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鼠β-防御素2肿瘤疫苗的抗白血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鼠β-防御素2(MBD2)肿瘤疫苗的体内抗白血病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小鼠体内接种转染MBD2的L1210小鼠白血病细胞(L1210-MBD2),观察细胞的致瘤性改变;对长期存活的小鼠用野生型L1210细胞进行二次攻击,探讨瘤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用照射L1210-MBD2瘤苗注射荷瘤小鼠,检测瘤苗的治疗效果。采用乳酸脱氢酶活性法测定接种瘤苗后小鼠脾脏细胞CTL及NK细胞毒活性,ELISA法检测脾细胞产生IFN-γ及IL-12含量。结果:转染MBD2使L1210细胞致瘤性明显降低(P〈0.05),80%小鼠长期生存;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用野生型L1210细胞二次攻击后100%dx鼠仍能长期生存。照射瘤苗能使50%的荷瘤小鼠长期生存,而对照组小鼠则全部死亡,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接种MBD2瘤苗后,小鼠脾细胞对L1210的CTL及NK杀伤活性明显增强(P〈0.05),产生IFN-γ、IL-12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L1210-MBD2瘤苗通过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反应显示出较强的体内抗白血病作用,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研究型医院在医疗卫生事业的临床诊疗水平、科研、教学工作中起到引领作用。其科研的主体为临床医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研究型医院主体工作人员具有重要意义。科研型实验室是医学院校及其教学医院培养研究生和临床医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平台基地之一。就科研型实验室在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和临床医生继续教育中科研能力培养的补充作用进行讨论,探讨科研型实验室如何通过搭建有利于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和临床医生的开展科研工作的平台、促进专业型研究生和临床医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加强研究生和临床医生科研中合作意识,进而对临床医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分泌性小鼠β-防御素2(MBD2)真核表达质粒,转染L1210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对转染细胞进行功能及特性鉴定。方法:RT-PCR法从小鼠皮肤细胞克隆MBD2成熟部分基因片段,用overlap PCR法将小鼠Igκ信号肽与MBD2成熟片段相连,构建MBD2分泌表达载体。经测序证实序列正确后,脂质体法转染L1210细胞,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RT-PCR、Western blot检测瘤苗MBD2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瘤苗分泌的MBD2对不成熟树突状细胞(iDC)迁移的作用。细胞计数、PI染色及FACS观察转染MBD2对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MHCⅠ类(H-2K^d,H-2D^d)、Ⅱ类(I-A^d)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0)表达的影响。结果:转染MBD2基因的肿瘤细胞表达并分泌MBD2,并以剂量依赖方式趋化iDC,表明具有生物学活性。转染MBD2基因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表面MHC分子及共刺激分子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MBD2白血病细胞疫苗,为进一步体内评价抗白血病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87)为细胞模型研究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real-time cellular analysis,RTCA)在细胞系培养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记录三株不同来源U87细胞系72小时实时细胞增殖曲线,并结合显微镜下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判断细胞系是否发生变异.结果 与购自协和的细胞株U87-1相比,U87-2、U87-3显微镜下形态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同时细胞增殖曲线结果也显示出明显的变异.结论 实验室存在细胞系在培养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现象,若使用发生变化的细胞,将影响后续的实验结果.通过RTCA技术在细胞系培养时进行质量监控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白细胞介素(IL)-24 delE5对人类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TPA诱导白血病细胞系U937和HL-60向单核-巨噬细胞分化后,检测mda-7/IL-24及其选择性剪接体IL-24 delE5的表达。构建IL-24 delE5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K562细胞。通过MTT法、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Annexin-Ⅴ/PI检测及动物实验,观察IL-24 delE5对K562细胞增殖、集落形成、细胞周期、凋亡及体内致瘤性的影响;同时与mda-7/IL-24进行比较。结果 在TPA诱导分化的U937和HL-60细胞中发现IL-24 delE5的表达。稳定转染IL-24 delE5的K562增殖及集落形成明显下降,与空载体相比,G0/G1期细胞比例由(24.46±3.99)%增至(42.69±3.04)%,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体内实验证实K562细胞移植瘤生长明显被抑制。与mda-7/IL-24相比,上述各实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24 delE5与mda-7/IL-24一样对人类白血病细胞系K562具有明显的体内外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与IL-24 delE5所引起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6.
