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通过比较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的患者肝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收集肝组织活体检查标本并分为免疫清除期组25例、免疫耐受期组19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汇管区中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的表达情况,通过半定量评分系统计算其占CD3阳性细胞的百分数,用t检验比较两组病例间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表达的差异.结果 免疫耐受期组肝组织汇管区T淋巴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所占CD3阳性细胞比率为63.79%±6.94%,高于免疫清除期的54.36%±10.08%,两组比较,t=3.49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于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在免疫耐受期组(66.47%±8.40%)中高于免疫清除期组(52.64%±6.20%),两组比较,t=6.28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在枯否细胞中的表达强度及范围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中的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表达水平的差异反映了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的不同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细化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分期标准,并检测其在药物疗效判定中的有效性和敏感性. 方法 严格参照指南推荐标准,制定细化的分期标准并绘制模式图;分别按照指南推荐标准和细化标准对396例肝穿刺活组织标本进行纤维化分期判读.按照指南推荐标准药物治疗前后病例分布差异用x2检验进行分析;按照细化标准得到的治疗前后纤维化分期的差异进行赋值后,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对,采用SPSS软件完成. 结果 参照指南推荐标准,治疗前后纤维化分期的改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3.144,P=0.534;按照细化标准,治疗前后纤维化分期的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6.55±2.93对比6.19±2.945,P<0.01.结论 细化标准在药物疗效评定中有效,且较指南推荐标准对于药物疗效的评定具有更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对HIV感染者体表肿大淋巴结和肿块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友谊式"细针穿刺器,对72例HIV感染者进行FNA检查.获得组织用于制备涂片或细胞块,进行HE染色、抗酸染色、六胺银染色、PAS染色,特殊病例进行细菌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PCR检测.结果 在72例HIV感染者中,穿刺淋巴结65例(90.3%)和体表肿物7例(9.7%).淋巴结病例包括:结核30例(42%),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5例(7%)、HIV相关性反应性增生14例(19%)、淋巴瘤7例(10%)、化脓性淋巴结炎5例(7%)、隐球菌感染2例(3%)和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2例(3%).体表肿块包括:皮肤及软组织4例(5.6%)、乳腺2例(2.8%)和甲状腺1例(1.4%),其中恶性肿瘤2例,分别为乳腺淋巴瘤和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后多数感染治疗有效.结论 对于HIV感染者进行FNA操作安全、容易执行,诊断可靠、用时较短.取材充分即能够明确多数淋巴结肿大和体表肿块的病因.在本组研究中患者年龄多是20~40岁的男性,结核感染是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病因,高级别的恶性淋巴瘤是最多见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医用聚氨酯材料人工食管重建时的组织再生情况,探讨其重建犬颈段食管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纤维内镜观察人工食管及吻合口肉芽生长情况,并定期处死实验犬,取新生食管标本,进行肉眼及HE染色,镜下观察组织再生情况.结果 术后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可再生,3个月可覆盖缺损部位;术后1~6个月未发现食管腺体、平滑肌和横纹肌的再生;人工食管脱落后,不宜在原位时间过长,以减少对黏膜的损伤.结论 医用聚氨酯材料构建的人工食管可以用于食管缺损重建,食管黏膜上皮可以再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在无症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 cy virus,HIV)女性携带者和非HIV感染者中的发生率,为宫颈病变的预防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公益行动中106例无症状HIV女性携带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妇产科门诊309例非HIV感染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和HPV DNA检测,部分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TCT异常率分别为32.1%(34/106)和5.8%(18/309),高危型HPV检出率分别为35.7%(30/84)和10.8%(19/176),其中多重感染率分别为19.0%(16/84)和7.4%(13/176)。研究组患者中,排在前五位的高危型HPV亚型分别为HPV52(8/32,25.0%)、HPV16(6/32,18.8%)、HPV18(5/32,15.6%)、HPV56(5/32,15.6%)、HPV66(5/32,15.6%),对照组为HPV16(5/23,21.7%)、HPV18(5/23,21.7%)、HPV58(4/23,17.4%)、HPV33(3/23,13.0%)、HPV56(3/23,13.0%)。两组联合HPV和TCT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44.0%(37/84)和15.9%(28/176)。研究组12例宫颈活检结果中,7例CIN1,3例CIN2,1例CIN3,1例宫颈微小浸润癌;对照组5例活检中,4例CIN1,1例CIN2。结论无症状HIV女性携带者感染HPV的风险显著高于非HIV感染者。无症状HIV携带者应视为HPV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变异肝细胞结节(NAH)的形成和进展及其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方法 对HCC、来自癌周肝组织的NAH和普通再生结节(ORN)各50个进行组织学观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显示不同病变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表达水平,评价细胞增殖活性,检测p53蛋白异常积累。结果 在本组50例HCC切除标本的癌周肝组织中均检测到多个变异肝细胞病灶(FAH)和NAH,自FAH到HCC的演进过程中存在一系列连续的结构和形态变化;在ORN到NAH和HCC的演进过程中HBV表面及核心抗原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Ki-67抗原表及指数逐渐升高,而p53蛋白异常积聚仅见于HCC,其程度随组织学分级的升高而增高。结论 NAH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变的切除标本中也可以检测到,有一系列的形态学改变可供识别,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NAH可能代表一种常见的HCC前期病变而用于HCC发生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同属自身免疫性肝病,浆细胞浸润在两者中通常都很显著,而且还有其他一些重叠的组织学表现使得两者的鉴别更加困难.既往血清学检测显示,两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比较了PBC和AIH肝组织的浆细胞内IgM和IgG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破骨细胞功能调控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Osteoclast(OC)are bone resorbing cells whose development and activity a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osteoblast(OB).The potenti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ose two cell lineages is an area of significant interest.It was not until 1998 that 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factor(ODF)and osteoprotegerin(OPG)was clonedl.The two novel TNF superfamily members have been recently demonstrate to be the key extracellular regulators of osteoclasteogenesis and bone resorption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and the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osteoporosis development,diganosis and treatment.  相似文献   
9.
滕晓英  刘丽娜 《当代医学》2014,(27):146-147
目的:探讨硝酸咪康唑栓联合伊曲康唑胶囊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3月在江西省上饶市港边乡卫生院疗的116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n=58),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咪康唑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硝酸咪康唑栓联合伊曲康唑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及治疗后的复发率。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7.3%(39/58),96.6%(56/58);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25.9%(15/58),3.4%(2/58);试验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硝酸咪康唑基础上联合伊曲康唑胶囊对于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且降低复发率,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小剂量递增方案治疗肝移植后复发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普通干扰素初始剂量1.5 M IU/kg皮下注射,隔日一次联合利巴韦林起始剂量400~600 mg/d,逐渐小量递增达理想剂量,期间监测相关指标如血常规、肝功能、病毒应答情况、副作用、治疗前后组织病理改变等。结果11例患者干扰素逐渐加量达到理想剂量,10例患者利巴韦林剂量达到理想剂量,12例患者坚持用足疗程48周。病毒应答RVR 28.5%,EVR 46.1%,ETR 41.6%,SVR 38.5%,不良反应少,无1例出现排异反应,治疗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有所改善。结论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小剂量递增方案治疗肝移植后复发性丙型肝炎疗效肯定,安全性高,患者耐受程度好,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