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分析硬质三维成形环在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外科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左心瓣膜疾病合并中度FTR患者42例,在接受左心瓣膜心脏手术同时采用硬质三维成形环治疗FTR。对比分析手术前后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室大小和肺动脉压力变化,评估三尖瓣成形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42例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术前三尖瓣反流均为中度,反流面积(6. 01±0. 98) cm~2,术后三尖瓣无反流患者39例(92. 86%),轻度反流患者3例(7. 14%),无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三尖瓣成形术后右心室均明显缩小(P 0. 05),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P 0. 05)。结论对于合并中度FTR的左心系统瓣膜疾病患者,采用硬质三维成形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策略三尖瓣成形术后的疗效可能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苓桂术甘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PubMed、Embase,查找关于苓桂术甘汤加减方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5月。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RCT,涉及1 405例患者,其中干预组703例,对照组702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干预组有效率[RR=1.20,95%CI(1.14,1.28),P<0.000 01]、动脉血氧分压(PaO2)[MD=9.32,95%CI(3.90,14.73),P=0.000 7]、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MD=4.33,95%CI(3.48,5.18),P<0.000 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MD=9.23,95%CI(6.88,11.58),P<0.000 0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MD=0.50,95%CI(0.47,0.53),...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镶嵌手术后服用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不同从而对口服阿司匹林的量提出更加合理的方案,同期监测C反应蛋白在围手术期的变化,探讨C反应蛋白(C-reacive protein,CRP)在儿童镶嵌手术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的程度是否有指示意义.方法 选取经镶嵌手术成功行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患儿共24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于术后每日给予3mg/(kg·d)的阿司匹林,B组于术后每日给予5mg/(kg·d)的阿司匹林,分别于术前1天、手术结束2h内、术后第4天抽取静脉血测定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的聚集率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的聚集率.所有入选病例均于术前、术后第2天、术后第6天测定C反应蛋白.结果 A、B两组患儿术后当天血小板的聚集程度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0.01),第4天时A、B两组患儿血小板聚集程度较术后结束当天均明显下降(P<0.01).A、B两组分别在口服阿司匹林3mg/kg与5mg/kg后第4天测定的血小板聚集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程度相关性分析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镶嵌手术后口服阿司匹林3mg/kg与5mg/kg抗血小板聚集程度无明显差异,C反应蛋白在儿童镶嵌手术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的程度无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鹏  李鑫  李路  范子盼 《医学综述》2014,20(21):3916-3917
早期目标指导复苏及活化蛋白C是治疗脓毒症的重要策略,体现了危重症实施综合治疗的特点,反映了个体化施治的治疗思路,给脓毒症的中医研究提供了借鉴。从脓毒症炎性反应开始,通过研究脓毒症各阶段、各系统不同指标的变化,简述脓毒症发病过程中大蒜素对各个不同指标的反应,初步探讨脓毒症发病过程中大蒜素治疗的可行性,为脓毒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成形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行Kay氏成形术或DE Vega瓣环成形术治疗,观察组予三维成形环三尖瓣成形术,比较两组右心房内径(RAD)、右心室前后径(RVD)、三尖瓣反流面积(TVR)、心排出量(CO)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TVR明显低于对照组,CO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RVD、RA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成形环可缩小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三尖瓣闭合不全患者三尖瓣反流面积,增加心排出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选择MC3硬质三维三尖瓣成形环的型号,探讨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6月收治的左心系统瓣膜疾病并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测量器测量三尖瓣前瓣面积以确定人工硬质三维成形环型号,对照组评估患者体表面积、右心房室的大小及三尖瓣瓣环径选择相应的人工硬质三尖瓣成形环,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64例均成功行二尖瓣置换术并三尖瓣成形术,术中三尖瓣反流试水试验均无明显反流,术后无房室传导阻滞、冠状动脉损伤或主动脉根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两组术前三尖瓣反流均为重度,术后反流程度及反流面积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反流面积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采用测量器测量三尖瓣前瓣面积以确定成形环型号,术后三尖瓣反流面积更小,更有利于实现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