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 研制了一款基于智能手机的运动管理软件,对佩戴者进行运动量的行为干预.方法 采用android系统的手机,通过调用智能手机自带的加速度传感器来识别运动状态,进行佩戴者的活动量检测,同时将运动信息上传健康管理中心.结果 实现了系统功能,通过健康管理中心的信息反馈提示对佩戴者开展行为学干预,指导佩戴者科学安全地进行身体锻炼,达到最有效最合适的锻炼效果.结论 基于手机智能平台的行为干预可作为行为治疗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1岁,泌乳、月经失调3年余,近1个月前出现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后期出现头痛,无恶心、呕吐及肢体肥大。查体:神志清,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右额纹变浅,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泌乳素:38.23μg/L(参考值:1.39—24.20μg/L)。眼科视野图:右下方相对暗区。  相似文献   
3.
1病例摘要 患者,男,32岁,农民。2004年曾因左上腹部逐渐增大的包块,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PHT)、脾脏巨大伴功能亢进。此后先后出现2次呕血,胃镜检查显示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重度曲张伴破裂出血。2006年8月在全麻下行脾脏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恢复顺利,出院1个月后恢复田间劳动。  相似文献   
4.
背景:肢体缺血再灌注作为应激原而引起胃黏膜损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对胃黏膜的损伤,了解肢体缺血再灌注对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及其部分机制,以及短暂多次肢体缺血在胃黏膜损伤发生中的作用。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2-01/06在华北煤炭医学院病理生理学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的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8只。缺血再灌注组:按Rosenthal方法复制模型,乙醚浅麻醉下以橡皮带环绕结扎大鼠双后肢根部,阻断血流4h后松解,恢复血流灌注4h后自腹主动脉放血处死。缺血预适应组:如上法预先阻断双后肢血流5min,然后恢复血流灌注5min,反复4次,其后操作同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操作同缺血再灌注组,但松弛结扎双后肢,不阻断血流。方法:取各组胃黏膜制作切片于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按Guth标准测定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在721型分光光度计上于650nm波长比色,计算胃结合黏液量,同时测定胃黏膜血流量、胃黏液中磷脂、氨基己糖的含量、血浆和胃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及胃黏膜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主要观察指标:胃黏膜损伤指数、胃结合黏液量、胃黏膜血流量、胃黏液中磷脂、氨基己糖的含量、血浆和胃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及胃黏膜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纳入动物5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胃黏膜损伤严重,光镜下可见黏膜腺体水肿、充血,糜烂、解体,在黏膜基底部及黏膜下层可见炎细胞浸润,即溃疡形成。缺血预适应组胃黏膜较完整,损伤程度较缺血再灌注组轻;电镜下缺血再灌注组胃壁细胞、主细胞细胞器结构不完整,遭到破坏。同样缺血预适应组各类细胞损伤轻于缺血再灌注组[损伤指数分别为18.00±10.71,34.00±15.01,P<0.01]。②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适应组大鼠胃黏膜血流量及胃结合黏液量、胃黏液中磷脂、氨基己糖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2±0.56),(10.84±2.56),(25.52±2.97)mL/(kg·h);(2.01±0.91),(2.79±0.73),(3.99±0.87)mg;(7.68±1.95),(9.74±1.04),(11.98±1.98)mg/g;(3.83±1.18),(5.42±0.47),(5.76±1.21)mg/g,P<0.05,0.01]。缺血预适应组胃黏膜血流量及胃结合黏液量、胃黏液中磷脂、氨基己糖的含量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③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适应组血浆与胃黏膜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0.0±5.6),(270.0±11.3),(210.0±7.4)μmol/L;(9.34±0.67),(11.34±1.00),(7.50±0.67)μkat/g,P<0.01],缺血预适应组血浆与胃黏膜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和胃黏膜的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又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作为应激原可导致胃黏膜损伤,引起应激性溃疡;缺血预适应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的胃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5.
