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患者存在的姿势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胶质瘤患者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48例老年胶质瘤术后患者(观察组)及30例非脑胶质瘤患者(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MMP-2、Bax表达水平。分析MMP-2、Bax表达与脑胶质瘤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比观察组不同MMP-2、Bax表达水平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MMP-2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Bax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Ⅰ~Ⅱ期胶质瘤患者的MMP-2阳性率低于Ⅲ~Ⅳ期者,Bax阳性率高于Ⅲ~Ⅳ期者(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胶质瘤患者中MMP-2阳性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低于阴性者(P<0.05)。Bax阳性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老年胶质瘤术后患者有MMP-2表达升高、Bax表达降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患者术前颅内体积参数与术前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及术后1年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符合国际iNPH指南诊断标准,并行脑脊液分流术的患者21例。所有患者术前行头颅磁共振扫描,并于术前及术后1年门诊复诊采用一致的临床症状指标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3 m计时起立行走试验(TUG)、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检查(MMSE)、日本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分级评分(iNPHGS)与改良Rankin量表(mRS)。测量患者术前头颅影像资料中的脑室体积、脑实质体积、脑室外脑脊液体积、颅内容积,并计算相对脑室体积、脑实质比、脑室外脑脊液比、脑室内外脑脊液比,同时测量所有患者术前的Evans指数。结果iNPH患者术后无论是步态、认知功能还是排尿功能的评分较术前均有所改善(均P<0.05)。患者术前颅内体积参数(相对脑室体积、脑实质比、脑室外脑脊液比、脑室内外脑脊液比)、Evans指数与术前步态、认知功能及排尿功能的严重程度以及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分流术后1年随访点,mRS(17例比4例)、TUG(18例比3例)、MMSE(10例比11例)以及iNPHGS(17例比4例)有改善患者与无改善患者比较颅内体积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流手术可以使iNPH患者步态、认知功能及排尿功能障碍等症状得到改善,但iNPH患者术前颅内体积参数(相对脑室体积、脑实质比、脑室外脑脊液比、脑室内外脑脊液比)、Evans指数与术前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术后1年症状改善程度无相关性,无法用于预测分流手术是否可以改善特定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侧裂入路的岛叶胶质瘤显微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岛叶胶质瘤患者65例,随机分 为显微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切除术治疗,显微组则予以经侧裂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 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显微组术后脑脊液AVP、OT、β-EP水平均低于对 照组(P<0.05)。显微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1)。显微组偏瘫、语言 障碍、残腔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术后显微组 NIHSS、ADL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 0.01)。结论:经侧裂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岛叶胶质瘤的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 术中出血量,安全性较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索瘤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脊索瘤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相应抗体重新染色标记并进行临床疗效随访。结果 22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6.5岁。均未见明确有Castleman综合征表现;病变均系单发,多数位于小脑幕上。病理检查示脊索样基质占20%~80%,淋巴细胞浸润以B细胞为主,细胞增殖标记物(MIB-1)标记指数为2%~10%,平均2.5%。19例患者达全切,3例患者达次全切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4.0个月,4例患者复发;次全切除与复发相关;复发患者MIB-1标记指数与非复发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索瘤型脑膜瘤是非典型脑膜瘤的一个少见亚型,具有复发风险,女性略多见;患者缺乏明确的系统性疾病表现,小脑幕上是好发部位,手术切除程度与患者预后相关,MIB-1标记指数预测复发的意义尚难肯定。  相似文献   
7.
55例马尾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脊髓圆锥马尾肿瘤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仁玲  徐启武 《上海医学》1995,18(12):700-701,685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