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BACKGROUND: The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and sacral spine diseases. Most surgeons fix the cage by compressing the disc space in order to keep stability and prevent dislodgement. However, some surgeons think that the non-compression technique does favor for increasing of the disc and foraminal height and thus improving the clinical outcomes, and does not increase the risk of fusion shift.  相似文献   
2.
背景:腰椎间盘摘除后患者复发风险较高,再次手术治疗的方式有多种,但目前对复发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研究并不多。 目的:对比研究椎间盘摘除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对腰椎间盘突出复发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 方法:61例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摘除后再发病例,按再次修复方式分为2组,椎间盘摘除组30例;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组31例。在站立位脊柱侧位X射线片上测量两组治疗前后椎间盘高度、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并对两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摘除组治疗后椎间盘高度、腰椎前凸角及骨盆投射角未见明显变化(P > 0.05);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组治疗后椎间盘高度、腰椎前凸角及骨盆投射角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 < 0.05);治疗前两组间椎间盘高度、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未见明显差异(P > 0.05);治疗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组椎间盘高度、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较摘除组明显增加(P < 0.05)。结果证实,椎间盘摘除不能显著改变再次手术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较椎间盘摘除对再次手术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更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背景:国外与国内研究报道的髂腰韧带形态学特点有很大争议,有关国人髂腰韧带解剖学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的报道并不多见,尚未见全面详尽的统计资料。目的:探讨国人L5/S1椎间盘突出及L5滑脱与髂腰韧带的关系。方法:纳入2013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常体检者28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26例及L5滑脱患者26例,正常组男9例、女19例;单纯L5/S1椎间盘突出组男14例、女12例;单纯L5滑脱组男7例、女19例;其中峡部崩裂性滑脱13例、退变性滑脱13例;Ⅰ度滑脱24例、Ⅱ度滑脱2例。在腰椎正位片上测量并计算出各病例L5横突的相对宽度(RT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正常组、单纯 L5/S1椎间盘突出组、单纯 L5滑脱组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正常组 RT值大于单纯 L5/S1椎间盘突出组、单纯 L5滑脱组(P 均=0.000);单纯 L5/S1椎间盘突出组大于单纯 L5滑脱组(P=0.000)。男性、女性患者R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患者左侧、右侧R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L5滑脱的病例中,退变性滑脱患者 RT 值小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P=0.004)。提示正常人髂腰韧带强度高于 L5/S1椎间盘突出及 L5滑脱患者,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高于 L5滑脱患者;峡部裂性滑脱患者髂腰韧带强度高于退变性滑脱患者。髂腰韧带力学强度可能与L5/S1椎间盘突出及L5滑脱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国外与国内研究报道的髂腰韧带形态学特点有很大争议,有关国人髂腰韧带解剖学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的报道并不多见,尚未见全面详尽的统计资料。目的:探讨国人L5/S1椎间盘突出及L5滑脱与髂腰韧带的关系。方法:纳入2013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常体检者28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26例及L5滑脱患者26例,正常组男9例、女19例;单纯L5/S1椎间盘突出组男14例、女12例;单纯L5滑脱组男7例、女19例;其中峡部崩裂性滑脱13例、退变性滑脱13例;Ⅰ度滑脱24例、Ⅱ度滑脱2例。在腰椎正位片上测量并计算出各病例L5横突的相对宽度(RT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正常组、单纯L5/S1椎间盘突出组、单纯L5滑脱组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正常组RT值大于单纯L5/S1椎间盘突出组、单纯L5滑脱组(P均=0.000);单纯L5/S1椎间盘突出组大于单纯L5滑脱组(P=0.000)。男性、女性患者R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患者左侧、右侧R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L5滑脱的病例中,退变性滑脱患者RT值小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P=0.004)。提示正常人髂腰韧带强度高于L5/S1椎间盘突出及L5滑脱患者,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高于L5滑脱患者;峡部裂性滑脱患者髂腰韧带强度高于退变性滑脱患者。髂腰韧带力学强度可能与L5/S1椎间盘突出及L5滑脱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于后壁破裂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存在较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是骨水泥强化的手术禁忌,适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但亦有部分学者认为骨质疏松容易导致内固定失败,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行微创骨水泥强化治疗.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治疗无神经症状后壁不完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