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癫痫外科手术的麻醉是麻醉学中近年来开展的一个新课题,现将我院开展的24例癫痫手术的麻醉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4例中,男18例,女6例,年龄5~44岁。大脑半球切除术3例,胼胝体1~7段切断术18例,胶胝体1~7段切断加颞叶切除术2例,脑膜脑疤痕切除术1例。全组病人均经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麻醉方法及结果:术前肌注阿托品0.2mg~0.5mg,鲁米那0.1~0.2g,诱导前静注Innovar3ml,11例同时静注安定10mg,硫喷妥钠、琥珀酰胆碱快速诱导插管,1%普鲁卡因静点维持,用量为第一小时200ml,以后30~40滴/分。术中第一组(11例)间断小量吸入安氟醚,酌情给以硫  相似文献   
2.
通过254例高血压脑出血施6种外科术式的研究,分析各种术式的优缺点和适应证,认为出血量较大,脑受压明显,首选开颅血肿清除术。出血量中等、脑受压中度,首选钻孔双套管引流术。血肿位置浅、出血量中等以下,可锥颅置管引流。出血破入脑室,宜行脑室引流术  相似文献   
3.
大脑半球切除术后远期追踪白玉廷,肖立崇,冯利东1986年4月至1987年6月,我们为3例婴儿脑瘫合并顽固性癫痫的患者,行大脑半球切除术。现术后9年2例,10年1例。3例中2例为左半球萎缩,1例为右半球萎缩。均因产伤所致,偏瘫侧肢体肌张力高,呈痉挛状,...  相似文献   
4.
大脑半球切除术后远期追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脑半球切除术后远期追踪白玉廷肖立崇王建良冯立东1986年4月至1987年6月,我们为3例婴儿瘫合并顽固性癫痫的患者行大脑半球切除术。现术后9年2例,10年1例。病例介绍3例均为产伤,2例左半球萎缩,术前行Amytal试验(一),1例右半球萎缩。术前...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1986~1987年间对3例婴儿瘫合并顽固性癫痫患儿行大脑半球切除术后9~10年远期追踪结果。癫痫发作完全停止。性格和智力有不同程度改善。偏瘫侧肢体肌力无明显改善,但痉挛状态有好转,语言明显进步,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其中一人已结婚生子。复查CT,...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脑干梗死患者的瞬目反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及脑干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表面电极刺激三叉神经眶上支,在双侧眼轮匝肌进行记录。对BR异常者治疗1、3、6个月后复查。结果:VBI组80例治疗前BR异常者58例(72.5%),治疗一个月后复查BR恢复正常者39例,BR正常或治疗后恢复正常者近期都能获得基本痊愈,而BR持续异常者则预后较差。脑干梗死组26例,:BR全部异常且异常程度重于VBI组。结论:在对VBI及脑干梗死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价中,BR是一项极为客观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手术是神经外科医生治疗颅内疾患主要的手段,术后出现的手术并发症脑脊液外漏却是困扰之一,需要再手术修补漏口,我们运用硬脑膜外成血栓术,治疗本病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12~56岁。2例为颅后窝占位术后,2例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  相似文献   
8.
精神病发病率较高,仅精神分裂症占2—4‰,部分患者经长期药物、电休克等方法治疗效果不佳,需获益于外科手术。我们于1990年5月~1991年6月完成1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2例均按国内1989年西安会议诊断标准,确诊为精神分裂症9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1例,癲痫伴发精神障碍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0~59岁。病程4~26年,术前住精神  相似文献   
9.
对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以往一直采用保守治疗,死亡率较高。我院对5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采用手术即去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方法治疗,取得较好效果。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49~70岁,其中,颈内动脉闭塞者3例,大脑中动脉闭塞者2例。突然发病者...  相似文献   
10.
肖立崇 《重庆医学》2011,40(18):1852-1854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 jugular foramen schwannoma,JFS)为生长缓慢的良性颅内肿瘤.JFS起源于舌咽、迷走和副神经的神经鞘膜许旺细胞.这些神经纤维从脑干延髓发出,集结在颈静脉孔而后出颅,神经鞘瘤多在颈静脉孔区域发生和发展,由于颈静脉孔解剖结构复杂,很难分辨肿瘤的神经来源,因而统称为JFS.JFS占颅内肿瘤的0.2%,颅内神经鞘瘤的2.2%~4.0%,颈静脉孔区肿瘤的50%~59%;病程平均2.7~5.0年;患者发病年龄37~43岁,女性略多于男性.2001年Sen等[1]报道总例数约200例.随着病例的不断积累以及对该病的认识和影像技术的提高,世界各地的报道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