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背景:目前临床上多数认为,肩部疾病如肩锁关节脱位、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等与肩锁关节的解剖形态有很大的关系,但国内外文献很少有关于肩锁关节的形态学数据支持,特别对于肩锁关节关节盘的解剖学研究。同时肩锁关节属于微动关节,参与肩关节的联合运动,现临床上有关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式繁多,较流行的手术方式多为刚性固定,并未保留其微动特点以及锁骨和肩胛骨的运动特点,其中关节盘的取舍目前国内外并无大样本多中心对照研究。目的:对肩锁关节及关节盘行相关解剖学研究,用于更好地指导肩部疾病的诊治。方法:对58具肩锁关节尸体标本(同济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进行形态学及组织结构研究,共获得58个肩峰、58个锁骨和36个关节盘(包括完全型和不完全型)。采用BIGLIANI肩峰形态分型、DEPALMA锁骨形态分型、EMURA肩锁关节盘分型,获得各肩峰与锁骨组合下关节盘出现的频率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提供)。结果与结论:①在58个肩锁关节尸体中,肩锁关节盘type1型共15例,所占比例最高,为25.9%;type3a型共4例,所占比例最少,为6.9%。②Ⅰ型肩峰32个,所占比例最高,为55.2%;Ⅲ型肩峰3个,所占比例最低,为5.2%。③Ⅰ型锁骨27个,所占比例最高,为46.6%;Ⅲ型锁骨9个,所占比例最低,为15.5%。④以Ⅰ型及Ⅱ型肩峰与Ⅰ型锁骨组合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24.1%和22.4%,以Ⅲ型肩峰对Ⅰ型锁骨所占比例最小,为0%。⑤而在Ⅰ型肩峰与Ⅰ型锁骨组合下type1型和type2b型关节盘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35.7%和28.6%;Ⅱ型肩峰与Ⅰ型锁骨组合下type2a型和type1型关节盘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38.5%和23.1%。⑥苏木精-伊红染色在组织切片中可以发现,关节盘中的细胞外基质清晰可辨,细胞形态饱满,含有丰富的细胞质,提示为软骨细胞,即形成纤维软骨的主要成分。此外,从关节囊顶端和底端两侧可见部分骨膜纤维层移行至关节盘内侧,考虑共同组成关节盘结构,即关节盘由近骨面的软骨细胞及远离骨面的纤维层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对重症肺炎患者T细胞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阜阳市人民医院自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46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73例。A组患者接受监测生命体征、吸氧、调节电解质紊乱、营养输入等治疗,并应用头孢他啶、诺氟沙星;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胸腺肽α1。比较两组患者的辅助性T细胞17比例、调节性T细胞比例、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比值,CD3~+比例、CD4~+比例、CD8~+比例、CD4~+/CD8~+比值,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辅助性T细胞17比例、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比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比例、CD4~+比例、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D8~+比例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2%(6/73)低于A组21.9%(1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8 d病死率为20.6%(15/73),B组为15.1%(11/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可调节重症肺炎患者T细胞表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是修复肩锁关节脱位的趋势,纽扣钢板技术是近几年较新、较有效的手术方法,虽然近期疗效满意,但作为一种内固定方法,突出刚性固定,并不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且临床上随机对照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评价。 目的:对纽扣钢板与其他内固定方式修复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图书馆(2014年第1期)、PubMed(1966年1月至2014年3月)、MEDLINE(1966年1月至2014年3月)、EMbase(1984年1月至2014年3月)、CNKI(1979年1月至2014年3月)、VIP(1989年1月至2014年3月)、万方数据库(1982年1月至2014年3月);同时手工检索6种中文主要骨科杂志,并查阅相关文章所附的参考文献。收集所有纽扣钢板与其他内固定方式比较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最终7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共359例患者,其中纽扣钢板实验组共152例,锁骨钩钢板对照组共149例,喙锁螺钉对照组共58例。其中2个研究是3种不同方式比较,其余均两者比较。Meta分析表明,纽扣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优良率优于锁骨钩钢板(P=0.0002)及喙锁螺钉(P=0.009)。与其他内固定方式比较,在肩部疼痛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手术时间、上肢肌力、出血量、复位丢失、伤口感染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44,0.10,0.37,0.21,0.96)。提示纽扣钢板修复肩锁关节脱位效果优于锁骨钩钢板、喙锁螺钉,肩部疼痛方面优于锁骨钩钢板,但在手术时间、上肢肌力、出血量、复位丢失、伤口感染方面三者无明显差异。由于文章纳入病例有限,缺乏设计更为严格的多中心、大?  相似文献   
4.