人mda-7/IL-24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 目的: 探索人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gene7,mda7;又称IL-24)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RTPCR法检测11个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系mda-7受体的转录情况。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TargetIL24转染K562细胞。以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转染的K562细胞mda7的表达情况;通过MTT法、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AnnexinⅤ/PI检测mda7/IL24对K562细胞增殖、集落形成、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以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mda-7对K562细胞移植瘤的治疗作用。结果:在11个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系(NB4、HL60、CEM、Namalwa、Jurkat、KG1a、U937、K562、Ramos、J61、HEL细胞)中没有检测到完整mda7受体的表达。转染mda7的K562细胞能显著表达mda-7mRNA及其蛋白;其与转染空载体和未转染的K562细胞相比,细胞增殖活力以及集落形成能力明显下降(P<0.05),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P<0.05),但细胞凋亡率没有明显变化。裸鼠体内实验证实了mda7/IL24明显抑制K562细胞移植瘤生长(P<0.01)。结论:mda-7/IL-24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具有明显的体内外抑制作用,该作用与mda7/IL24引起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脑组织中LMO-1和LMO-4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46例脑胶质瘤手术患者脑组织及19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LMO1和LMO4的表达水平,分析LMO1、LMO4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脑胶质瘤患者脑组织中LMO-1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MO1在不同分级的胶质瘤中表达并不相同,在Ⅲ、Ⅳ级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Ⅱ级(P〈0.01);LMO1表达水平与胶质瘤分级正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脑组织中,LMO-4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级别胶质瘤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中LMO-1和LMO-4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可调微量移液器良好操作规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可调微量移液器的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使用血清、水、异戊醇和无水乙醇四种液体,从移液器量程的选择、改变吸头的填充方式、调节量程方式、吸头是否提前浸润、浸入时间、角度、深度和移液速度等几方面,分析影响移液准确性的因素,探讨可调微量移液器的操作方法.结果 可调微量移液器使用过程中,选择量程合适的移液器;移液器垂直对准吸头插入并左右小幅旋转填充吸头;调节量程需顺时针旋转刻度旋钮至超过量程的刻度,再回调至设定体积;提前浸润2~3次;浸入时间保持3s;吸头垂直(角度90度)浸入液面;浸入深度不宜过浅;慢速移液;以上操作能够显著提高移液准确性.结论 遵循良好的移液器操作规范对于得到准确的移液体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LIM结构域结合蛋白1(LIM-domain-binding 1,Ldb1)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46例脑胶质瘤手术患者脑组织、18例正常对照和16例良性脑肿瘤对照脑组织标本中Ldb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观察Ldb1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蛋白表达定位.结果 脑胶质瘤患者脑组织Ldb1的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脑肿瘤对照组.Ldb1在不同分级的胶质瘤中表达并不相同,在Ⅲ、ⅣV级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Ⅰ、Ⅱ级(P <0.001).在高级别胶质瘤中,Ldb1蛋白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核和胞浆内.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中Ldb1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CRNDE在胶质瘤细胞凋亡中发挥的功能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RNDE基因干扰siRNA转染人胶质瘤U87细胞系,利用PE Annexin-V/7-AAD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利用Western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关键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siRNA干扰CRNDE表达的胶质瘤细胞中,细胞凋亡程度增加,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7、Caspase9、PARP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 CRNDE可能通过降低凋亡相关蛋白活性及表达水平,抑制胶质瘤细胞凋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