同时细胞中PEDF表达升高(P<0.05).结论 DHA对正常人体骨组织无害,能够有效抑制骨肉瘤细胞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医疗健康领域成为其最重要、最有潜力的应用领域之一。脊柱畸形的诊治是脊柱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人工智能在该疾病的筛查、诊断、手术规划与实施、预后、康复中逐渐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目前人工智能在脊柱畸形诊疗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步阶段,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人工智能在脊柱畸形的筛查、诊断、手术规划及实施、预后、康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背景:临床观察,肾移植后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时单用甲基强的松龙针冲击,尿蛋白、血肌酐值改善不明显,若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可使移植肾功能恢复更迅速。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肾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肾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180例,慢性排斥反应患者140例,分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3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5d。结果与结论:与治疗前相比,急慢性排斥反应两组肾功能恢复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肾功能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且治疗组延长了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0.05)。结果证实了肾移植患者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后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能明显改善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背景:临床观察,肾移植后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时单用甲基强的松龙针冲击,尿蛋白、血肌酐值改善不明显,若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可使移植肾功能恢复更迅速。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肾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肾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肾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180例,慢性排斥反应患者140例,分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3 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5 d。 结果与结论:与治疗前相比,急慢性排斥反应两组肾功能恢复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组比对照组肾功能指标改善更明显(P < 0.05)。且治疗组延长了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 < 0.05)。结果证实了肾移植患者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后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能明显改善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综述近年来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的研究文献,总结针灸治疗IBS疗效机制主要通过如下途径:(1)通过交感神经调节肠道应激反应,调节肠道功能和肠道运动;(2)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其他神经递质的分泌,其中一条途径即通过脑—肠轴有效调节脑肠肽如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胃动素(motilin,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等的分泌。提示针灸疗法防治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明确,对肠道动力、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肽、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均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膀胱自扩大术和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膀胱自扩大术10例,回肠膀胱扩大术13例患者临床资料,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方法,手术前后患者膀胱容量,肾功能以及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膀胱自扩大术和回肠膀胱扩大术的患者术后平均安全膀胱容量显著增多,分别为(178.2±31.8)vs(420.7±54.9)ml,(115.9±19.5)vs(517.4±48.3)ml(P<0.05),顺应性明显改善。前者尿失禁消失8例,明显改善1例;术后血清肌酐水平恢复正常6例,明显下降2例,肾积水明显缓解或消失,未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现象;后者尿失禁消失9例,明显改善2例,血清肌酐水平6例恢复正常,1例明显下降,肾积水情况均较术前明显缓解或消失,膀胱输尿管反流消失;术后3例出现尿路感染;1例轻微漏尿;1例出现腹泻;3例出现肠梗阻;2例出现膀胱结石,均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膀胱自扩大术较为简单、安全,但其适应证把握应慎重。回肠膀胱扩大术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有效的手术方式,其适应证相对广,但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颈椎C2~7椎间孔外口区域的韧带进行解剖学描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10具成人尸体标本的 100个椎间孔进行解剖观测。鉴别所有出现的韧带,观察并记录C2~7椎间孔外口区域椎间孔外韧带的数量、形态、分布和起止位置。并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每条韧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结果 在100个椎间孔外口区域共发现252个椎间孔外韧带。椎间孔外韧带可以分为放射型韧带236 个(93.7 %)和横跨型韧带16个(6.3 %)两种。放射型韧带将神经根连接到周围结构,可分为上方韧带(25.0%),下方韧带(60.2%),前方韧带(6.3%)和后方韧带(8.5%);横跨型韧带与神经根相垂直并横跨于神经根上,其中,横跨型韧带在C4~5节段最为常见,在C4~5节段的平均长度为横跨型韧带长度为(8.12±1.38) mm(6.28~9.93 mm),厚度最厚可达1.04 mm,每个颈椎椎间孔最多只有一条横跨型韧带。 结论 椎间孔外韧带是椎间孔正常的生理结构,可能与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麻痹的发生有关。在颈椎减压术后,横跨型韧带可能是造成神经根卡压而引起神经损伤的潜在原因之一。而放射型韧带可以限制脊神经移位,可能因此牵拉神经引起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与开放行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7月肾部分切除术41例,其中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8例,开放肾部分切除术23例,对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0±35)ml、(363±48)ml,进食时间分别为(2.7士1.0)d、(3.8±1.3)d,住院时间分别为(13.2±3.0)d、(16.4±4.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3.7±1.3)d、(4.7士1.4)d,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7土95)min、(125±52)min,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7.8i2.1)min、(17.8±8.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具有失血量少、术后进食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手术时间和。肾热缺血时间稍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监测骨科创面感染病原学特征,指导临床抗感染防治。方法收集244例骨科创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离培养病原菌并鉴定。结果 244例骨科创面感染患者,四肢、躯干、头颈感染患者206、25、13例,分别占84.43%、10.25%和5.33%。创伤、切口、坏疽、溃疡、伤口、脓液、血液、褥疮引发的患者感染171、33、19、12、5、2和2例,分别占70.08%、13.52%、7.79%、4.92%、2.05%、0.82%和0.82%。共分离103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59株,革兰阳性菌40株,真菌4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菌、鲍曼不动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其他G-分别占15.53%、12.62%、8.74%、5.83%、2.91%、2.91%、1.94%和6.80%;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其他G+分别占14.56%、10.68%、3.88%、2.91%、1.94%、0.97%、0.97%和2.91%;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占1.94%、0.97%和0.97%;小儿、青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患者病原菌分离率分别为41.38%、35.00%、28.57%、28.85%和56.98%;15例学生患者、127例工人及农民患者、27例办公室人员患者、64例服务业人员患者、11例其他职业患者感染病原菌分离率分别为26.67%、56.69%、22.22%、29.69%和18.18%。结论骨科创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免疫力低的患者以及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更易发生感染,临床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肠道菌群是机体的重要组分,与婴幼儿健康息息相关。关于肠道菌群的来源与建立机制存在许多假说,但大部分理论尚存争议。而肠道菌群也并非一成不变,其生物多样性、丰度等都会随着婴幼儿生长发育不断分化与演化。目前认为肠道菌群在维系婴幼儿机体的内环境稳态中起到多种作用。该文就近年来对婴幼儿肠道菌群的生理学相关基础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