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改善药品保存现状,保证官兵用药安全。方法 根据野外作战的环境特点,分析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结果 药品质量受环境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等影响较大,尤其是部队在野外遂行任务时,条件复杂多变,环境指标人为无法控制,若不能很好地贮藏,就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结论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物资,在医疗保障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质量过硬的药品可以促进患者伤病早日康复,提高保障能力,进而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技术和机械通气技术的迅速发展,机械通气患者明显增多,随之而来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也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3.
下肢静脉性溃疡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与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对105例168条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肢的下肢静脉系统进行检测。结果所有患肢均见到静脉返流或瓣膜关闭功能不全,其中浅静脉162条,占96%,深静脉120条,占71%,交通支静脉16条,占10%。168条患肢共出现7种形式血流动力学变化,其中主要为联合形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占8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详细了解各深、浅静脉及交通支静脉的返流情况并能进行术前定位,减少手术中盲目性造成的损伤,同时减少静脉性溃疡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11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0年.在当地县医院诊断为先心病,室间隔缺损.查体:无发绀.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心界无扩大,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超声显示:各房室内径大小正常.房室间隔连续完整.右室内测及一较厚的隔膜状回声,将右室分为上下两腔(图1),下大上小.隔膜距肺动脉瓣约20mm.中间有一孔.直径约7mm。彩色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宫底按压助产法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我院妇产科共进行剖宫产的产妇共有1407例,其中需要采用宫底按压助产法缩短第二产程的产妇共有128例,将128例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干预组产妇均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仅给予常规的护理。结果干预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新生儿窒息以及会阴撕裂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宫底按压助产法可以有效的帮助产妇分娩,但必须严格掌握按压应用的指征,使用正确的按压手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窒息、会阴撕裂等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子宫切口缝合不当的原因及预防柴喜荣杨丽霞杨玉敏漯河市三院(462000)剖宫产术是处理难产、某些孕期并发症、解除孕妇和胎儿危急状态的有效方法。因此多为急诊手术,常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式。但术中遇到胎头过低、胎头较大、切口较低、重复剖宫产、解剖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携带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医院2008年1-12月住院患者送检痰液标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分析54种β-内酰胺类、喹诺酮炎、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及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1、ADC-3和OXA-30,三者阳性率均为100.0%;检出的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中,aac(6′)-Ⅰ b、ant(3″)-Ⅰ和aph(3’)-Ⅰ基因阳性率为100.0%,aac(3)-Ⅰ基因阳性率为75.0%,armA基因为5.0%;外排泵基因qacE△1、adeB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int Ⅰ 1、tnp513、tnpU、ISaba1、IS26的阳性率均为100.0%;其余51种基因未检出.结论 从该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指标聚类分析中可见,β-内酰胺酶基因 TEM-1、ADC-30、OXA-23,氨基糖苷炎修饰酶基因aac(6’)-Ⅰ b、ant(3")-Ⅰ,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qacE△1和abeB与可移动遗传元件intⅠ 1、tnpU、tnp513、IS26、ISaba1基因遗传标记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海燕  杨玉敏 《中国药房》2010,(21):2012-2014
目的:减少和规范退药,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09年11月门诊西药房449份退药登记单进行统计,分析退药原因,探讨应对策略。结果:退药原因主要由医师(如医患缺少沟通,计算机操作错误)、患者(如医药知识不足而拒绝用药,入院、转院、死亡)、药房供应短缺、收费错误、其他(如药品不良反应,医保费用问题)等几方面原因引起。结论:退药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应完善各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努力避免退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针剂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寻找其发病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 搜集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另外抽取患者外周血液4份,各2mL,37℃水浴孵育,分别加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不同浓度的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药液,进行体外试验,测定处理后4h,12h,24h,48h血小板计数变化,实验3次,取平均值.结果 使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d1就可看到血小板减少,停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针剂后血小板1~2d开始上升,3~5d恢复正常,骨髓穿刺等检查未发现骨髓抑制,外周血浆血小板抗体阴性,补体C3下降.体外试验发现血小板下降的程度与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剂量成正相关,而空白对照及头孢吡肟对照组的血小板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针剂可致可逆性的急剧性血小板减少,且为剂量依赖性,其致病机制可能与骨髓抑制无关,可能为直接激活补体C3导致血小板破坏.临床医生应该引起重视,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针剂可致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