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人正常,增生和癌变前列腺组织中PSP94和PSP57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提取事故死亡的正常成年人前列腺组织及手术得到的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总RNA,进行RT-PCR,其产物分别以PSP94和PSP57共有的外显子及PSP94外显子Ⅲ作探针进行Southern blotting分析;RT-PCR产物经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三种前列腺组织中均有PSP94和PSP57mRNA的表达;人  相似文献   
2.
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血红素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可将血红素降解为胆绿素、一氧化碳(CO)和游离Fe2+,多种因素如重金属、血红素、低氧、高温及紫外线照射均可诱导HO-1大量表达.  相似文献   
3.
术中知晓是一种麻醉并发症,在一些国家甚至被视为医疗事故[1].咪达唑仑作用迅速,排泄快,无蓄积,不良反应少,可解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具有催眠、镇静和遗忘效应[2,3].我们在麻醉前使用咪达唑仑,并与苯巴比妥钠进行比较,观察咪达唑仑对病人镇静和记忆的遗忘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胃部手术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胃部手术患者40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丙泊酚加舒芬太尼组(S组)和丙泊酚加芬太尼组(F组),术中S组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02~0.05μg·kg^-1·min~^-1,F组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每次1~2μ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基础值)、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切皮后即刻(T3)、胃部手术约50%(T4)、皮下缝合开始后即刻(T5)、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6)和拔除气管导管后30 min(T7)各时间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后恢复阶段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并于拔管后5 min记录患者的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 F组在T2、T3、T5时MAP及HR均高于S组(P〈0.05);F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较S组延长(P〈0.05);F组拔管后5 min OAA/S评分低于S组(P〈0.05)。2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部手术时联合应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进行全凭静脉麻醉(TIVA),能提供更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患者术后苏醒快、苏醒质量高,麻醉可控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体外循环(CPB)前去除预充血液中的白细胞,探讨其对CPB肺保护作用。方法 50例≤10岁的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去白细胞血预充,对照组用库存全血预充。测定围术期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8含量;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及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结果实验组CPB后血浆NE、TNF-α、IL-6和IL-8浓度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P(A-a)O2低于对照组(P〈0.05)。OI在CPB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白细胞血预充能减少CPB后血中NE、TNF-α、IL-6和IL-8的含量,改善术后肺换气功能,具有良好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宋天然  石缨  张月莲 《天津医药》2022,50(5):508-512
目的 观察移植日孕酮(P)水平对自然周期冷冻复苏胚胎(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自然周期进行内膜准备的549个FET周期,其中分裂胚组211个周期,囊胚组338个周期。按移植日P水平不同,将2组各分为4个亚组。分裂胚组为:≤10 μg/L组15例、>10~20 μg/L组84例,>20~30 μg/L组70例和>30 μg/L组42例;囊胚组为:≤15 μg/L组35例,>15~25 μg/L组135例,>25~35 μg/L组83例和>35 μg/L组85例。对各组间年龄、内膜厚度、平均移植胚胎数、排卵前卵泡直径、移植日激素水平、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分娩率、分娩活婴男女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分裂胚组平均移植胚胎数、异位妊娠率明显高于囊胚组,囊胚组移植日雌激素(E2)、P水平、妊娠率、着床率、分娩率高于分裂胚组(P<0.01),2组间年龄、内膜厚度、排卵前卵泡直径、流产率、分娩活婴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裂胚组和囊胚组中各亚组间年龄、内膜厚度、平均移植胚胎数、卵泡直径、移植日E2水平、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和分娩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然周期FET时囊胚着床率明显高于分裂胚;移植日P水平在囊胚或分裂胚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但选择移植分裂胚时应更慎重。  相似文献   
7.
