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晚期不可手术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静脉化疗后口服依托泊苷胶囊维持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晚期卵巢癌患者81例,均接受铂类为基础的方案一线化疗。随机化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4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依托泊苷胶囊口服维持化疗,25 mg/天,直至肿瘤进展或不可耐受停药。对照组患者口服安慰剂直至进展。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_(125))、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结果 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贫血等血液学毒性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肝损害等胃肠道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毒性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A_(125)、HE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A_(125)、HE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依托泊苷维持化疗可改善晚期不可手术的卵巢癌无进展生存,且未明显增加毒性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感染的发病情况及相关病原学分布及动态变化,为医院院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江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568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对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留取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分析。定量培养液浓度≥107 CFU/ml的病原体为气道内致病菌。结果 3年期间机械通气患者每年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55%,G-菌(66.05%)仍是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占G-菌30.09%,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比例逐年升高,2013年已上升成为第一位致病菌;G+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占G+菌62.10%;真菌中念球菌(99.09%)最为多见,白假丝酵母菌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非白念菌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是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人群,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准确把握病原菌的动态变化,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患者术后静脉应用混合糖溶液对其营养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腹部肿瘤且行根治术的成年患者56例,随机分为混合糖营养支持组和单糖营养支持组两组,术后3d禁食并分别持续静脉输注10.5%的混合糖溶液或10%的葡萄糖单糖溶液1000ml/d,测末梢血血糖并据此调整胰岛素用量,记录血糖、胰岛素情况且每天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结果术后72h内,两组患者术后的血糖水平都较术前有所增高,在术后使用胰岛素情况下两组之间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糖组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单糖组(P〈0.01);两组患者的CRP水平都较术前有所升高,单糖组较混合糖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腹部肿瘤根治术的患者,术后禁食并应用混合糖溶液作为糖源供能,机体血糖波动较小。此外,在减轻术后应激性炎症反应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重症医学科脑科术后患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情况及相关病原学分布及动态变化,为医院院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363例脑科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及病原学研究严格采用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及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NCCLS)最新标准进行,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年期间脑科术后患者每年获得性肺炎发生率为60%左右,G-菌(61.14%)仍是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占G-菌30.08%,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比例逐年升高,2013年已上升成为和铜绿假单胞菌并列第一位的致病菌;G+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占G+菌61.54%;真菌中念球菌(92.37%)最为多见,白假丝酵母菌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非白念菌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重症医学科脑科术后患者是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人群,而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准确把握病原菌的动态变化,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王浩渊  赵擎宇 《肝脏》2007,12(4):313-315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感染引起的重症全身性炎症反应失控状态,常可引起多器官功能哀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后者病情进展凶险,死亡率可高达30%~100%,平均约占70%,是ICU病房、外科和创伤病人重要死因,占外科ICU死亡病例的50%~8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膜受体型的酪氨酸激酶c-Kit及719位酪氨酸磷酸化的c-Kit [phospho-c-Kit(Tyr719)]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c-Kit、phospho-c-Kit(Tyr719)在上皮性卵巢癌(82例)及卵巢良性肿瘤(25例)、正常卵巢组织(10例)表达情况,并分析这两项指标的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82例卵巢癌中,c-Kit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病变和正常卵巢组织(P < 0.05)。c-Kit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Ⅰ、Ⅱ期患者的c-Kit阳性率显著高于Ⅲ、Ⅳ期患者(P <0.05)。Phospho-c-Kit(Tyr719)在卵巢癌组织、卵巢良性病变和正常卵巢组织中几乎无表达。【结论】 c-Kit在卵巢癌中表达明显升高提示c-Kit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在上皮性卵巢癌中,c-Kit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提示c-Kit蛋白可能是在卵巢癌发展的早期阶段起作用的。而phospho-c-Kit(Tyr719)在卵巢癌组织中几乎无表达,提示c-Kit蛋白在Tyr719位点磷酸化可能不是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的激活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局部晚期肝癌肝移植患者中,观察癌栓患者和无癌栓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3年9月至2007年1月行肝移植的局部晚期肝癌患者31例。根据有无癌栓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前、术中无肝期、术后3d内的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a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r)等凝血指标的测定结果,分析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PT、APTT和TT升高以及Fib和PLT降低以无肝期最为显著(P〈0.01),术后患者延长的PT、APTT、TT和升高INR逐渐回落。降低的Fib和PLT恢复较慢。组间比较,术前癌栓组患者Fib和PLT低于无癌栓组(P〈0.05)。术中无肝期及术后第1天,癌栓组患者PT、APTT和TT升高以及Fib和PLT降低程度都高于无癌栓组患者,围手术期癌栓组凝血物质的使用量多于无癌栓组。结论癌栓患者和无癌栓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癌栓患者围手术期低凝的因素较多,低凝状态在术中及术后1~2d表现更为突出,此类患者对凝血物质的需求较大,要注意补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部肿瘤患者术后静脉应用混合糖溶液对其营养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腹部肿瘤且行根治术的成年患者56例,随机分为混合糖营养支持组和单糖营养支持组两组,术后3 d禁食并分别持续静脉输注10.5%的混合糖溶液或10%的葡萄糖单糖溶液1 000 ml/d,测末梢血血糖并据此调整胰岛素用量.记录血糖、胰岛素情况且每天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结果 术后72 h内.两组患者术后的血糖水平都较术前有所增高,在术后使用胰岛素情况下两组之间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糖组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单糖组(P<0.01);两组患者的CRP水平都较术前有所升高.单糖组较混合糖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 腹部肿瘤根治术的患者,术后禁食并应用混合糖溶液作为糖源供能,机体血糖波动较小.此外,在减轻术后应激性炎症反应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浩渊  赵擎宇 《热带医学杂志》2008,8(2):101-103,124
目的 在局部晚期肝癌肝移植患者中,观察癌栓患者和无癌栓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3年9月至2007年1月行肝移植的局部晚期肝癌患者31例.根据有无癌栓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前、术中无肝期、术后3 d内的血小板(platelet,PE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等凝血指标的测定结果,分析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PT、APTT和TT升高以及Fib和PLT降低以无肝期最为显著(P<0.01),术后患者延长的PT、APTY、TT和升高INR逐渐回落,降低的Fib和PLT恢复较慢.组间比较,术前癌栓组患者Fib和PLT低于无癌栓组(P<0.05).术中无肝期及术后第1天,癌栓组患者PT、APTT和TT升高以及Fib和PLT降低程度都高于无癌栓组患者,围手术期癌栓组凝血物质的使用量多于无癌栓组.结论 癌栓患者和无癌栓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癌栓患者围手术期低凝的因素较多,低凝状态在术中及术后1~2 d表现更为突出,此类患者对凝血物质的需求较大,要注意补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