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在妇产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U486米非司酮是法国Rossel-uclaF公司研制的一种抗孕激素(P)药,具有抑制排卵,影响子宫内膜发育,容解黄体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抗早孕效率在95%以上。米索前列醇对宫颈的软化、扩张有特效,二药合用效果更佳。实验与临床均证明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在妇产科领域中用于紧急避孕、催经止孕、中晚孕引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再激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转归。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诊断为肝衰竭,并进行血清CMV DNA检测的住院患者共75例,根据CMV DNA检测结果分成CMV DNA阳性组和CMV DNA阴性组,比较两组的肝衰竭分类、糖皮质激素使用、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预后评估。统计学方法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和χ2检验。结果75例肝衰竭患者中,CMV DNA阳性17例,CMV DNA阴性58例。17例CMV DNA阳性组患者中,急(亚急)性肝衰竭9例,使用糖皮质激素13例,占比分别高于CMV阴性组的20.7%(12/58)和20.7%(1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0、18.40,均P<0.05)。CMV DNA阳性组患者的CD3+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高于CMV DNA阴性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和B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低于CMV DNA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74.50、165.50、273.00、185.00、189.00,均P<0.05)。急(亚急)性肝衰竭[比值比(odds ratio,OR)=4.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12.6]和使用糖皮质激素(OR=12.5,95%CI 3.4~38.3)是肝衰竭患者CM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CMV DNA阴性组患者疾病好转率为56.9%(33/58),CMV DNA阳性组的17例患者中5例好转,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P=0.04)。结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增加了肝衰竭患者CMV再激活的风险,且CMV再激活肝衰竭患者存在免疫紊乱,严重影响其预后,因此应重视使用糖皮质激素肝衰竭患者的CMV DNA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钡剂误吸的原因及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效果评估。方法研究对象为2002年2月至2006年10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被确诊为钡剂误吸14例患儿,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追踪随访。结果①儿童钡剂误吸的发生以婴幼儿为主,新生儿期发生最多,其次为小婴儿,学龄儿少见;③吞咽功能不协调,胃、食管反流是造成钡剂误吸的主要原因;③儿童钡剂误吸的临床表现轻重程度与钡剂吸入量、发生误吸后与原发病的相互作用及治疗开始时间有关;④儿科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可以有效洗出误吸钡剂。结论①儿童钡剂误吸的发生与年龄有关;②本组全部钡剂误吸儿童均为医源性;③早期、多次儿科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钡剂误吸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4.
长期使用左旋18-甲基炔诺酮埋植剂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观察杨丹,王迎春,杨学芳,张立坤,郭景阳(辽宁省计划生育科研所,沈阳,110031)埋植剂中所含的避孕药是甾体类孕激素,在体内释放药物可达到避孕作用,但长期使用(避孕5~7年)能否给心血管系统带来危...  相似文献   
5.
用左旋18-甲基炔诺酮(LNG)及硅橡胶管做成的(CLa)长效皮下埋植避孕剂在临床使用观察已有十几年了,实践证明,它是一种避孕效果可靠,有效时间长,埋植一年可避孕5—7年,可复性好,受到欢迎的一种新的避孕方法。我们采用国产原材料研制成了此种避孕剂,分别进行了药效学、毒理学及释放量等系统研究。本文通过Ames试验、微核试验、体外细胞培养染色体畸变试验,对埋植剂进行遗传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有机酸血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新生儿有机酸血症的临床资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尿或血有机酸分析。结果本组患儿症状主要表现为喂养困难(20例),反应减弱(18例),呕吐(7例),呼吸急促(4例),惊厥(7例),肌张力减低(17例)等。血小板减少13例,血气分析提示失代偿性酸中毒7例。10例确诊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接受维生素B12治疗,同时予低蛋白饮食及左旋肉碱治疗。2例死亡。随访8例,时间2个月~3年5个月,4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4例明显好转。结论新生儿有机酸血症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可依据GC/MS尿有机酸分析确诊,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住院分娩且确诊合并有宫腔感染孕妇共10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同期收治分娩确诊无宫腔感染产妇共10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其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宫腔感染原因主要为妇科感染(81%)和流产史(77%),对照组无宫腔感染患者出现妇科感染的比率为38.1%,流产史比率为3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儿、阴道出血以及围产儿感染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晚期妊娠合并宫腔内感染的产妇需要重视,应加强围产期的保健及产检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围产期母婴危险事件的发生,保障母婴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前降钙素对新生儿重症感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前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对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发光法对30例重症感染新生儿和30例非感染对照组病人在入院时进行血清PCT的定量检测,并与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进行比较。同时检测其敏感度、特异性、预计值和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重症细菌感染病人在入院时血PCT质量浓度明显增高(中位数7.82μg/L,范围0.97~256.81μg/L),而非感染对照组为0.16μg/L(0.10~1.49μg/L)。PCT、CRP和WB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0.62和0.60。预计重症感染的最佳截断值为:PCT>2μg/L(敏感度87%、特异性和阳性预计值100%、阴性预计值88%);CRP>20 mg/L、PCT>0.9μg/L时,敏感度和阴性预计值为100%,可以确诊所有重症细菌感染病人。结论重症感染新生儿入院时的PCT血质量浓度是优于CRP和WBC的细菌感染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碳氧血红蛋白(COHb)辅助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本科收治的足月儿,确诊新生儿溶血病者为溶血组,存在母子血型不合和病理性黄疸但未确诊溶血病者为非溶血性黄疸组,无母子血型不合及病理性黄疸者为对照组。分别于生后5天内测定COHb、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et)和总胆红素(STB),并进行比较。建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COHb、Hb、Ret的曲线下面积(AUC),同时分析三者不同截断值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溶血组COHb、Ret和STB较非溶血性黄疸组及对照组增高,Hb降低(P均〈0.001);非溶血性黄疸组STB较对照组增高(P〈0.001),但COHb、Hb和Re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OHb、Hb和Ret的AUC分别为96.0%、74.9%、85.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Hb预计溶血病的最佳截断值为1.2%(敏感度86.8%、特异度91.2%、阳性预测值93.0%、阴性预测值83.9%),敏感度、特异度均优于Hb和Ret。三指标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可提高到98.2%。结论 COHb是敏感的新生儿溶血病诊断指标,与Hb和Ret联合检测,对于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新生儿溶血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消积汤辅助乳腺癌术后化疗对患者营养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抗肿瘤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脾消积汤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CD3+、CD4+、CD8+、CD4+/CD8+、不良反应等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血清ALB、Hb、BMI及T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ALB、Hb、BMI及TS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CD3+、CD4+、CD8+、CD4+/CD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肾毒性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胃肠道反应程度均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总发生率分别为27.03%,18.92%,32.43%,显著低于对照组59.46%,51.35%,70.27%(P0.05)。结论健脾消积汤辅助化疗可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并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