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沃辛瘤淋巴间质的免疫表型及滤泡树突细胞网型(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meshwork pattern, FDCMP)特点。方法 收集33例腮腺沃辛瘤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应用抗体套餐(CD3、CD10、BCL-6、BCL-2、Ki-67、CD20)检测3例标本的淋巴间质的免疫表型,应用CD21、D2-40检测30例标本的FDCMP特点。结果 CD3+细胞在淋巴滤泡间成片分布;CD10+及BCL-6可显示边界清楚的生发中心;CD20+细胞除聚集于滤泡,在滤泡外呈片状强阳性染色;BCL-2在滤泡外周呈密集的阳性;Ki-67在生发中心暗区呈密集的核阳性,在明区阳性细胞明显稀疏。观察1 151个淋巴滤泡,59.95%(690/1 151)淋巴滤泡表现为典型滤泡树突细胞网,3.91%(45/1 151)为非典型,36.14%(416/1 151)为退化型。结论 沃辛瘤淋巴间质具有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表型特征,但个别病例具有肿瘤性滤泡的FDCMP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BCL-6基因重排在广西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不同免疫类型中的发生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126例结外DLBCL进行CD10、BCL-6、MUM1、Ki67检测,采用Hans免疫分型方法将结外DLBCL分为生发中心样(GCB样)和非生发中心样(非GCB样)两个免疫亚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BCL-6基因重排.结果 126例DLBCL中,GCB样型48例(38.1%),非GCB样型78例(61.9%).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42.9%(54/126),其中GCB样型的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31.3%(15/48),非GCB样型的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50.0%(39/78),非GCB样型的基因重排阳性率高于GCB样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在GCB样型还是在非GCB样型中BCL-6基因重排与Ki67表达均未表现出相关性(P>0.05).结论 结外DLBCL以非GCB样免疫类型占多数,两种亚型中均有一定比例发生BCL-6基因重排,其中预后较差的非GCB样型发生该基因重排的概率更高,提示该基因异常对结外DLBCL患者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在GCB样型和非GCB样型中,BCL-6基因重排与Ki67表达均未表现出相关性,提示BCL-6基因重排可能并未对结外DLBCL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起到直接或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胃腺癌发病可能与DNA损伤修复能力有关[1].DNA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基因F( 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F,XPF)是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途径中的重要成分.XPF基因多态性(如RS744154)可能与一些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膀胱癌、肺癌等有关[2-4].本研究分析XPF基因RS744154多态性与胃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E-SFT)CT、MR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E-SFT CT、MR表现.4例术前经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经MR动态增强检查,并将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变化相对照.结果 (1)发生在肾脏3例,呈类圆形,边界清楚,1例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大小分别为4 cm×3.4 cm、9.8 cm×9.9 cm、12 cm×10 cm,1例可见纤维条索影,1例可见坏死区及斑点状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坏死区未见强化.(2)发生在盆腔1例,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大小约4 cm×5 cm,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数条供血血管,静脉期较动脉期强化密度增高.(3)发生在头颅1例,右侧小脑半球及右侧枕叶均见一团块状肿块,呈分叶状,大小分别为3 cm×4 cm、4 cm×5 cm.SE T1WI呈等信号,T2WI信号不均,主要呈稍高信号,其内见斑片状低信号影和流空血管影,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强化.(4)病理学检查肿瘤大多由梭形细胞或卵圆细胞构成,免疫组化CD34及Vimention均表达阳性.结论 E-SFT 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软组织肿瘤,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确诊需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20岁。发现左侧眼球突出1年,伴左侧鼻塞6天。病情缓慢进展,左侧眼球突出渐加重,伴左侧鼻腔出血,色鲜红,量不多,能自止。专科查体:左侧内眦隆起,双侧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双下鼻甲稍肥大,左侧鼻腔内可见一暗红色肉芽样肿物,质中,触之易出血,表面附有黏脓性分泌物,左侧嗅觉减退,左侧额窦压缩(+)。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鱼鳞癣病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是指子宫内膜在广泛鳞化的基础上出现异型增生,但未出现肌层浸润。本病临床上罕见,应避免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子宫内膜鱼鳞癣病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诊刮时外院曾误诊为子宫内膜鳞癌,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和病理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47岁男性患者,面颈部、背部、双上肢红斑、丘疹、水疱伴瘙痒5个月余,日晒及饮酒后加重。肝功能显示转氨酶升高,尿Wood灯下呈珊瑚红色荧光。皮损组织病理:表皮下水疱形成,疱内无炎性细胞浸润,真皮下层胶原纤维增生,间有黏蛋白沉积。免疫荧光未见荧光物质沉积。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未见相关基因突变。诊断:迟发性皮肤卟啉病。给予羟氯喹、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后病情缓解,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对2例B超异常病人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及激素等检验,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行外周血染色体细胞培养法,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行相关性激素和肿瘤标志物等检验。结果发现2例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病例1伴始基子宫,总睾酮(TES):1268.00ng/dl(正常值0-73ng4/dl);病例2伴混合性生殖腺恶性肿瘤(以精原细胞瘤为主约占95%,伴卵黄囊瘤约占5%),多种肿瘤标志物(女):甲胎蛋白768.35ng/ml(正常值<10ng/ml)。结论应重视对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者的细胞遗传学检查并结合检验结果分析,以利早期发现,避免误诊、漏诊、延误治疗,导致癌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DNA修复基因XPF Arg415Gln多态位点与癌症发生存在相关性,但研究结果尚未有一致性结论。笔者旨在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DNA修复基因XPF Arg415Gln多态位点与癌症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PubMed、OVID等数据库,获取有关XPF Arg415Gln多态性同癌症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并进行Meta分析,应用Meta分析软件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及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最后本研究共纳入文献7篇,XPF Arg415Gln多态性累积病例4799例,对照621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XPF Arg415Gln各基因型与癌症的风险性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依据癌症种类还进行乳腺癌XPF Arg415Gln亚组分析结果发现,XPF Arg415Gln在乳腺癌中的发病风险性无显著相关。结论 XPF Arg415Gln多态性与癌症之间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但需增加样本量,提高研究质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人群XPF基因RS744154多态性与胃腺癌发病风险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PCR方法对99例胃腺癌患者及284例正常人群的XPF基因RS744154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各基因型与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XPF基因3种基因型(即XPF-GG、-GC和-CC型)在胃腺癌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XPF-GG基因型为参照,其中携带XPF-CC者胃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CC对应比值比OR为2.60);(2)分层分析显示,带风险基因型(即XPF-GC/CC)的男性、汉族或高龄者发病风险分别是不带风险基因型者的2.25倍、1.95和3.00倍(P<0.05);(3)XPF-GG、GC/CC基因型在肿瘤直径≤5 cm和>5 cm患者中出现频率分别为43.75%、71.64%和56.25%、28.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98,P=0.007,OR=3.69);(4)XPF基因多态性与胃腺癌患者肿瘤发生部位、浸润深度、病理分级、Laurén分类、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无相关性;(5)HP感染发生率在不同基因型胃腺癌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