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通过3H-TdR参入实验和RNA印迹分析,观察内皮素-1对VSMCDNA合成、原癌基因c-fos与c-jun表达及c-jun反义RNA对VSMC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皮素-1作用于VSMC12小时,3H-TdR参入开始增加,24小时达到峰值。在内皮素-1作用下,原癌基因c-fos与c-jun的表达活性在30分钟达到高峰,3/小时后恢复到原来水平。将可合成c-jun反义RNA的表达载体导入VSMC,外源性c-jun基因在VSMC中大量表达并显著抑制细胞增殖。本文提示,原癌基因c-fos和c-jun在VSMC增殖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红素加氧酶1对模拟移植后犬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血红素加氧酶1是机体调节和抵抗氧化应激反应的重要生物分子,参与器官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过程.目的:应用犬离体肺移植再灌注模型模拟肺移植后的循环过程,观察预先诱导犬肺血红素加氧酶1过表达对模拟移植犬肺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12/2006-03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健康杂种犬12只用于制备犬离体肺移植再灌注模型.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n=4):模型组即单纯肺缺血再灌注组;诱导剂组和抑制剂组预先给予血红素加氧酶l诱导剂氯化血红素,抑制剂组于再灌注时向灌注液中加入血红素加氧酶1抑制剂锌原卟啉.主要观察指标:比较分析各组犬肺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模拟移植后血气指标、肺动脉压、肺组织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12只犬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诱导剂组血红素加氧酶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和抑制剂组(P<0.01).②模拟移植后各组肺动脉压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模拟移植后30 min左右肺动脉压达高峰.③模拟移植后120 min,诱导剂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模型组和抑制剂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模型组和抑制剂组(P<0.05):模型组与抑制剂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模拟移植后120min.各组丙二醛含量均升高,诱导剂组低于模型组和抑制剂组(P<0.05):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下降,诱导剂组高于模型组和抑制剂组(P<0.05).结论:过表达血红素加氧酶1能明显改善模拟移植的犬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SARS病毒基因的PCR扩增及序列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RT—PCR技术检测SARS疑似或临床确诊病人咽拭子、血清及自细胞中的SARS病毒,并分析了扩增产物内一个可能的突变位点。方法 采用Trizol试剂或病毒RNA提取试剂盒,抽提SARS疑似患者咽拭子、血清及外周血白细胞中的RNA,进行RT—PCR和nest PCR反应,检测SARS病毒RNA,并对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 14例SARS疑似患者中2例咽拭子RT—PCR结果阳性,约占14%;5例临床确诊病人中2例咽拭子nest PCR结果阳性,约占40%;6例临床确诊SARS病人中1例血清nest PCR结果阳性,占17%,其他5例疑似患者结果阴性;在22份疑似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未检测到SARS病毒;扩增产物DNA序列与美国和加拿大在GenBank中报道的序列一致。结论 RT—PCR方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SARS病毒检测手段,为临床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扩增片段内未发现突变。  相似文献   
10.
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对TNF抗前列腺癌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NF-k与TNF抗前列腺癌作用的关系。方法:合成全硫代修饰的双链寡核苷酸BNF-kB抑制剂;培养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和成纤维细胞L929,休外分析,NF-kB抑制剂对TNF细胞毒作用的影响。制作PC-3细胞裸鼠动物模型,瘤块直径达4mm时,肌注含有94个氨基酸的前列腺分泌蛋白(PSP94)和肿瘤坏死因子衍生物11a融合基因的pcDNA-PSP94-TNFαD11a真核表达质粒DNA,50μg/只,给药一次;肌注NF-kB抑制剂5μmol/只,连续给药10d。设生理盐水和环磷酰胺对照组、pcDNA-PSP94和pcDNA-PSP94-TNF αD11a质粒DNA组、NF-kB抑制剂组。结果以PC-3及L929为靶细胞、NF-kB抑制剂TNF的细胞毒作用无明显影响。动物实验结果显示,pcDNA-PSP94-TNF αD11a和NF-kB抑制剂联合 组抑瘤率为36%,是pcDNA-PSP94-TNFαD11a组的1.8倍,pcDNA-PSP94组与pcDNA-PSP94NF-kB抑制剂组、NF-kB抑制剂组与生理盐水组肿瘤大小均无明显差别。结论NF-kB抑制剂在体内可明显增强TNF的抗前列腺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