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腕管综合征患者 ,通过检测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的方法 ,来判断其受损程度 ,已广为人知。但有关其波形特点 ,目前国内研究尚少。国外学者认为 ,常规取皮肤电极 ,在拇短展肌接收 ,所得到的电位波形 ,易受其它肌群干扰 ,容易出现初期正相波 ,对结果影响较大。而蚓状肌受影响较少 ,准确性较高[1] 。笔者自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6月共检测 5例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MCV ,并分别在第二蚓状肌和拇短展肌接收 ,比较初期正相电位波形特点 ,以期明确蚓状肌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电生理检测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 :5例均为…  相似文献   
2.
躯体的感觉传导通路有从脊髓的后束到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两条路 ,在桥脑处二者分开行走[1 ] 。以往对脑干的局灶性病变 ,作定位诊断较为困难 ,但近年来 ,根据磁共振(MRI)检查 ,使对病灶部位作具体的定位诊断成为可能 ,现就 7例桥脑梗死所致纯感觉障碍病例的病变部位、临床特征、体感诱发电位 (SEP)予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 ,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部就诊 ,头颅MRI确诊为桥脑梗死的患者 ,共 7例。年龄4 8~ 6 3岁 ,平均 5 5岁 ,男性 5例 ,女性 2例。既往无桥脑梗死病史 ,无其他颅内…  相似文献   
3.
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抑郁神经症在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日见增多。对其认知功能的评定 ,国内研究尚少。笔者自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5月 ,共检测 5 0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 (ERP)P30 0波幅和潜伏期 ,并与健康人群作对照分析 ,以期为抑郁性神经症认知功能的评定提供客观资料。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病例组 5 0例 ,皆为我院神经科门诊或住院患者 ,符合CCMD Ⅱ R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按抑郁临床相分成轻度和中度二组。轻度组自评抑郁量表 (SDS)评分指数 (各条目累计分 / 80 )为 0 .5 0~ 0 .5 9,中度组SDS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发生部位和负荷对脑梗死抗血小板治疗风险及获益的影响。方法选择伴CMB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4例,根据CMB发生部位分为单纯脑叶组39例,深部/幕下组62例,混合部位组113例,随访各组新发脑梗死、脑出血情况,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CMB的变化。结果深部/幕下组既往脑梗死、高血压和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单纯脑叶组和混合部位组(P<0.05)。混合部位组基线CMB数高于单纯脑叶组和深部/幕下组[(8.69±2.75)个vs(6.65±2.47)个、(6.58±3.17)个,P<0.05]。单纯脑叶组脑出血比例明显高于深部/幕下组和混合部位组(12.8%vs 3.2%、2.7%,P<0.05),且发生脑出血患者中4例基线CMB数>5个。深部/幕下组再发脑梗死比例明显高于单纯脑叶组和混合部位组(24.2%vs 7.7%、9.7%,P<0.05)。3组治疗1年后仅部分患者复查头颅MRI,其中单纯脑叶组28例,深部/幕下组40例,混合部位组56例。单纯脑叶组CMB进展比例明显高于深部/幕下组和混合部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7%vs 12.5%、10.7%,P<0.05),且病灶以脑叶为主。结论抗血小板治疗风险与CMB部位和负荷相关,单纯脑叶CMB抗血小板治疗的脑出血风险增加,治疗后CMB更易进展。深部/幕下CMB患者脑梗死复发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PHN病人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维生素B12 500 μg,每天1次;观察组予mNGF 20 μg肌内注射,每天1次;2组疗程均14 d。2组病人治疗前后,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评估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疼痛减轻程度和疼痛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mNGF治疗PH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正>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临床上已十分重视,但对早期尚未达到痴呆程度的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患者,临床上十分容易疏忽。由于其临床表现及神经心理学表现的显著异质性,目前,尚无客观统一的诊断标准。因此,探讨早期VCI神经心理学、神经生理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畲医针刺疗法对偏头痛患者脑干听觉、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探讨该疗法治疗偏头痛的机制。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畲医针刺疗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以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脑干听觉、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治疗前治疗组为62.07%,对照组为64.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为17.24%,对照组为35.09%,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率:治疗前治疗组为60.34%,对照组为5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为18.97%,对照组为38.59%,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有神经电生理异常,畲医针刺疗法治疗能明显降低脑干听觉、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率,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思维导图法在癫痫教学中对学员理论及实践成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参加规培的186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平均分配产生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3人。观察组采取思维导图法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讲授法教学。规培时间为1个月。学员在规培前、后参加癫痫理论和实践考核。通过比较成绩,验证思维导图法的优越性。结果 规培前,2组学员理论成绩[(48.4±6.4)分vs.(48.5±5.6)分]和实践成绩[(46.8±5.5)分vs.(45.9±5.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规培后,观察组理论成绩[(68.8±5.5)分vs.(64.5±4.5)分]和实践成绩[(74.5±6.9)分vs.(71.7±6.9)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理论成绩概念题得分[(40.5±3.2)分vs.(38.7±3.1)分]及应用题得分[(28.3±5.7)分vs.(25.8±3.3)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且观察组应用题得分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41.1%vs. 39.9%)。结论 在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桥脑梗死时体感诱发电位变化。方法将42例急性桥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接受依达拉奉(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每日二次)和常规治疗(静脉滴注丹参、甘露醇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维亚脑卒中评定量表(MESSS)评估神经功能,并检测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MESSS评分降低,SLSEP中枢感觉传导时间(N13-20IPL)明显缩短,P40波幅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对急性桥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有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刺五加针对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平等对照研究方法,治疗组30例给予刺五加针250mL静滴,每日一次,14d为一疗程,中间休息7d,共观察2疗程。对照组30例,给予黛力新1片早中各一次,连服5周。于治疗后1、2、4、5周,分别以HAMA(汉密顿焦虑量表),Tess(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及P300(听觉事件相关电位),评定疗效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0%,二组间疗效无差异,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主要为口干、过度镇静、便秘、头痛。结论刺五加针是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疗效可靠、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