背景:跖跗关节(Lisfranc关节)结构复杂、常规X射线片骨关节面重叠,对其诊断较困难。目前对Lisfranc韧带的解剖学研究较少,缺乏相应的形态学资料,导致在相关修复手术中没有该部位的准确解剖参考值。目的:测量Lisfranc韧带的静态稳定结构,为Lisfranc关节损伤的修复提供临床解剖学基础。方法:①对18侧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察Lisfranc韧带的组织形态并进行测量,得到Lisfranc韧带的详细形态参数,作为解剖组,确定Lisfranc韧带的走行和骨性标志;其余14侧成人尸体标本按以上参数用导针固定得出相应Lisfranc韧带相关数据,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测量角度与内侧楔骨到第二跖骨基底长度。②对8例临床上确认的Lisfranc 损伤患者应用解剖学获得的参数和定位法行切开复位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内固定后随访8-14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与结论:①通过解剖观察得出,解剖出的Lisfranc韧带均为2束。解剖组及实验组形态学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为了方便临床应用,作者提出“Lisfranc通道”这一概念,将Lisfranc通道定义为内侧楔骨(无韧带区)到第二跖骨基底部长(31.65±2.23) mm、宽(8.16±1.37) mm、高(1.69±0.21) mm、与内侧楔骨近端成(45.83±6.84)°角、与内侧楔骨跖侧成(65.11±4.69)°角的一条通道。通过做苏木精-伊红染色后,了解到Lisfranc韧带与周围组织的组织学特性:从层次上分为Lisfranc肌腱、潮线、矿化纤维软骨、骨等4层结构。②8例Lisfranc损伤患者应用解剖学获得的参数和定位法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均获得较高的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为(80.30±4.85)分。解剖实验获得了Lisfranc关节及韧带详细的形态学参数,为该部位修复提供了解剖学资料,避免盲目置入内固定物,造成Lisfranc韧带起点的损伤,影响Lisfranc韧带修复效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
背景:近年来有关影响软骨和软骨下骨组织再生的炎症因子、生长因子以及力学负荷已有许多报道,但对骨关节炎整体发生机制还欠缺全面地了解。目的:探讨骨关节炎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状态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抽取股骨颈骨折患者、轻度及重度骨性关节患者股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诱导培养2周后进行甲苯胺蓝染色。结果与结论:从各组患者骨髓中均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高于轻度骨性关节炎组、重度骨性关节炎组;成软骨诱导分化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由长梭形逐渐变为类圆形或多角形,核浆比例明显减小,诱导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阳性。重度骨性关节炎组诱导出的软骨细胞的数量少于对照组,但细胞形态差异不大。结果表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自身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功能形态呈现负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6.
背景: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修复方法繁多,其中大部分通过各种内固定物(如锁骨钩钢板钢板、螺钉、克氏针等)来达到肩锁关节的初次稳定性和复位。但术中内固定物对肩锁关节不同程度的占位及损伤,以及术后取出内固定后复位丢失均较为常见。目的:应用联合腱与喙肩韧带双束重建喙锁韧带修复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并通过尸体解剖提供理论基础,临床病例随访分析其修复效果。方法:1尸体解剖形态学研究:于2012年9至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行成人肩部尸体解剖共46例,观察肩锁关节解剖形态并测量相关骨性标志和韧带的形态学参数。2临床病例分析:对2012至2014年采用联合腱外侧半肌腱与喙肩韧带内侧半肌腱双束共同重建喙锁韧带修复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11例患者进行随访。最终随访时应用放射学评估术后肩锁关节恢复情况,并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法、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系统及肩关节简明测试问卷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价疼痛情况。结果与结论:1尸体解剖形态学研究结果:试验获得了肩锁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肌皮神经较为详细的形态学参数,为该部位手术提供了解剖学资料。2临床病例分析结果:11例RockwoodⅢ型患者行联合腱外侧半肌腱与喙肩韧带内侧半肌腱双束共同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随访2-24个月,平均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为92.3分,平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为90.4分,平均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31.6分,平均目测类比评分1.4分,平均肩关节简明测试问卷肯定答案为8个,总体优良率为91%(10/11)。1例患者修复结果较差。课题通过解剖重建肩锁关节的静态稳定性结构(如喙锁韧带)和动态稳定性结构(如关节囊、斜方肌和三角肌)实现了肩锁关节的解剖复位。总而言之,联合腱与喙肩韧带双束重建喙锁韧带修复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1995—2002年外伤性脾破裂117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21例,各种手术治疗96例,均获得成功。结论: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是能够达到临床治愈的。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临床认为Rockwood Ⅰ、Ⅱ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应行非手术治疗,Ⅳ、Ⅴ、Ⅵ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应行手术治疗,但对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此外,肩锁关节脱位修复方法繁多,其中以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解剖重建以恢复肩锁关节生物力学为治疗趋势,在此形式下,肩锁关节及相关解剖结构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目的:综合分析肩锁关节脱位的修复重建现状。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至2014年5月为止PubMed数据(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万方全文数据库(http://g.wanfangdata.com.cn/)有关肩锁关节解剖结构及脱位修复的文献,以“acromioclavicular,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endobutton”为英文检索词,“肩锁关节脱位,解剖重建”为中文检索词,排除重复性研究。计算机初检得到1632篇文献,最后保留43篇文献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肩锁关节脱位的修复方法多样,目前越来越趋向于解剖重建,包括肌腱移植、endobutton技术等,在此趋势下,对肩锁关节的基础研究被充分带动起来,但由于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对照研究,目前肩锁关节脱位的最佳治疗方案仍然在不断探索中。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 ,临床用血大部分来自无偿献血。因此 ,血站、中心血库的服务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形成了无偿献血服务护理体系 ,以保障无偿献血公民的正当权益。我县中心血库在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中对 5 84 0名献血者的心理进行了解和分析 ,发现约有 11%的献血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通过护理指导 ,绝大多数献血者都解除了紧张恐惧心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84 0人均是无偿献血者 ,其中男 382 1人 ,女 2 0 19人 ;年龄 18~ 5 5周岁。其中 6 5 5人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从事的职业…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来有关影响软骨和软骨下骨组织再生的炎症因子、生长因子以及力学负荷已有许多报道,但对骨关节炎整体发生机制还欠缺全面地了解。 目的:探讨骨关节炎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状态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 方法:抽取股骨颈骨折患者、轻度及重度骨性关节患者股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诱导培养2周后进行甲苯胺蓝染色。 结果与结论:从各组患者骨髓中均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高于轻度骨性关节炎组、重度骨性关节炎组;成软骨诱导分化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由长梭形逐渐变为类圆形或多角形,核浆比例明显减小,诱导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阳性。重度骨性关节炎组诱导出的软骨细胞的数量少于对照组,但细胞形态差异不大。结果表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自身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功能形态呈现负相关趋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