脑电同步被认为是脑功能区域整合的表现.我们从脑电同步产生的生理机制出发,阐述了同步的检测过程及量化方法研究.从信号分析方法着手,系统研究了如何把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希尔伯特变换等方法应用到脑电同步研究领域,重点提出了小波分析衡量信号同步程度的处理过程.应用仿真数据和真实数据分别证明了以上方法在脑电同步分析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比较了各个方法的特点.从最终的结果可以看到,通过希尔伯特变换进行的同步性量化,更能反映数据的真实性,更符合生物信号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缺血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缺血预适应(IPC)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脏损伤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IPC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处理(IPC IR)组.每组6只。分别测定血浆谷草转氧酶(ALT)、谷丙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血浆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及肝组织的湿/干重比值(W/D)、髓过氧化物酶含量(MPO)及DNA双链百分率(Ratio of DNA Chain%)。结果 发现IPC减轻了肢体IR后引起的ALT、AST、LDH、XOD、MDA、MPO、W/D含量的升高.并且增加了SOD以及肝组织中DNA双链百分率。结论 IPC对肢体IR继发的肝脏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其他种类的小分子癌类药物会导致严重的心脏毒性。目的:通过观察抗肿瘤药物在兔体外心脏心电图、心肌动作电位及相关离子通道和心肌细胞毒性的作用,对心脏安全再评价。方法:将兔进行体外心脏灌流,采用舒尼替尼(Sunitinib,0.3,3,10μmol/L),克唑替尼(Crizotinib,0.3,1,3μmol/L),多柔比星(Doxorubicin,1,30μmol/L)顺序灌流120 min,并设空白对照组进行对比,记录心电图和左心室内压。采用手动膜片钳检测3种药物对人源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hiPSC-CMs)动作电位及相关离子通道hERG,Nav1.5和Cav1.2通道电流的影响,采用CellTiter-Glo荧光细胞活力法检测hiPSC-CMs中ATP的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心脏灌流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unitinib和Crizotinib在≥3μmol/L浓度灌流下可减慢兔心率(P<0.01),延长QT/QTc间期(P<0.01),左心室内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②手动膜片钳实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unitinib和Crizotinib在3μmol/L浓度灌流时可明显延长hiPSC-CMs动作电位时程(P<0.01),抑制hERG,Nav1.5和Cav1.2离子通道电流;并结合供试品分析,标识浓度与回收液测定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差异。③细胞活力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unitinib(IC_(50)=4.64μmol/L),Doxorubicin(IC_(50)=4.21μmol/L)和Crizotinib(IC_(50)=2.87μmol/L)处理后hiPSC-CMs细胞内ATP水平明显降低,即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④上述结果证实,实验成功建立了抗肿瘤药物的早期心脏安全性评价方法,为后续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内皮素-1(NO/ET-1)失衡与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小肠损伤的关系,以及缺血预适应(IPC)对NO/ET-1系统的调节作用。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适应(IPC+IR)组,每组6只,分别测定血浆和小肠组织二氨氧化酶(DAO)、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NO/ET-1比值的含量变化及小肠组织的髓过氧化物酶(MPO)、DNA双链百分率(ratio of DNA chain %)、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 结果: IR组血浆和小肠组织NO、ET-1,血浆DAO及组织MP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 NO/ET-1的比值,组织DAO及DNA双链百分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小肠粘膜iNOS的表达及总NOS活性高于对照组,cNOS(主要为eNOS)的表达少于对照组。IPC+IR组血浆和小肠组织NO、ET-1,血浆DAO及组织MPO均明显少于IR组,而 NO/ET-1的比值,组织DAO及DNA双链百分率却明显高于IR组;小肠粘膜iNOS的表达及总NOS活性少于IR组,cNOS(主要为eNOS)的表达高于IR组。 结论: 肢体I/R后小肠损伤与NO/ET-1失衡有关,IPC对肢体IR继发的小肠粘膜损伤的拮抗作用可能通过对NO/ET-1系统的调节作用而介导,此时内皮源的NO产生增加,非内皮源的NO产生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并配合中药胆胰和胃冲剂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27例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及其胆管狭窄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及服用我院研制的中药胆胰和胃冲剂治疗与预防结石复发,观察其效果。结果结石取净率97.64%(124/127),3例因T管脱落或拒绝治疗,未能取净。胆管狭窄经纤维胆道镜扩张,都可以达到取石和解除狭窄的目的。经1~2年的随访,治愈病例无结石复发。结论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处理术后残石,绝大多数可以解除胆管狭窄,取净结石,服用中药胆胰和胃冲剂可利胆排石,调整胆道内环境,逆转成石胆汁,有预防胆石复发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提高诊断及处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首钢医院1995-2007年间9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腹部肿物、脐周疼痛、贫血、隐匿消瘦是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最常见表现。结论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是较少见消化道肿瘤,多种检查方法合理应用可提高术前确诊率、手术应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