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0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在鼻咽癌放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颈部转移淋巴结二维灰阶声像和血供变化及MRI跟踪鼻咽部肿瘤消退程度的相关性研究,为放疗补量提供依据。方法对48例鼻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在放疗前、放疗后(65 Gy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转移淋巴结血供情况与MRI检测鼻咽部肿瘤的消退程度。结果48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放疗前转移淋巴结血流强度以2~3级为主;放疗后血流强度以0~1级为主,有显著差异(P<0.05)。放疗前,收缩期峰值流速(SPV)20.63±9.36 cm/s,阻力指数(RI)0.59±0.08;放疗后SPV 13.88±9.60 cm/s,RI 0.73±0.14,有显著差异(P<0.05)。淋巴结的血供情况及消退程度与鼻咽部肿瘤的消退呈正相关。结论鼻咽癌放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血供情况、大小变化,可初步判断放疗效果和作为增加放疗剂量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的发生有关。有研究显示,联合使用嗜酸乳杆菌能提高Hp根除率,并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对首次根除失败的Hp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80例经标准三联疗法首次根除失败的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 g tid,餐后服用,疗程14 d,然后给予雷贝拉唑10 mg bid+阿莫西林1 000 mg bid+呋喃唑酮100 mg bid+枸橼酸铋钾300 mg qid,疗程10 d。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10 mg bid+阿莫西林1 000 mg bid+呋喃唑酮100 mg bid+枸橼酸铋钾300 mg qid,疗程10 d。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PP根除率和ITT根除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P:81.2%对78.2%,χ~2=0.241,P=0.623;ITT:76.7%对75.6%,χ~2=0.031,P=0.861)。试验组恶心呕吐(2.4%对11.5%)、腹泻(0对9.2%)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对首次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失败的Hp患者疗效较好,同时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他们与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7例食管鳞癌组织和12例癌旁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表达情况,并对阳性表达VEGFR-3的组织进行染色管腔计数.结果:37例食管鳞癌组织和12例癌旁组织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24%(16/37)和7.69%(1/12),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肿瘤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00.P=0.026),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肿瘤分级无明显相关性;VEGF-C阳性组的VEGFR-3染色脉管计数较VEGF-C阴性组高,二者有明显相关性(5.50 1.37/HPF vs 2.81±1.12/HPF.P<0.05);淋巴结转移组VEGFR-3阳性染色脉管计数较无转移组的计数高(5.60±1.45、HPF vs.2.864±1.04/HPF,P<0.001).结论:VEGF-C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有相关性.VEGF-C和VEGFR-3可能介导食管鳞癌中脉管的生成,并参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
有研究表明,在肝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表达明显上升,COX-2的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发生、进展有着重要的关系。但对于COX-2抑制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肝癌的报道鲜见。罗非昔布(refecoxib)是一种特异的COX2抑制剂。本研究以不同浓度的罗非昔布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人肝细胞株QSG-7701,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对肝癌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同时探讨其对正常肝细胞的影响,为评价它用于临床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耳鸣的发病机制与多个脑网络中不同脑区的神经可塑性改变密切相关。由于长期异常信号的输入,细胞膜发生变化,突触活动发生改变,造成神经敏感性改变,逐渐引起中枢神经元的重塑。视觉网络、听觉网络、默认网络的各个脑区的中枢可塑性改变可能是耳鸣形成和维持的原因。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均可改变各脑网络中不同脑区的神经兴奋性与不同脑区之间的连接,通过调整中枢可塑性改善耳鸣症状。这种中枢可塑性的变化可以通过新兴的神经影像学的技术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移植静脉桥狭窄的动物模型。方法游离一段兔颈外静脉,与同侧中间剪断的颈总动脉的两断端间行端端连续吻合,每个吻合口12针。术后常规饲喂。结果4周后取材,可见静脉桥管腔狭窄,病理切片示内膜增殖。结论本模型能真实反映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是进一步研究防治静脉桥狭窄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8.
老年痴呆针灸治疗的临床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老年痴呆针灸治疗的临床初步研究沈卫东导师李鼎(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老年痴呆,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判断力、计算力、识别能力、言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减退,个性与人格的改变等。它包括多种疾病,然而以阿尔采默氏原发退化性痴呆(AD)、多发梗塞性痴呆(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对脂肪肝变性程度分析,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运用肝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检测家兔及患者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并探讨与体重、血糖、血脂、胆固醇及肝血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运用声学密度定量检测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与病理下肝细胞脂肪含量一致,重度脂肪肝与患者血脂、血胆固醇水平、胆汁酸、肝、门静脉血流相关。结论:超声背向散射积分联合检测肝功能及肝脏血流可以判断脂肪肝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对缺血性中风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23例患者采用分层(疾病分期)随机的方法,分为治疗组63例(急性期18例,急性后期45例)和对照组60例(急性期17例,急性后期43例);两组各期均给予醒脑静20ml静脉滴注,治疗组同时加用针刺疗法。分别观察治疗后两组肢体功能和智能恢复的效果。结果急性期(0~14d):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积分、Brunnstrom偏瘫积分、ADL指数、lovett肌力分级指数等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后期(15d~180d):治疗组治疗后病情、临床症状、Brunnstrom偏瘫积分、lovett肌力分级指数、MMSE积分等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针刺早期干预急性期缺血性中风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同时针刺疗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②针刺能够改善急性后期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