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9篇
综合类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准确、快速的缺失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筛查方法.方法 以35个家系中的35例临床诊断明确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dystrophin基因(DMD基因)缺失突变热区的11对引物分2组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分别进行2%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患者的基因缺失情况进行判断.结果 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共出现11条电泳条带,分别代表11个外显子;DMD基因缺失型突变患者表现为部分电泳条带缺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共出现11个洗脱峰,分别代表11个外显子;DMD基因缺失型突变患者表现为部分洗脱峰消失.35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者中19例呈缺失型突变,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一致.结论 联合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筛查缺失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者准确、快速,可应用于缺失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2.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SPG4和SPG3A基因突变和多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查并分析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SPG4和SPG3A基因突变,了解中国人群这2个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 联合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和DNA序列分析方法对24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HSP(AD-HSP)家系的先证者和32例散发性HSP患者进行SPG4和SPG3A基因突变筛查,对24例AD-HSP家系的先证者进一步直接测序筛查这2个基因的突变.结果 在1个AD-HSP家系中发现1个位于SPG4基因上的新犁突变1616+1g→t杂合突变.在此家系中,共发现了3例现症患者和2例症状前患者.本组病例未检出SPG3A基因突变.此外,共发现了8种新的SPG4多态和3种新的SPG3A多态.结论 本组检测结果 丰富了SPG4和SPG3A基因的突变和多态库.这2个基因突变在本组病例中较少见,需要继续分析其他基因.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 ,但迄今其发病机理仍未完全阐明。神经激活后释放的神经肽及其对头颅血管的作用已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应用大鼠三叉神经刺激模型 ,对刺激后血中代表交感、副交感及感觉神经系统的神经肽作一较全面探索 ,现报告如下。1 资料1 1 实验动物选择 :2 6只健康雄性SD大鼠 (上海西普尔 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 ,清洁级 ) ,体重 2 5 0~ 35 0g ,随机分为预实验组 6只 ,假手术组 10只及三叉神经刺激组 10只。1 2 方法 :大鼠在 2 0 %乌拉坦麻醉 (1g/kg)后 ,分离出股动脉并插管。按Dimitriadou的方法[1 ] ,在…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D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D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20例(83.3%)患者在青年期起病,进展缓慢;19例(79.2%)有家族史。临床表现以面部、颈部及肢体远端肌肉为主的无力、萎缩及强直,伸肌重于屈肌;可伴全身多系统受累;血清肌酶正常或轻度升高。肌电图具有特征性的肌强直放电和肌源性损害;8例肌肉病理检查显示核内移、核链形成,以Ⅰ型肌纤维萎缩为主,7例出现肌纤维坏死,4例肌纤维结构紊乱,3例肌浆块,2例肌膜呈锯齿状。结论DM的临床特征是肌无力、萎缩及强直;肌电图和肌活检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国人4q35与10q26同源性EcoR片段的结构多态性,探讨该区域的可塑性、易位和体细胞嵌合现象及其与D4Z4重复单位缺失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110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成年人。低熔点胶包埋法抽提基因组DNA。同一样品分别进行EcoR酶切和EcoR/Bln双酶切,脉冲场电泳分离,p13E-11探针Southern杂交,曲线拟合法计算分析EcoR片段的长度,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77.3%(85/110)的个体为标准构型,4q35EcoR片段的长度均值为(87.9±3.3)kb,中位数为78.5kb;10q26同源性片段的长度均值为(90.1±4.1)kb,中位数为73.0kb;经t检验,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19.1%(21/110)的个体检测到易位构型,其中4q→10q易位和10q→4q易位分别为9.1%(10/110)和10.0%(11/110),经卡方检验,两种易位形式的频率基本相等(χ2=0.053,P>0.05)。3.6%(4/110)的个体检测到体细胞嵌合片段。此外,14.5%(16/110)的个体检测到小于35kb的10q26EcoR短片段。结论正常中国人4q35和10q26EcoR片段具有多态性和动态性变化特征,两者具有高度同源性。