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分析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及其风险因素.方法:连续入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住院的伴NSSI的抑郁症患者177例为研究对象,评估自编一般资料问卷、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再使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eck)将其分为伴/不伴自杀意念组,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①177例伴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有自杀意念的为120例(67.80%).②单因素分析显示,童年创伤史、自杀未遂史、总病程、NSSI 病程、抑郁、焦虑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X2=13.135,13.765,t=4.003,31.06,-2.532,-3.684;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童年创伤史(r=5.73,P<0.05)、自杀未遂史(r=10.588,P<0.05)、焦虑(r=8.25,P<0.05)是伴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伴NSSI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自杀意念发病率较高,有童年创伤史、自杀未遂史和焦虑情绪者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2.
脑电信号是脑神经电生理活动的总体反映,具有安全、高效、实时、动态等优点。随着机器学习相关研究的开展与推进,基于神经网络的阿尔茨海默病自动诊断正成为脑电分析研究热点。本文从前馈神经网络入手,比较分析了循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和深度信念网络等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特性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性能表现,并探讨了该研究在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研究趋势,期望为神经网络在阿尔茨海默病脑电诊断的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方法对纳入的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75例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75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定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并对所有受试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BDNF水平。结果抑郁症组血清BDNF水平(9.31±1.84)μg/L低于对照组(11.65±1.9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性别(r=-0.062,P=0.564)、年龄(r=-0.179,P=0.091)、HAMD17(r=0.068,P=0.560)、HAMA(r=0.029,P=0.807)无相关性。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可作为判断抑郁症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非自杀性自伤(NSSI)已成为全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是青少年未来发生自杀行为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目前尚缺乏对NSSI统一评估的工具,导致NSSI的流行病学研究结论不一.如何对其进行可靠、精准、有效的评估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NSSI评估方法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线上心理干预对返乡隔离人员心理问题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15日至2月15日在重庆市长寿区集中隔离的404例返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热线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并对筛查阳性的患者进行线上心理治疗。根据干预效果将患者分为无效组和有效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线上心理干预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返乡隔离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2.77%,线上心理干预有效率为67.3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春节期间隔离、愤怒及失眠是线上心理干预疗效差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线上心理干预对返乡隔离人员心理问题具有不错疗效,但会受到春节期间隔离、愤怒及失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伴自伤行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收治的308例伴自伤行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自杀未遂将其分为自杀未遂组113例和非自杀未遂组195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民族、家族史及自伤行为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未遂组吸烟史、童年创伤史、自杀意念、抑郁程度、焦虑程度与非自杀未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童年创伤史、自杀意念、焦虑程度均为伴自伤行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童年创伤史、自杀意念、焦虑程度均为伴自伤行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障碍(NSSI-D)患者的自杀意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符合DSM-5对NSSI-D诊断标准的202例患者,评估其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龄、NSSI病程、童年创伤史、自杀未遂史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刚度外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低刚度组和高刚度组,均行股骨干中段横行截骨,分别以自行设计的18.5N/mm(低刚度组)和60.6N/mm(高刚度组)刚度的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6周一次性处死大鼠,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高刚度组骨折愈合,新生骨痂连接骨折断端,骨痂中可见大量活跃的骨细胞;低刚度组大鼠股骨干均表现肥大性骨不连。1)在股骨干增粗处均是新生骨,骨细胞较多且活跃,表现膜内成骨;2)骨折端软骨内成骨为主;3)软骨成骨活跃,形成了明显的肥大区和成骨区,在与正常骨组织接触处形成了软骨成骨的骨痂组织。结论:肢体负荷与固定器刚度是调节骨折端稳定性的两个重要因素,稳定性决定着骨折愈合的形式和性质。因此,在固定器刚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肢体负荷来调节骨折端的稳定性,从而调节骨折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医正骨手法历史悠久,对现代中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医正骨仿真系统能达到锻炼学生练习正骨手法的目的,但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判断学生手法的标准与否,为仿真系统的正骨手法提供一个标准。用姿态解算对多名专家的正骨手法进行处理得到数据曲线,然后对数据曲线的特征点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标准曲线特征点的误差范围及趋势。如果正骨手法数据曲线的特征点在误差范围内,并符合相应的趋势,即视为一次成功的正骨操作。  相似文献   
10.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在青少年人群中非常普遍,发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病机制、家庭影响因素及其对父母的影响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探讨针对父母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意义和对策.为更好地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