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将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与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的C端连接,构建出既可与肝素结合,又具有促进细胞生长活性的融合蛋白,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方法:将PCR扩增hEGF全基因与PCR扩增hbFGF5端的231bp的片段连接,克隆到表达载体pJN,构建出含融合基因的表达质粒pJRH。将pJRH转化BL21(DE3)表达菌株,获得融合蛋白的表达菌株pJRH(BL)。Westernblot检测表达产物免疫学活性。表达产物上肝素亲和柱和分子筛进行纯化。结果:融合蛋白表达产量为30%,融合蛋白不仅能与肝素结合,而且具有促细胞增殖的活性。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融合蛋白有EGF的免疫活性。融合蛋白的等电点为5.2。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一个hEGF和hbFGF的C端的融合蛋白,该蛋白基本保持了两者原有的生物活性。作为一个新的活性因子,本研究为探讨活性因子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尿激肽释放酶和人尿胰蛋白酶抑制剂是存在于尿中的酸性蛋白.本文通过ZnCl2胶体沉淀和乙醇沉淀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分离两者,得率高、活性保留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琼枝麒麟菜多糖(EGP)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法和MTT法评价EGP对Vero细胞的毒性。空斑减数实验检测EGP对HSV-2的综合抗病毒活性、直接灭活作用、吸附及穿刺过程的抑制作用、和感染后的治疗作用。Real-time PCR检测EGP对HSV-2基因表达及其DNA复制的影响。结果: EGP浓度低于125 μg/mL对Vero细胞无毒性。EGP具有较强的综合抗病毒活性,在实验所用最低浓度(1.95 μg/mL)下,EGP可达到80 %的HSV-2病毒抑制率。EGP对HSV-2具有很强的直接灭活和抑制吸附作用,治疗作用相对较弱。同时,EGP可以下调HSV-2早期基因UL52和晚期基因UL27的表达,但是对病毒的DNA复制过程无影响。结论:麒麟菜多糖具有显著的抗HSV-2感染活性,主要通过干扰病毒对细胞的粘附、侵入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研究六味地黄丸对老年大鼠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20月龄SD雄性大鼠分成不用药与用六味地黄丸两组,用药5周后,通过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确定用药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显著差异。提取20只4月龄SD雄性大鼠脾脏mRNA,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与老年用药组脾脏mRNA和老年对照组脾脏mRNA配对进行逆转录和芯片杂交实验,获得老年对照组和老年用药组分别和青年组相比,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通过比较两组数据,评价六味地黄丸对与衰老相关的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芯片结果显示老年对照组与青年组相比有13个基因表达显著下调,1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在老年用药组中,14个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另有2序列与青年组相比表达显著上调。结论: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发现16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可受六味地黄丸用药的影响。通过深入研究对我们深入理解六味地黄丸抗衰老的分子机制可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蛋白核小球藻提取物的抑瘤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炬  蒲含林  洪岸  戴云  杨小柯  何柳媚 《营养学报》2004,26(2):136-138,143
目的: 研究蛋白核小球藻提取物(CE)的抗癌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动物移植性肿瘤肉瘤S180、肝癌HCA腹水瘤为模型,以环磷酰胺为阳性对照,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观察356、178mg/ml的CE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采用CE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对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作用观察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 两种浓度的CE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体外对肉瘤S180、肝癌HCA腹水瘤细胞均有较强的杀伤力,在体内对两种肿瘤抑癌作用显著,与环磷酰胺联合使用效果更佳,且CE对小鼠免疫系统具有较强的激活作用。结论: CE对移植性S180肉瘤小鼠和肝癌HCA腹水瘤小鼠具有抗肿瘤作用及化疗增效作用,并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美国FDA 1996年至今批准的利用动物细胞表达的重组蛋白质药物 ,主要介绍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突变体、β 干扰素、新型红细胞生成刺激蛋白、凝血因子Ⅶ ,并对它们的结构改造、生物活性、临床适应证、分离纯化等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牛大力多糖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双向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 Champ.)提取纯化多糖,流式细胞术检测多糖对刀豆蛋白A(Con A)刺激引起的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牛大力多糖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机制,为临床用牛大力治疗多种慢性疾病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提取、纯化牛大力多糖,利用CFDA-SE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多糖对Con A刺激引起的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终浓度为160μg/mL、800μg/mL、4 mg/mL、20 mg/mL的多糖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而终浓度为5、25、50、125μg/mL的多糖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起促进作用,剂量依赖关系不明显。结论牛大力多糖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呈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寒热属性不同的中药(金银花、干姜)对小鼠的毒性作用。方法将金银花、甘草和干姜的水溶液给予小鼠2周,观察小鼠的生存情况,统计存活小鼠的数量。处死动物,取肝脏、肾脏和心脏组织,测定其中部分元素(锰、铁、铜、锌、镁、钙、磷)的含量变化。结果寒热属性不同的中药对实验动物的毒性作用非常明显,实验小鼠的肝脏、肾脏和心脏组织中,部分元素的含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发生在肝脏组织中的元素含量变化最为显著。结论寒热属性不同的中药对小鼠有毒性作用,实验动物的肝脏组织可能是研究不同中药药性的较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2-乙基-3-羟基-6-苯硫基-4(1H)-吡啶酮(HPP)对四氯化碳(CCl4)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位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培养24h后加入HPP,同时造成CC4损伤,于损伤后24h和48h测培养液中丙二醛(MDA)含量、谷丙转酶氨酶(AL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48h后用MTT法测肝细胞存活率。结果 HPP对GPT在力的升高有抑制作用,同时抑制MDA的产生及肝细胞损伤造成的GSH-Px活力的降低。结论 HPP能有效抑制CCl4造成的原代培养在鼠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0.
双白术内酯对豚鼠离体心房肌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以豚鼠离体心房肌为材料 ,研究新结构化合物双白术内酯对离体心房肌的作用。方法 采用豚鼠离体心房肌 ,测定给药前后心房的心率、心肌收缩力 ,左心房静息后增强作用及正性阶梯现象。结果 双白术内酯 (终浓度为1 19× 10 -5mol·L-1)能明显降低豚鼠离体右心房肌的收缩力 ,同时减慢其心率 ,此作用可完全被阿托品取消 ;双白术内酯使豚鼠离体左心房肌的正性阶梯作用降低 ,对左心房肌的静息后增强作用无影响。结论 双白术内酯对豚鼠离体心房肌有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