4q35-10q26易位是导致4q35区不稳定和D4Z4缺失的重要因素,体细胞嵌合现象的出现提示4q与10q区D4Z4的互换重组可能发生于有丝分裂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WD基因第14和18号外显子的错义突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disease,WD)基因第14和18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与国外报道的这两个外显子的高突变频率进行比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PCR-SSCP)结合DNA测序技术,对44例无亲缘关系的WD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进行突变检测。结果一例患者在14号外显子发生了Arg1041Pro(3121G→C)纯合错义突变,另一例患者在18号外显子发生了Asn1270Ser(3809A→G)杂合错义突变。结论Arg1041Pro为未报道过的新型错义突变,Asn1270Ser突变与国外报道一致。但均未呈热区分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2(SMN2)拷贝数与临床表型的关系,进一步阐明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特异性扩增50名健康人、51例临床确诊SMA患者SMN2基因7号外显子及其邻近区域,并以已确定只有3个拷贝的SMN2样品作为标准对照。结果50名健康人中有2名SMN2拷贝数为0;51例患者中SMN2拷贝数为1、2、3、4的例数分别为8、22、16、5例;患者两性之间SMN2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N2拷贝数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呈负相关(r=0.682,P=0.000);24例死亡患者中,具有1及2个拷贝SMN2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3.8及22.7个月,两组间生存时间及生存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SMA患者,SMN2可能对SMN1基因缺失起到一定的代偿作用,SMN2拷贝数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对患者SMN2拷贝数的研究也为基于增加SMN2全长功能蛋白表达的基因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运动神经元生存(SMN)蛋白多克隆抗体,探讨SMN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及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骨骼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构建pET-28a(+)/SMN原核表达质粒,诱导表达SMN-His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SMN多克隆抗体。构建pcDNA3.1/myc-HisB-SMN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中国仓鼠卵母(CHO)细胞。收集骨折患者以及I、Ⅱ、Ⅲ型SMA患者的骨骼肌组织各3份。分别采用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进行CHO细胞及骨骼肌组织的SMN蛋白表达研究。结果成功制备了兔抗人全长SMN多克隆抗体,经鉴定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免疫荧光染色显示SMN蛋白在细胞质及细胞核中呈斑片状或颗粒状分布,以核周较为明显。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骨折患者骨骼肌组织SMN与内参照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条带密度比值(SMN/GAPDH)平均为0.619,Ⅲ、Ⅱ型SMA患者SMN/GAPDH比值较低,均值分别为0.347和0.340,而Ⅰ型SMA患者骨骼肌中SMN/GAPDH比值显著降低,均值仅为0.079。结论高质量的兔抗人全长SMN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SMA的蛋白功能及发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SMA患者骨骼肌中SMN蛋白表达量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SAIS)患者Senataxin(SETX)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60例SALS患者SETX基因的26个外显子,应用直接基因测序法筛查其突变和多态,同时与200名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我们检出2个新的同义突变,分别为Asp844Asp(GAC→CAT)和Phe998Phe(TTC→TTT).尽管在200名健康对照中未检出这2个同义突变,但经过不同物种间的同源序列比对,发现这2个序列不是保守序列,提示它们不是致病性突变.除此之外,我们还检出了19个多态.结论 我们发现了SETX基因的2个同义突变和19个多态,进一步扩大了SETX基因的突变谱和多态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选出与运动神经元生存(survival motor neuron,SMN)基因紧密连锁且多态信息含量丰富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并将其应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产前基因诊断中。方法 用PCR扩增与SMN基因紧密连锁的11个STR位点,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银染法显色分析结果。通过多态信息含量(PIC)大小优选STR位点,并利用优选出的STR位点分别采用PCR-PAGE及基因扫描技术对6个SMA家系(包括父母、先证者和胎儿)进行连锁分析。结果我们从11个STR位点中优选出了3个位点(D5S435、D5F149、D5S351),这3个位点在100名健康人中分别检测出8、19、18种多态性片段,其PIC值分别为0.84、0.91、0.92。应用上述3个位点对6个SMA家系进行产前诊断连锁分析,在6名胎儿中发现4名携带者和2名健康者。结论 通过优选出的3个STR位点可快速进行SMA产前基因诊断,准确地排除母血污染,而且可在胎儿中甄别出健康个体与基因携带者,进一步完善了SMA产前基因诊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